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潘雪玲
电影《南京照相馆》自7月25日在全国上映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海外观众的共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部电影的公映具有特殊的意义。
2025年8月22日下午,我冒着酷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了万达影院。虽然之前已经对影片内容基本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我还是被这部影片中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实施泯灭人性的大屠杀罪行所愤慨。
电影《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实施野蛮残暴、毫无人性的大屠杀期间的真实罪证影像。
电影聚焦于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这个细微切口,以小见大,呈现了那段惨痛历史中鲜为人知的坚韧与抗争。讲述了照相馆内七位普通老百姓,起初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而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然而在照相馆狭小的红色暗房里,当一张张记录着日军屠戮暴行的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浮现时,触目惊心的日军屠城真相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最终,这些从最初只求自保生存的普通人,成为了冒死加印、保存、传递这些证明日军罪证照片的勇士。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天气依然很热38度。我走在热气扑面的马路上,脑海中反复出现影片中那一幕幕血腥的场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不由从心底涌出了三点启示: 其一,任何情况下,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绝不能有丝毫幻想。
影片中那个带着眼镜,看上去满脸真诚、微笑、斯文的日军摄影师伊藤,在向其他日军讲述其爷爷是参加过“甲午海战”的老兵时,却一脸自豪,得意洋洋。为了能够让照相馆阿泰帮自己冲洗底片,假惺惺与阿泰交朋友,并许诺事成之后会送他离城的通行证。当他拍摄的大量屠杀中国人的照片给自己带来荣耀后,伊藤也在生活和安全方面给与阿泰一些关照。但当阿泰不再被需要时,伊藤露出了阴险恶毒的真面目。他以兑现承诺为由,不露声色地在送给阿泰离城的通行证上作了手脚,让站岗查证的日军对持有该通行证的阿泰杀人灭口,以保证大屠杀的秘密不会泄露。真是坏到了骨子里。
翻译王广海,为了自己和老婆、儿子能在乱世中活命,甘愿卑躬屈膝给日本人当翻译讨好日本人,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婆儿子被枪杀也不敢反抗。直到最后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在日本人眼里根本就是条狗。这最后的觉醒,使他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走上了反抗之路,最终倒在了日军的枪弹下。
电影警示我们:日本侵略者从来没有把中国人当人,这是刻进他们骨子里的,我们从来不是朋友。对日本人乞求讨好,只能死的更惨。
其二,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反击,才有活路。
影片中翻译王广海的台词让人警醒。当女演员问他:如果日本人败了,你怎么办?他说:“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当兵的彼此之间说话都听不懂,怎么赢?”当他看到日军在江边大肆屠杀百姓之后又说“人都快杀光了,拿什么打赢日本。” 这就是当年抗战期间那些当汉奸走狗的借口或理由。是的,当年日本侵略者从东北到华北,从北京到上海,一路烧杀掠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团结了大多数,把一盘散沙凝聚成铜墙铁壁,全民皆兵,中国人可能真要当亡国奴了。那样的话,日本人又可以如“甲午海战”中的战胜国那样,享受着逼迫中国割地赔款带来的财富快乐。
今天我们以史为鉴,在侵略者面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希望,唯有斗争才有出路。
其三,中国军人面对侵略者要血战到底,绝不言放弃。
影片中中国军队在与攻城日军连续几天的奋战后,不敌日军而撤退。其中有上千中国军人放下武器投降,以求保住性命。然而,放下了武器的军人在日寇面前犹如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一个个或被日军新兵当作了训练场上练刺刀的活靶子,或被成批枪杀,或被砍下头颅、或被捆绑着赶下长江…..最后无人能够幸存。这样的死太窝囊、太憋屈、太没有价值。
血的教训警示我们,面对残暴的日军,作为军人决不能放下手中的武器。与其一死,宁可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不言放弃。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国际法,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罪恶行径,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典型的一例。其暴行曾被《纽约时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中外媒体广泛揭露。但日本至今没有认罪悔改,并且还蠢蠢欲动。
中国人民在14年的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3500万的沉重代价。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时刻警惕日本亡我之心不死的侵略野心。
*图片源自网络 |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发鸿雁
- 等28人点赞

精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