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太行山上

字体调整: | |

在太行山上

顾震


 

         

 

    1937年深秋,凛冽的寒风卷着黄沙掠过太行山的沟壑,却吹不散山坳里此起彼伏的抗日歌声。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华北平原,八路军129师、115师一部奉命挺进太行山区,在这片层峦叠嶂的土地上,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化作了镌刻在山石间的不朽丰碑。

 

 

 

 

 

 

    太行山脉纵贯晋冀豫三省,既是天然的军事屏障,也是连接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枢纽。日军深知此地重要,调集重兵反复“扫荡”,妄图切断八路军的补给线,摧毁抗日军民的斗志。但他们忘了,太行山的岩石有多坚硬,中国军民的骨头就有多挺拔。1938年3月,神头岭伏击战打响。八路军将士利用地形伪装,将日军主力引入狭窄山谷,机枪与步枪的轰鸣交织成复仇的惊雷。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冲向敌阵,鲜血染红了山岩,却硬是将装备精良的日军分割歼灭。战后清理战场时,一名年轻战士的手指仍紧紧扣着扳机,他胸前的入党申请书上,“保卫太行山”五个字早已被鲜血浸透。这样的战斗,在太行山区每天都在上演——响堂铺伏击战击毁日军汽车百余辆,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以少胜多守住军工命脉,无数八路军将士用生命诠释着“每一寸土地都不容侵犯”的信念。

 

 

 

 

 

 

    就在战火最炽烈的1938年,一首名为《在太行山上》的合唱曲在太行山巅诞生。词作者桂涛声曾亲赴前线,目睹战士们在雪地里啃着冻硬的窝头,却依然高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看到村民们冒着炮火给八路军送粮,担架队里的老乡们哪怕脚被磨出血泡,也不肯停下运送伤员的脚步。在山西陵川县,桂涛声目睹当地民众“母送儿、妻送郎”踊跃参军的感人场面,以及太行山“千山万壑”的壮丽景色,深感抗日军民是真正的“铜壁铁墙”,这些画面化作滚烫的文字,“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胜利的渴望。他将酝酿半年的歌词全文草拟于香烟盒纸上,同年6月桂涛声返回武汉,将歌词交予冼星海谱曲。冼星海深受太行军民事迹感染,他将太行山的风声、炮火声融入旋律,采用合唱与齐唱结合的形式,让歌曲既有雷霆万钧的力量,又有军民同心的温情。‌‌‌冼星海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音乐科主任,在武汉借钢琴谱曲,连夜创作出这部兼具抒情性与战斗性的二部合唱曲。

 

 

 

 

 

 

    歌曲首次演唱于1938年7月7日武汉抗战纪念歌咏大会,观众反响热烈。‌‌随后歌曲被太行山剧团作为队歌教唱,沿八路军根据地巡回演出三个月,传遍华北敌后战场。当这首歌首次在八路军总部唱响时,彭德怀将军热泪盈眶,战士们举着枪跟着哼唱,连村里的孩童也踮着脚学唱。此后,伤员躺在担架上唱,妇女们纳着鞋底唱,无论在战壕里、山洞中,还是在群众动员大会上,《在太行山上》的旋律总能点燃人们的斗志。前线将士常于战火中高唱此曲以振士气。‌‌歌曲以“红日照遍东方”开篇,通过“千山万壑,铜壁铁墙”的意象,将自然山河与抗日军民的坚韧精神融为一体。核心意境包括:‌‌‌全民抗战的悲壮豪情‌,歌词“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浓缩了百姓舍家卫国的集体觉醒。‌‌‌必胜信念的战斗宣言‌,进行曲旋律与抒情段落交织,强调“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坚定意志。‌‌‌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冼星海巧妙融合乡土气息与战争现实,使歌曲既具诗意又充满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音乐象征。‌‌‌

 

 

 

 

