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10号 10点 阅读 5172 评论0 点赞3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看越剧《红楼梦》
朱群华
好友邀请我去宛平剧院看越剧《红楼梦》。
刚到宛平剧院门口,就感受到了戏迷的观戏热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剧场内座无虚席。今晚,期盼已久的越剧名家赵志刚与方亚芬将同台演绎尹袁版《红楼梦》。
帷幕徐徐拉开,全场观众凝神屏息,随着剧情的深入,走进了数百年前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里。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赵志刚与方亚芬通过精湛的唱做念打,将宝黛爱情中最精髓的部分萃取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当宝玉唱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时,那眼神中的惊喜与纯真让我们感动,当黛玉吟诵葬花词,那略带哽咽的唱腔将“一朝春尽红颜老”的悲凉传递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段唱腔,直达情感的本质。在“读西厢”这场戏中,宝玉与黛玉共读时的眉目传情,通过演员特有的身段与眼神交流,竟比任何影视版本都更令人心动。这种艺术处理让我们明白:最深刻的情感往往不需要复杂的情节支撑,它可以被凝练成几个经典瞬间,就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赵志刚与方亚芬的表演艺术为这部经典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赵志刚的宝玉既有贵公子的风流倜傥,又有叛逆少年的天真烂漫。他通过细腻的唱腔处理,展现了宝玉从懵懂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哭灵”这场重头戏,他的动情唱段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方亚芬塑造的黛玉则完美展示了角色的多面性,她既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傲骨,又有对爱情的天真渴望;既能犀利讽刺“什么臭男人用过的东西”,也会流露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脆弱。在“黛玉葬花”和“宝玉哭灵”这两场戏中,两位艺术家虽不同时在场,但他们的配合默契却通过情感上的呼应构成了完整的悲剧意境。
作为当代观众,我们在欣赏这样的传统戏曲时,更是在进行一场文化的寻根与自我的反思。通过观剧,我们突然发现,那些被认为“过时”的传统戏曲,其实包含着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命题: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艺术犹如一场精神的洗礼,冲刷着我们心灵的尘埃,让我们重新感受那些最本真的人类情感。这场演出给予我的不仅是一次艺术享受,更是一次情感的净化与文化的觉醒。
谢谢虎子老师的信纸
信纸作者:虎子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