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05号 06点 阅读 6584 评论14 点赞4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按语:
《五洲之旅》由新加坡环球出版社出版后,网站吴含章主任十分重视,于5月13日在老小孩社区发布了“新书推荐 | 董国强的《五洲之旅》,领略世界,感悟人生!”的文章;而后,徐建国老师,占峰老师,童心老师等相续撰文点评,使我深受鼓舞。
最近,陆桂林(甲天下)老师写了读“《五洲之旅》的四点感悟”的博文讲述,我特别感动,在回复中写道:“陆老师独具慧眼,阅读是那么的认真,一丝不苟;感悟又是那么深沉而真切,体现笔上的精妙之处,谢谢陆老师!仲夏安康!”以表达敬意之情。
“旅行就是去经历更大的世界,是对生命的又一次丰富。”为了让读者了解《五洲之旅》的写作过程,我在书后写了“后记”,现摘录如下:
后记:
当我把文稿与原图照片交付给出版社时,不禁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感到轻松了许多,了却了心事。
我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文革”与上山下乡,在磨难与艰辛中浸泡,后在阳光的沐浴下,走过了泥泞坎坷,赢得了幸福的时光。退休之后,背起相机走天下,胸中不时涌动着一股创作热情。随着旅行的拓展,所见所闻,若不能把人生的体验尽情表达,便于心不安!
于是,我的一篇篇“游记”散文“出笼”,时常获得旅友们的喝彩,我想将其编纂成书出版。我无奢望成为畅销书,但图文并茂可使旅友,周围的朋友赏心悦目,并献给热爱旅行,热爱知识,热爱生活的朋友和广大读者。
我认为,旅行的快乐是面对自然,忘其身之所在。人生中的各种体验与感受,都能在自然里找到遥远的寄托。当我站在高山之巅,驻足山川湖溪,谛听飞瀑松声;当我面对生机盎然的草原,浩瀚的大海:当我漫步晨曦初染的山道,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当我在异国他乡游览,心底总会溢出一股欢喜,一泓暖流,带给我一种新鲜的感受。而那些名胜古迹,风景胜地,都使我增加知识,开拓眼界,激发情怀,萌发创作冲动。我相信,此书能在热爱旅行的朋友中找到知音,并有所启迪和帮助。
本书的作品从图片到文字都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它是我人生尤其是退休之后经历的回眸,它真实地记录了旅途生活的美好及对大千世界的思考。于是,在图片与字里行间,你可看到美妙的风景和风土人情,以及真实的情感和感悟。
我以《中国篇》,《海外篇》,《散文篇》三个篇章的编辑顺序,并配以适当的原图照片,以展现中国风,世界足迹;展现我的旅途历程。
几经深思求索,几经多少个伏案耕耘的不眠之夜,书稿终于完成,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在部分篇章中,由于季节的相同,不同地点,场景存在着描绘类同的现象,在重新整理时有的已得到改正,还望读者见谅!因本人才疏学浅,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尚相距甚远,书中的不足或错误在所难免,还请朋友们和广大读者赐教。
那年在吉林,1986年的秋季,祖国大地上,旅游,旅行的概念还未完全形成,游览之地均为原汁原味,且游人稀少。那年,我三十六岁,利用假期,去了四川,广西,这是我在东北数十年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旅行,也是人生旅行的开端。回吉林之后,机关报《江城日报》的副刊,连载了我数篇“游记”,当时,心情振奋。从此,对旅行的向往渐渐涌上心头,尤其是退休后回沪的十余年,一发而不可收,旅行的感悟日益加深。
我走过很多地方,带着相机、脚架和细腻的心思,跋山涉水,实地观察,记录美景的同时,也不忘领会其中的人文深度;我翻阅文献,去伪辨真,努力用易读的文字和美丽的照片串联起一方水土的古往今来;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经历的事情也非常有限,可是,看得多了,见得多了,丰富的程度可能增长好几倍。旅行就是去经历更大的世界,是对生命的又一次丰富,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更大的世界。
书稿之名,让我斟酌了许久,最终定名为《五洲之旅》,是受到八十七岁张澄寰老先生的点拨而定名。我要特别感谢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张澄寰老先生,如此高龄,查阅资料,废寝忘食,精心为我写序操劳,感动不已。还要特别感谢资深作家杨克元老师放弃休息,繁忙之中为我写序。在《五洲之旅》出版之际,还要对出版编辑,支持与帮助我的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我虽已过了“古来稀”之年,在往后的岁月里,当更珍爱生命,不虚度光阴,做出更加有意义的事。
董国强
2024年3月31日于上海
《五洲之旅》由新加坡环球出版社出版。
该书 16 开本,742 页,1067幅照片。京东网,淘宝网均有售。
文/摄影 国强
2025年8月4日夜
信纸作者:茹歌
只有在磨难与艰辛中浸润过的人生,才能在捕捉大千世界韵律的过程中,道出历史的厚重、人文的灿烂、民间的温度,以及对人类思想长河的深刻拷问。国强老师在他的“五洲之旅”中做到了。他为语言赋予了细腻与酣畅,为相机注入了灵动与色彩。我们不难想象:当他面对自然、忘却身之所在时,那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在某个黎明未破、万物沉寂的清晨,他独自坐在山腰的岩石上,耳边只有微风拂过衣角的轻响。他手中紧握的相机,并非只是工具,而更像是通往某种精神境界的钥匙。他凝望着尚未撕裂的天幕,心中却已燃起火焰。他不是在等待光线的变化,而是在等待一个与天地交心的瞬间。他的肩膀因长时间负重而隐隐作痛,膝盖则因多次跪地拍摄而常常酸麻。但这些身体的苦难,对他而言已不再是折磨,而是一道必须通过的通行证。他甚至开始怀疑,倘若没有风雪、烈日与孤独的陪伴,他所拍下的世界是否会失去它应有的分量。而今,他回到笔下,以文字重建那些风景。语言对他而言,是第二重镜头,比光线更隐秘,比影像更深沉。他常常在写作中停下笔,陷入沉思。他对自己极其苛刻,因为他从未将这项工作仅仅视为“创作”,而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一场灵魂与世界对话的旅程。一切,只为读者展现,
国强
前些年,每一次从远方归来,都静静地沉淀与回味,这成了旅行永远的情结。这些年的旅行,为心灵和情感觅得一处归巢,觅得一种启示,获取某种力量。沙金老师的点评,是篇精湛的短文,从“旅行以求忘其身之所在”的角度切入,深邃,饱满而富有哲理,这既展现了老师的学识,又剖析了旅行使人快乐的真正内涵,受益匪浅。多谢老师精湛赐评鼓励鞭策!仲夏安康,遥祝一切顺利,安好!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