    太行山的每一块石头,都记得1942年5月那个悲壮的日子。当时日军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奉命率领总部机关突围。在十字岭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他始终坚守在最危险的阵地,指挥部队抗击日军的轮番进攻。几发炮弹在身边炸开,弹片击中了左权的头部、胸部和腿部,顿时血流如注。这位年仅37岁的将军,倒在了他誓死保卫的太行山上。战士们想把他的遗体转移到安全地带,却被日军的炮火阻拦,只能含泪将他安葬在山坳里,用石块为他垒起一座简单的墓碑。左权将军是在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1942年7月7日,延安党政军民各界代表在南郊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并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会上挂着四位烈士的遗像,其中有左权。会场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是毛泽东亲自写下的:为左权同志报仇!为千千万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烈士们报仇!

 

 

 

 

    为纪念为国捐躯的左权,辽县人民万人签名,请求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1942年9月18日,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10月10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左权灵柩由十字岭移至涉县石门村举行公葬,并在石门村边修建左权陵墓和纪念塔。高高的太行山上留下了烈士的英名。左权同志精神永垂不朽!

 

 

 

 

 

 

    而左权将军留给世间最珍贵的遗物,是他写给女儿太北的家书。在信中,他字里行间满是柔情:“北北,爸爸很想念你,等抗战胜利了,爸爸一定带你去看太行山的日出。”他叮嘱妻子“好好抚养太北,让她长大后为祖国服务”,却从未提及自己在前线的危险。这些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千钧,既有为人父的温情,更有革命者的担当。如今,这些泛黄的信纸静静陈列在纪念馆里,仿佛仍在诉说着一位将军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英雄血染山河,精神永垂不朽。八十载岁月流转,太行山的风依旧吹拂着这片英雄的土地。当年八路军将士战斗过的战壕,已化作山间的小径;左权将军牺牲的十字岭,如今矗立着巍峨的纪念碑;《在太行山上》的旋律,依然在校园、在军营中传唱。这旋律里,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那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铁血豪情,是军民同心、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是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舍生取义的坚定信仰。今天,我们回望太行山的烽火岁月,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传承这份精神。当面对新的挑战与考验时,太行山的巍峨和伟大的抗战精神会始终提醒我们:唯有坚守信仰、团结一心,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让祖国的山河永远壮丽,让英雄的精神永远传承。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图片源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杨克元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2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赵妙娟2025-08-30 21:49:59

    一首歌曲一段历史,抗战精神乃是中国精神,永远传承!

    举报

  • 郑寓2025-08-30 18:10:30

    山河无恙,是太多左将军们倒下换来,珍惜!谢校长分享[强][玫瑰]

    举报

  • 杨克元2025-08-30 16:39:37

    通过歌曲描述太行儿女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团结一心的抗战精神和保家卫国的伟大情怀。

    举报

  • 春华秋实2025-08-30 09:58:31

    阅读博文,上了一堂很有特色的邮票党课。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一往无前,开创未来。

    举报

  • 雪玲2025-08-30 09:55:57

    抗日战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和太行山人民英勇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谢谢顾老师的佳作分享!

    举报

  • 王富珍2025-08-30 09:00:29

    《在太行上》抗日战歌唱响了抗日英雄的坚强精神,吔唱向了全国,八路年将军和战士们英勇抗敌,抗日英雄永重不朽!赞顾老师佳作分享!

    举报

  • 江爱传承2025-08-30 08:13:14

    一篇博文,就是一堂生动的邮票党课。读罢,心头涌起一股澎湃的激情。轻轻哼唱这首《在太行山上》,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为顾震老师点赞!

    举报

  • 家在闵行2025-08-30 07:48:21

    “太行山的岩石有多坚硬,中国军民的骨头就有多挺拔。”这就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日寇原因。歌曲《在太行山上》,与其他抗战歌曲一样,铿锵有力 ,展示军民同仇敌忾、英雄无畏,又犹如民族独立的号角,战士们在号角声中,冲向抗日杀敌战场,迎来最终胜利。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