【原创】乡下头的茶淘饭

字体调整: | |

乡下头的茶淘饭

邵嘉敏


 

 

 

 

    今夏的高温已持续月余,热辣辣的日头把乡间的水泥路晒得蒸腾起烟雾。中午时分,本不打算回家用饭的我,却还是返回了家。进门,冰箱的嗡鸣声在寂静的午间格外清晰。打开冷藏室,一眼望见那碗隔夜冷饭,静置在玻璃隔板上,粒粒分明地保持着昨日的形状。

 

    取碗,在净水器上放入沸水,白汽腾起瞬间似乎模糊了双眼。就着酱瓜扒拉入口的刹那,一股熟悉的清爽顺着喉头滑落,恍然间仿佛穿越了数十载光阴。

 

    在上海郊区,如我这般的六七十岁老人,谁的记忆里没有一碗茶淘饭的影子?说是茶,未必真用茶叶。或是大麦炒至焦黄冲泡的消暑茶,或是晾凉的白开水,甚或是直接从灶头汤罐里舀出来的温水——那个年代,哪顾得上许多讲究。

 

    为何偏爱这一口?绝非为了滋味。究其根源,大抵逃不过一个“穷”字,一个“忙”字。

 

    七月中至八月中,是郊区粮棉产区最煎熬的时节。早稻要抢收,晚稻要抢种,棉花要抢管,“三抢”压得人喘不过气。天蒙蒙亮就出工,星星爬满天才收工,真正是“从鸟叫做到鬼叫”。哪还有力气生火做饭?清晨熬的一锅粥饭,便是全家人一天的口粮。

 

    粮食定量供给的年代,粥成了逃不过的餐食——米粒在沸水中胀发,看似份量十足,吃个三大碗也果腹。可三伏天里,刚离灶的滚烫米粥如何下咽?更何况农人肚肠早被劳作掏空,一碗热粥落肚,不过一泡尿的功夫,腹中便又空空如也,哪有力气挑起重担?

 

    茶淘饭便成了最实惠的选择。冷饭遇热水解冻,温度恰到好处,米粒保持着欲吞需嚼的韧劲。最妙的是无需繁复配菜——自家面酱腌的酱瓜最是相宜,刚摘的黄瓜随手用盐暴腌也能凑合。若是得闲腌些瓜瓣干、晒些胡萝卜干,便算得上干湿丰富。偶尔奢侈换换口味时,去村口“小三店”买几分钱的乳腐,红方白方都成,或者弄个角把钱的萧山萝卜干、紫大头菜、什锦菜等。若得一只流油的咸鸭蛋,简直口舌喷香。

 

 

 

 

    若论滋味,茶淘饭自有其妙处。温水浸润的米粒若即若离,“嚯碌碌”顺着食道滑入胃袋,不烫不冰正相宜。佐以咸鲜脆嫩的酱菜,既安抚了躁动的肠胃,又滋润了冒烟的喉咙。那种恰到好处的温润爽滑,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妥帖。

 

 

    那时节谁家有冰箱?清晨煮好的饭粥都装在竹篮里,悬在灶间梁下通风处。遇上闷湿天气,难免泛起微酸。农人却也顾不得许多,用水涮去白沫照吃不误——馊味混着酱菜的咸香,竟也成了记忆里特殊的滋味符号。

 

    后来见识过象拔蚌龙虾泡饭,也尝过粤式生滚鱼粥。这些装在精致器皿里的美食,与当年的茶淘饭有着云泥之别。但细想来,无非都是米与水相遇的另一种形式。在诸多华丽变奏中,我反而最怀念那碗质朴的茶淘饭——就像听惯了交响乐的人,某天突然被乡野小调击中心房。

 

 

 

 

 

 

    城里人管这叫泡饭,我们乡间却固执地称作“茶淘饭”,或者道地点,上个镬加把火的叫“饭爨粥”。同一个吃食,两种叫法,中间隔着城与乡的距离。

 

    如今的这碗茶淘饭,让我勾起了当年的滋味,重温那个汗流浃背的午后,那个捧着粗瓷大碗坐在门槛上,听着知了嘶鸣,盘算着下午还要种多少行秧、挑多少担稻的农人心境,那个分明是整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用汗水浇灌的岁月。那些就着酱瓜囫囵下咽的日子,早已化作生命里最耐嚼的滋味。

 

                                  *图片由AI生成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0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0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嘉敏2025-09-01 08:21:51

    各位老师不吝赐言点赞鼓励,一并感谢了!郝老师等多位老师忆往昔、叙细节,令人动容!

    举报

  • 涛声依旧2025-08-31 19:30:00

    “茶淘饭”的记忆是时代的记忆,谢谢老师分享,赞!

    举报

  • 同泰2025-08-31 18:40:48

    我小辰光生活在市区,人们把它叫做“淘茶饭”。早上“淘茶饭”+酱菜乳腐+大饼油条=幸福生活!

    举报

  • 郑寓2025-08-31 17:50:02

    茶淘饭,亲切。“三抢”中乡下人的最爱[强][玫瑰]

    举报

  • 杨克元2025-08-31 17:04:18

    茶淘饭记忆,岁月感扑面而来。家乡俚语运用,让缠绵笔触与浓浓乡情交融,读来亲切感人。

    举报

  • 顾仲源2025-08-31 12:54:17

    茶淘饭是一代人的记忆,茶淘饭是辛劳者的美食,茶淘饭是创业者的往昔!赞邵作家接地气之佳作!

    举报

  • 黄新2025-08-31 12:15:27

    城里人才吃茶淘饭吧。乡下大灶头上烧个菜泡饭倒有咯,茶淘饭是城里人的习惯。

    举报

  • 王富珍2025-08-31 10:19:46

    那个年代,三抢大忙,又累又饿,回家吃碗茶淘饭已不错,加点酱瓜,什锦酱菜,味道可好。如今有时还是怀念,加个咸蛋或皮蛋,偿偿几回,挺爽口的。谢谢邵老师佳作分享!

    举报

  • 朱勇平2025-08-31 10:02:59

    夏天,一碗茶淘饭弄几块酱瓜或者一只流油的咸鸭蛋称得上是绝配。

    举报

  • 家在闵行2025-08-31 09:48:01

    茶淘饭,犹如我们乡下人一样质朴、纯朴,清清爽爽、实实在在。似曾相识情景也让我难以忘怀,中午尝试再过把茶淘饭瘾头。

    举报

  • 雪玲2025-08-31 09:42:23

    夏天的茶淘饭,是我们那个年代常态。有时饭里爬满了蚂蚁,用开水泡一下,照样吃。谢谢邵老师的佳作分享!

    举报

  • 紫 叶2025-08-31 09:22:43

    插队时“三抢”大忙季节,哪有时间做一日三餐,“茶淘饭”哪怕是天热馊气饭的,也是果腹续命的。

    举报

  • 徐凤平2025-08-31 09:01:29

    现在还喜欢茶淘饭,爽口!

    举报

  • 赵妙娟2025-08-31 08:18:25

    茶淘饭的日子忘不了,现在是生活有讲究,茶淘饭的日子越来越少

    举报

  • 朱 岭2025-08-31 08:08:08

    茶淘饭简单爽口!赞一个!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