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30号 07点 阅读 10506 评论5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学会 自我保护”家庭教育公开课(三)学习体会 赵妙娟
2025年7月25日17:00,由教育部关工委、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帮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学会自我保护”准时开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健康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谭军主讲。
闵行区教育系统关工委及时通过多渠道转发,组织“五老”家庭教育工作室、学校关工委等落实,引发家长和教师广泛关注并学习。我利用周五晚上和双休日,边收听收看边整理摘录了来自闵行区中小幼24位教师和学生家长(王萌、董菊芳、杨红、何昊然、黄筱钰、穆仲恒、曹佳航、夏天、许雅茹、吴奕诚、李穆然、朱志生、史彤乐、杨宛歆、沈佳怡、夏雨馨、蒋言、陆雯、郁王佳、刘婉清、郭子琪、史彤喜、霍琳舒、周云)的学习感言,现与大家分享,愿能提供启示。
一、专家核心观点解析
1. 精准界定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区别于普通矛盾,具有主观恶意、蓄意为之、严重伤害、重复发生的这四个特征,常见得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网络霸凌、关系欺凌。家长需明确这些特征,才能准确识别并及时干预。
2. 敏锐判断孩子受欺信号 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捕捉孩子传递的的信息。 可以通过两方面判断: 一是孩子的语言或行为信号,如重复提及负面事件、情绪性表达; 二是身心状态变化,如情绪波动大、抗拒上学、社交退缩、身上有明显伤痕或物品丢失损伤等。
3. 剖析孩子不求助的原因 孩子沉默不求助并非故意隐瞒,主要被自己的认知局限困住了:可能将欺凌与“友谊”混淆(欺凌者同时给予“恩惠”);因恐惧报复被威胁;认为成人无法维护其权益;或误将“举报”等同于“打小报告”而担心被孤立。
4. 多管齐下预防欺凌 预防需避免孩子成为欺凌者、被欺凌者或旁观者,从源头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营造健康环境。 家庭要注重:0-6岁关键期培养孩子边界意识,明确交往底线,小学阶段强化执行;学校要构建健康氛围,明确“举报”与“告密”区别,加强欺凌识别与处理;社会要规范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减少社会暴力行为影响。
5. 妥善处理欺凌事件 受欺凌方家长要优先保障孩子身心安全,给予情感支持,客观评估伤害,通过学校与对方沟通,尊重孩子意见,避免全权包办。 欺凌方家长要放下护短心态,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学校应中立、公正处理,避免“和稀泥”,防止二次伤害,事后要关注双方孩子的状态,避免造成持续心理创伤。
二、部分教师和家长学习体会
6. 提升认知:正视校园欺凌的严肃性 此前家长对校园欺凌的理解多局限于“孩子打闹”,通过学习认识到其多样性(如语言侮辱、网络暴力等)及严重危害,不仅伤害孩子身心,导致学业受影响、心理障碍,还会增加施暴者未来犯罪风险,扭曲旁观者价值观。作为家长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方面的职责,同时也要清楚自己在孩子遭遇欺凌时应采取的正确行动,依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7. 强化沟通:成为孩子的“心灵守护者” 良好沟通是发现欺凌的关键。家长反思以往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内心感受的问题。现认识到抽时间与孩子聊学校生活、朋友交往等话题,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同时,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耐心询问,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困扰。 例如,当孩子回家后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时,不再简单地认为孩子是累了或不想说话,而是可以温柔地询问:“宝贝,今天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可以和妈妈爸爸说说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关心,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
8. 培养能力:筑牢孩子的自我保护防线 努力提升孩子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体育锻炼,上下学结伴而行;模拟场景演练,让孩子学会遭遇欺凌时冷静应对、大声表明态度并及时求助; 建立自信与边界意识: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结交朋友,明确“玩笑”与“霸凌”的界限,让孩子知道自身边界不容侵犯。 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导孩子尊重他人、不参与欺凌,不炫耀、不挑衅,避免成为欺凌目标。
9. 协同合作:构建“家校社”反欺凌同盟 家庭作为第一道防线,要构建“觉察-预防-干预”全链条防护,培养孩子同理心与社交能力,规范网络使用;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欺凌防范机制,让老师成为孩子在校的依靠; 社会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减少不良信息,社区组织有益活动促进孩子友好交往。
10. 理性应对:科学处理欺凌事件 若孩子遭遇欺凌,受欺凌方家长需保持冷静,先安抚孩子情绪,详细了解经过,再通过学校与对方家长沟通,要求对方承担责任,同时尊重孩子参与处理的意愿;欺凌方家长应正视孩子错误,配合改正。学校需公正处理,做好双方心理辅导,避免持续创伤。 校园欺凌防治是系统工程,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构建预防、应对与法律维权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让孩子远离欺凌,在阳光下健康地茁壮成长。
|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