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8号 04点 阅读 4767 评论3 点赞3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穿越千年的正定文化圣殿
——石家庄自由行随笔之十九
我从开元寺出来左转,沿着中山西路向前走,不远处就是石家庄正定县的文庙。
走近文庙,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壮观的棂星门。棂星门作为文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精美绝伦。立柱上的雕刻栩栩如生,龙纹、云纹等图案繁复精美。棂星门不仅是进入文庙的通道,更是儒家文化中尊崇知识、追求智慧的象征,它仿佛在无声地引导着人们踏入这座文化圣殿,去探寻古代的文化积淀。
穿过棂星门,一座石桥横跨在眼前,桥身由洁白的石块砌成,与周围红墙绿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在文庙的入口处,一块醒目的景区介绍牌竖立在那里。
正定县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即1374年。现存主要建筑有戟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2017年在文庙南侧增建了棂星门、泮桥、泮池等建筑,基本恢复了县文庙原有格局。
大成殿作为县文庙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平缓舒展,斗拱用材较大,其结构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我国著名古建筑家梁思成先生称,大成殿是利用了原本为唐末五代的建筑。根据文物局专家罗哲文先生考证后,指出此大成殿要比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六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进入文庙,首先看到的是一尊庄严肃穆的孔子像。孔子像身着长袍,面容慈祥而庄重,双手交叠于身前,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远方。他的神情仿佛在思索着天下苍生的福祉,又仿佛在向世人传递着智慧的光芒。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尊孔子像前,人们不禁会心生敬畏,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成殿外的绿树上系满红绸条。红绸条随风轻摆,承载着无数的祈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牌位,牌位上方悬挂着“万世师表”的匾额,彰显着孔子在儒家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大殿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描绘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生平事迹和儒家经典故事。
在大成殿的壁画中,“杏坛讲学”的场景尤为动人。孔子端坐于杏树之下,弟子们围坐四周,或凝神静听,或拱手发问。画面里,子路正蹙眉询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深意,颜回则俯身记录夫子所言,一旁的子贡手持竹简,眼神里满是求知的热忱。
相传当年孔子在杏坛讲学,弟子三千齐聚,不分贵贱亲疏,皆以 “有教无类”待之。一次,冉有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答“闻斯行之”;而子路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道“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弟子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冉有退故进之,子路兼人故退之。”因材施教的智慧,便在这一问一答间流淌千年。
通俗地将讲,以上两段段文字描绘了“杏坛讲学”的场景。孔子在杏树下给弟子们讲课,弟子们有的认真听,有的提问。像子路问孔子“君子看重义,小人看重利益”这句话的意思,颜回在一旁记录,子贡拿着竹简,眼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传说孔子当年在杏坛讲学,不管弟子出身如何,都一视同仁教导。有一次,冉有和子路都问孔子“听到就去做吗”,孔子给冉有的回答是“听到就去做”,给子路的回答却是“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弟子公西华不明白,孔子解释说冉有做事退缩,所以鼓励他;子路勇猛好胜,所以要约束他。这体现了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教育的智慧,这种教育理念流传了很久。
壁画上的光影仿佛还在流动,那些鲜活的面容,正是儒家“传道、授业、解惑”的生动注脚。
站在画前,仿佛能听见两千多年前的诵读声穿过时空——“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箴言,与殿外古柏的飒飒声交织,成了跨越千年的文化回响。
正定文庙承载着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