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5号 04点 阅读 8017 评论7 点赞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正定开元寺探寻千年古韵
——石家庄自由行随笔之十八
石家庄正定古城的开元寺,离古城墙南门不算太远,就在南门前笔直的“燕赵南大街”与“中山西路”交汇口的西侧。
当我走过“燕赵南大街”当中的“阳和楼”远远望去,开元寺的须弥塔和红墙灰瓦的寺院,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古朴庄重。
看到须弥塔,就让我想起西安的大雁塔。我先后去过三次西安的大雁塔,最后一次是自由行,陪妻子一起去的。我们还登上了大雁塔,极目远望,大雁塔景区前的大道笔直地伸向远方,令人心旷神怡。须弥塔的形制与大雁塔相似,且比大雁塔早建了十几年。走进开元寺那扇颇具年代感的红色大门,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将我带回了千年前的悠悠岁月。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即公元540。寺内主要建筑包括三门楼、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其建筑布局独特,主殿在后,钟楼和须弥塔在殿前左右对峙,这种布局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的典型实例,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须弥塔的前面是三门楼遗址。如今虽只剩下石柱框架,但这些历经沧桑的石柱,依旧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石柱上镌刻的佛经、佛像、供养人像以及赞语提名和碑文等,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唐代雕刻艺术的精湛与细腻,也为研究唐代的宗教、艺术、民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轻抚石柱,指尖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精心雕琢。
沿着石板路前行,须弥塔赫然耸立在眼前。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十年的砖塔,造型古朴,稳重端庄。塔身呈方形,共九级,虽经明、清两代的修缮,仍保留着明显的唐代风格。须弥塔的第一层正面辟券门,门楣上嵌有 “须弥峭立” 石额,字体苍劲有力。塔身上的雕刻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那些浮雕力士、佛像等,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寺庙。
关于须弥塔,还流传着不少动人的历史故事。相传在唐朝初期,正定一带时常遭受战乱和疫病的侵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时有一位云游高僧途经此地,看到百姓的惨状,心生怜悯。他四处化缘,广集善款,决心修建一座佛塔,祈求佛祖庇佑当地百姓,消弭灾祸。
高僧的善举得到了众多信徒和百姓的支持,大家纷纷出力,共同参与佛塔的修建。佛塔最终顺利建成,高僧为其取名 “须弥塔”,寓意着此塔如同佛教圣山须弥山一般,能够镇住妖邪,守护一方安宁。
还有传说,在月圆之夜,若有人在须弥塔下诚心祈祷,便能得到佛祖的指引,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些传说为须弥塔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让它在当地百姓心中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
在须弥塔旁边,钟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钟楼,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走进钟楼,内部的木质结构历经千年却依然坚固,那巨大的铜钟高悬于梁上,虽已不再敲响,但它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晨钟暮鼓。1990年9月19日,在清理钟楼底层“水井”时,发现了地宫,出土的精美石函被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这一发现更是为钟楼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除了这些标志性建筑,开元寺内还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天王殿虽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但却有着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殿内的佛像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而在寺内漫步,还能看到一些石碑、石雕等文物,它们或记录着寺庙的历史沿革,或展现着古代的雕刻技艺,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在开元寺的一角,我还看到了那座著名的赑屃(bi xi)石雕。这座巨大的赑屃,身躯庞大,形态逼真,据说这是国内最大的赑屃。赑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生九子”之一,其造型融合了龟与龙的特征,是龟身龙首的神兽形象。它静卧在那里,仿佛背负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让人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古人对神兽的崇拜与信仰。
寺内的游客不算多,偶尔能看到几位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专注地捕捉着每一处美景;也有一些游客,静静地站在文物前,认真阅读着介绍,感受着历史的沉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我感到正定开元寺,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探寻那隐藏在岁月深处的千年古韵。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