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28号 06点 阅读 8287 评论10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香港见闻杂记之十
五月四日清晨,阳光透过港岛南部雅格酒店的窗户,洒在床铺上。我收拾好行李,搭乘荃湾线地铁,从港岛到九龙尖沙咀的行程转换。
抵达尖沙咀,这是香港的老牌地段,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都市气息。街道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林立,街边的小店也各具特色,热闹非凡。
临近中午,我们在一家韩国料理店享用午聚,而后,入驻尖沙咀皇悦酒店。家人在酒店休整,我便从酒店出发了,沿着漆咸道南一路前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招牌目不暇接,行人熙熙攘攘。
香港太空馆映入眼帘,其独特的蛋形外观极具辨识度,仿佛一颗巨大的太空蛋镶嵌在城市之中,充满了科幻感;旁边的艺术馆,庄重而典雅,门口的艺术雕塑吸引着不少路人驻足欣赏;我在馆外内逗留,感受着文化氛围。
来到游人如织的尖沙咀星光大道,已是人头攒动,五湖四海的游客穿梭其中,欢声笑语回荡在维港之畔。我的目光所及,是港人电影明星的双手掌雕印,均整齐地排列在栏杆上,仿佛在诉说着香港电影的辉煌历史。我驻足许久,抚摸着那些冰凉的手印,想象着明星们在这里留下印记时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
沿着海堤漫步,明星的雕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李小龙雕像栩栩如生,他摆出经典的武术姿势,眼神坚毅,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挑战,那股英气让人为之振奋;可爱的 “麦兜铜像” 憨态可掬,我也忍不住在它面前逗留,回忆起电影中麦兜那纯真而温暖的故事。
一路走走停停,不时举起相机拍摄维多利亚港的风景,对岸港岛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构成了一幅壮丽的都市画卷。海面波光粼粼,游船穿梭其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抵达尖沙咀钟楼。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静静地矗立在维港边,那古朴的外观、悠扬的钟声,见证着香港的岁月变迁。
傍晚时分,沿着弥敦道返回酒店。此时的弥敦道,灯光璀璨,流光溢彩。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行人摩肩接踵。
看着眼前这繁华的景象,我不禁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香港的情景。那时,从深圳口岸入港,香港弥敦道的繁华亮丽让我惊叹不已,与当时的深圳有着天壤之别。而如今,时光流转,香港依旧繁华,但深圳以及祖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祖国的崛起,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
这一天,尖沙咀的热闹、星光大道的璀璨、维港的壮美,以及那浓浓的时代变迁之感,在繁华与回忆的交织中落下帷幕,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尖沙咀,九龙半岛南端,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1860 年,根据《北京条约》,九龙半岛包括整个尖沙咀割让给英国。曾是英国殖民时期的军事要塞,兴建军营、水警总部,及九广铁路,成为香港交通枢纽和外国人的住宅区 。如今是香港最繁华的商业文化中心之一。
建筑风格融合殖民时期遗迹与现代摩天大楼,从昔日的海运枢纽到今日的文化枢纽,承载着香港作为“东方之珠”的商贸与人文记忆。
尖沙咀一带过马路的情景,这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地标。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且每年在上升。
过了马路,便是一片绿地,经过此地就是维多利亚港的最佳观景地,香港历史变迁的缩影。
在十字路口遇见香港太空馆,科幻感十足的宇宙窗口。香港太空馆于 1977年在九广铁路尖沙咀九龙车站旧址动工兴建,1980 年 10 月正式开幕,这里承载着香港对天文与太空探索的浓厚兴趣。
太空馆形似巨大的白色“碗”倒扣在海滨上。太空馆的半球形建筑方便观众舒适地仰望星空,宛如宇宙飞船着陆,充满未来感。馆内设有“月球漫步”体验区,让参观者感受失重环境。
临近的香港艺术馆,现代美学与传统艺术的碰撞。外墙以米白色石材为主,搭配大面积玻璃幕墙,自然光线透过天窗洒入,营造出通透的艺术氛围。
与相邻的太空馆形成和谐的“文化集群”。馆内设展览“中国书画厅”(藏有明清至近代名家作品,如张大千、齐白石真迹)、“香港艺术史厅”(展示从开埠至今的本土艺术演变);庄重而典雅。
艺术馆与太空馆共同构成香港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化地标,展现了城市的建筑美学,也成为市民感受科学、艺术与历史的重要窗口。
来到了尖沙咀星光大道。这是以电影为主题的文化景点,其灵感直接借鉴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此星光大道全长 440 米,沿维多利亚港延伸,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记忆深度融合。
星光大道所在的尖沙咀海滨,曾是九广铁路终点站与殖民时期军事用地。如今,这里是感受 “港式风情” 最佳场所,被外媒称为 “亚洲最迷人的海滨步道之一”。
