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4号 21点 阅读 2015 评论0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7月3日上午9:30,尽管持续高温、暑气蒸腾,新桥镇场东居民区青少年暑托班的教室内却座无虚席。松江区“茸耀”五老宣讲团成员、新桥镇社区党校讲师王政带来的“新桥地区第一位地下党支部书记奚天然爷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炎炎夏日里,触摸到了一段滚烫的红色历史。
“1919年7月10日,奚天然出生在华阳桥镇盐铁塘边的老宅里……”随着王政展示的老照片,孩子们的目光聚焦在泛黄影像中那座青砖黛瓦的民居。从6岁进入华阳桥初级小学读书,到师范进修后成为小学校长,奚天然的青少年时代与动荡的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当讲到1937年日军轰炸松江火车站、五节难民车厢被炸毁时,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渐渐凝重——正是这场灾难,让28岁的奚天然在抗日烽火中接任小学校长,埋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种子。
“最惊险的是用粥汤写入党报告,涂上碘酒才能显形!”王政的讲述让孩子们惊呼起来。1941年3月,经同学肖望介绍,奚天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松江县城东地区党支部首任书记。他与妻子王华以“奚永源杂货店”为掩护,用钞票夹情报、以手套和烟斗为暗号,在日军眼皮底下建立秘密联络点。那些辗转转运的《论持久战》书刊、深夜拆除的日伪封锁线、发动千余群众开展的反军粮斗争,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和生动细节,在孩子们眼前铺展开一幅地下工作者的“潜伏”画卷。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故事的脉络始终围绕“坚守”与“担当”:1949年5月13日,奚天然在华阳桥镇公所插上解放后的第一面党旗;建国后他赴吴江防治血吸虫病、主持卫生局工作;离休后担任校外辅导员,家中上万份报刊杂志记录着他“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当王政展示奚天然93岁时仍整理党史资料的照片时,有孩子举手提问:“爷爷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因为他心里装着国家和年轻人啊!”这个回答让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仍围着王政老师不舍离去。暑托班负责人表示,原本担心孩子们坐不住,没想到大家全程专注,不少孩子还认真做了笔记。这场红色宣讲不仅让青少年了解了家乡的革命先辈,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正如奚天然生前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奉献无止境”,这段发生在新桥大地上的真实故事,正跨越时空,成为最生动的暑期教材。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