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27号 05点 阅读 9620 评论6 点赞5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场以“穿越千年,探索东方奇幻世界”为主题的上古神话《山海经》奇幻演绎展,正在我们金山区图书馆展出。我也去看了。
我知道《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时期一部极具独特性的古籍,内容庞杂且充满神秘色彩,堪称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与奇幻叙事的集大成者。
记得我小时候就听到过、读到过《山海经》中记载的许多流传千古、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些故事充满奇幻色彩,塑造了众多经典神话形象。其中就有夸父逐日。夸父为追逐太阳,一路奔跑不息,渴极时喝干了黄河、渭水的水,仍不解渴,最终在奔向大泽的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故事展现了先民挑战自然的勇气与执着。
其次是精卫填海。炎帝之女女娃溺亡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填塞东海,誓要填平大海。故事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再者有大禹治水。大禹为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天下疏通河道,期间还斩杀了共工之臣相柳等作乱的异兽,最终成功平息水患。展现了大禹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还有女娲补天。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拯救了苍生。这是关于创世与救世的经典神话。
以及后羿射日。十个太阳并出,导致大地焦枯,后羿奉天帝之命射下九日,只留一日,又射杀凿齿、九婴等怪兽,为民除害。体现了英雄为民造福的壮举。
这些故事让我从小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明传统思想的熏陶。它不仅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生命力的符号。
这次金山图书馆的《山海经》奇幻演绎展分为四幕。首幕“山海初探・神兽奇谭”,带领观众推开《山海经》的“扉页”,踏入奇异生灵世界。九尾狐、鲲鹏、精卫、穷奇等神兽,不再是简单的志怪传说,而是古人对自然与生命深刻理解的具象化。先民将对暴雨惊雷的敬畏、生死轮回的感悟,融入神兽形象,让《山海经》成为打开天地人三界的古老钥匙,静候后人解码时光深处的玄机。展区陈列的《山海经释义十八卷》选图,以古朴笔触勾勒神兽形态,为观众呈现古籍中神兽的最初模样 。
二幕“山海地理・异域探秘”,展现《山海经》作为古老地理志的价值。昆仑山的虚无缥缈、东海的神秘诡谲,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为神话舞台。古籍中,昆仑山是上古部落仰望的雪山之巅,冰川融水化作溪流滋养众神;东海是巨龟负仙岛游弋的秘境,也是精卫填海斗蛟龙的战场。展览结合现代摄影作品,如 “昆仑高处的西王母瑶池”“横空出世,莽昆仑”,让观众直观感受神话地理与现实景观的呼应,体会先民丈量天地的智慧 。
三幕“山海神话・英雄传说”,聚焦《山海经》的现代转化。这部两千年前的“东方幻想百科全书”,如今成为文化基因库。游戏策划从中找世界观架构,设计师提取上古纹样做盲盒,科幻作家借烛龙构思时空隧道。展区展示的《山海经十八卷北山经》《山海经十八卷海内经》古籍,与现代艺术创作呼应,呈现从传说到现代艺术灵感源泉的转变,彰显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四幕“山海新生・现代想象”,进一步呈现《山海经》在当代的多元表达。泛黄竹简墨香融入霓虹技术世界,从影视作品到游戏设计,从文学创作到插画艺术,奇书以全新形式焕发生机。中国国家图书馆文创作品,将上古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让观众看到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的碰撞,感受《山海经》跨越千年的魅力 。
我驻足细品《山海经释义》《山海经图赞》等古籍的文字与插画,探寻历史的韵味。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山海经》的深度解读,更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话,让千年奇书在当代绽放新光彩,引领观众穿梭山海,领略上古神话的无穷魅力。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