星光大道的诞生,源于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集体致敬与文化传承需求。致敬光影传奇的时空坐标。
星光大道是文化地标到城市精神的载体,塑造了香港文化认同的国际形象。例如,通过李小龙了解中国功夫哲学,通过王家卫的电影美学感受东方浪漫主义。
李小龙雕像栩栩如生,他摆出经典的武术姿势,眼神坚毅,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挑战,那股英气让人为之振奋。李小龙作为香港电影的标志性人物,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他的作品和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
在李小龙的铜像前,有男孩模仿他的经典动作,父亲在旁用手机录像。忽然听见熟悉的旋律,转角处的街头艺人正在弹唱 Beyond 的《海阔天空》,沙哑的嗓音混着维港的涛声,让路过的中年男子停下脚步,跟着节奏轻轻点头。
星光大道的每一个手印、每一段歌词,都是香港流行文化的碎片,拼贴出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谱。
电影拍摄场景雕塑,这些标志性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构成香港电影工业 “台前幕后” 协同发展的缩影,让观众得以触摸电影史的温度。
电影记忆的活化,星光大道以实物展示与场景还原,将抽象的电影史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
可爱的 “麦兜铜像” 憨态可掬,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我也忍不住在它面前逗留。
名人印记与文化符号。星光大道首批入驻的电影人包括徐克、成龙、刘德华等当代大师,涵盖导演、演员、制片人等多个领域。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游客们争相与明星手印合影,而维港的风依旧带着咸涩,将梅艳芳的歌声、李小龙的呐喊,都揉进了海浪的节拍里。
我驻足许久,脑海中浮现出刘德华的身影。刘德华,这位香港演艺圈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上世纪 60 年代,他在香港大埔农村出生,回归前,始终有一种关于身份的焦虑,直到香港回归祖国时,他才真正有了归属感。1997 年,他发行单曲《中国人》,并登上长城,站在烽火台上,唱着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用歌声传递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多年来,他关心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
尖沙咀的星光大道,是香港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见证了香港电影产业的辉煌。 香港电影自诞生以来,在亚洲乃至全球都产生过影响。李小龙、成龙等一众明星从这里走向世界。
尖沙咀的星光叙事,梅艳芳手印里积着昨夜的雨水,旁边的留言板上,游客用各国语言写着 “永远怀念你”。
星光大道精准把握了历史记忆,不仅是一条镶嵌名人掌印的步道,更是一部动态的香港电影史、一曲城市精神的赞歌。
这一路,我又想起“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故事。他 22 岁入行金融,凭借才智与努力,升至上海市银行副总经理。1948 年底赴香港,后投身航运业, 成长为 “世界船王”。后为香港顺利回归、长治久安贡献巨大力量 。
星光大道与对岸的港岛天际线、中环天星码头共同构成维多利亚港的 “黄金三角”,成为香港的视觉符号。
在尖沙咀钟楼前停留。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原是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站的一部分,1915 年完工,尖沙咀火车站在当时是香港交通的关键枢纽。1978 年,火车站主楼拆除迁往红磡,而钟楼得以保留 。
傍晚时分,沿着弥敦道返回酒店。弥敦道有着一段饶有趣味的历史,它是九龙半岛最早开发时修筑的首条南北主要干道,为纪念扩建该路的总督弥敦爵士,道路名为弥敦道。如今的弥敦道,贯穿九龙半岛,有着香港 “黄金一里” 的美誉。
此时的尖沙咀街道,无论是商场、餐厅还是街头巷尾,充满了欢声笑语。逛累了,找一家街边的茶餐厅坐下,点上一份招牌的菠萝油和奶茶,感受着地道的港式美食。
随着暮色渐浓,华灯初上,高楼瞬间化身成发光的巨人,无数的灯光从窗户中倾泻而出,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九龙的璀璨,醉了归人,也醉了这片永不褪色的港湾。
文/摄影 国强
2025年6月27日夜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早啊!是的。多谢!多谢。多谢!国强老师:多谢!学习了。身临其境也。看罢,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秩序。是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井井有条;星光大道/明星云集;大海帆船/随风摇曳;远处深蓝/密密麻麻也!可好么。多谢!多谢。多谢!祖国统一/早日实现;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悠然自得/岁岁年年也!多谢。多谢。多谢!学习了。这,就是香港;这,就是国家;这,就是人民;这,就是生活的也!国强老师:多谢。祝福您:夏安。(高温天/要来了/保重!)
国强
大都市的唯美,千里尚为邻。老牛先生的佳评,如轻舞飞扬,飘渺茫茫。多谢老牛先生精湛赐评!夏安!祝健康快乐!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