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7月07号 09点 阅读 12709 评论5 点赞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张立人
六七十年代,我们老梅陇地区是上海市水稻、棉花、蔬菜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当年,我是回乡知识青年,我家也有责任承包田,所以各种农活都干过。回想起来,给我的印象颇深、最苦最累的还数农村大忙时的“双抢”。 双抢,当年农村夏天抢收抢种的简称。那时,为了增产增收,上海农村水稻种 “双季稻”。每年的7、8月份这段时间里,大家割稻、打稻、犁地、拔秧、插秧……各家各户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分昼夜的忙“双抢”,那是我一段难忘痛苦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艰苦岁月。
双抢,时间紧。在那个没有机械的年代,这些活都要人工去完成。只能和时间赛跑,抢时间。割稻要跟时间赛跑。由于水稻的生长需要很充裕的日照,所以插秧的农时就很短,劳动也很紧张。特别在农历立秋前是最忙的时候,收割完早稻,刚刚脱粒完毕,稻谷还没晒干,又要将精力放在犁田、耙田、育秧、插秧上。农事一件接着一件,都必须抢在几天内完成!因为一切农作物的播种到收割都有它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周期,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否则都会影响稻谷的成长和收成。
这个季节台风会不期而遇,若遇上台风,植株倒伏,收割困难;熟透了的谷粒容易脱落;连续几天大雨,湿的稻谷容易发霉发芽。插秧要抢在立秋节之前,因为节前插的和节后插的秧,长势会不一样,收成也不一样。 这时的农村学校会放农忙假,那时还是学生的我们正长身体呢。然而因为艰苦的劳作、营养的缺失,在生活的重压下,我们农村孩子的个子普遍比城里的孩子矮一大节,这是我们这辈农村孩子难忘的岁月。 当年,由于每种农作物的收割、种植的时间非常紧迫,我们每天凌晨四五点必须起床,一直忙到半夜,既苦又累。你想停下来休息,但是时节时令不允许,因为不及时收割和种植,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有时候,你刚刚还在田里干活,可突然天上起了乌云,担心家里晾晒的稻谷被雨淋湿,这时又得放下手中的活急急忙忙回家收稻谷。因为一场雨下来,没晒透的谷子在家里发芽,那是农民最心疼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夏天的雨,来的猛,去的也快,天放晴了又要把谷子摊开来晒。 收割的水稻,我们得用人挑肩扛。一路上挑一阵,歇一阵,肩膀被扁担压得通红,汗水淌过眉毛,泪水浸湿双眼,从田里一路挑到晒谷场!每次双抢忙完,太阳把人都晒得脱层皮。特别是在扁担的重压下,肩膀后颈部会留下了厚厚的红肿团块。这样来来回回的折腾,只想尽快的完成任务。回家到井边,用水桶装满清凉的井水去冲个凉水澡,一解这双抢之累。 收完稻谷后,还要把田再犁一遍,把秧苗从秧田里拔下来再插到水田里。去秧田拔秧又是一件技术活:首先把秧苗一把把地从秧田里拔起来,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几下,把秧苗泥巴洗干净。抽出几根干稻草,简单地打个活结,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了。拔秧苗时,蚂蟥会经常悄无声息地吸附到了腿肚子上。这个时候不能拔它,找根细树枝,插进蚂蟥体内,让它自然脱落。 最难敖的是太阳下山后,田里的蚊子便倾巢而出:往人们的耳朵里躲、鼻孔里钻、眼睛里拱、手上叮、脚上咬,肆无忌惮,真可谓无法无天。蚊子形成一团团的小黑云,在眼前不停晃荡;手一挥,不见了,低头插秧,立马又围拢来了。即便穿着长衣长裤,护住了手脚,但耳朵边的“螉螉”声依旧。 没有经历过双抢的人,很难去想象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苦和累啊!如今,农村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打稻、耕地、插秧……什么都是用机械,没有了双抢的影子。双抢的岁月也只能是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了。
|
信纸作者:梅陇夕阳红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