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7月05号 07点 阅读 5550 评论9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握笔当为时代赋,不叫岁月负初心
每到年中或年终,我总忍不住想动笔写写“春申晚霞”网宣队的工作。这份责任早已成了我的坚持,而支撑这份坚持的,正是网宣队员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对党的赤诚,是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可贵精神,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热忱。今年上半年,我延续传统,再为“春申晚霞”网宣队作一份半年小结。这半年,网宣队不仅继续在网络阵地深耕,更拓展了宣讲等发挥作用的渠道,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博文佳作频出,宣讲效果显著。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奋自蹄。队员们虽大多年逾古稀,本该颐养天年,却始终保持着只争朝夕、自我加压的进取状态,为“发出春申好声音,传递晚霞正能量”不懈努力。有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率先垂范,带头撰写博文、深入基层宣讲;有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在病愈康复期间,依旧笔耕不辍,还受邀参加民强小学120年校庆、《闵行历史名人传记》新书分享会等公益活动;有老劳模退休后身兼数职,在多个团队发光发热,流感康复后,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赶赴无锡,参加以“用歌声定义‘银发力量’”为主题的盛会;有老领导牵头策划,“乡土作家”参与,为“喇叭头里乡音”奔走忙碌;有“老政法”将父亲的学籍材料无偿捐赠,填补了立信会计学院乃至上海业余教育的档案空白。
握笔当为时代赋,不叫岁月负初心。自团队成立以来,队员们已撰写博文近4000篇,可写的素材、题材逐渐减少。为此,大家一方面深挖个人经历,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形势,寻找与时代变迁、退休生活相关的题材创作。一是书写地区变化,见证时代变迁:如《见证科技创新澎湃浪潮》《智能离我们远吗》,讲述IT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应用;《与两座老站的不解之缘》《坐着火车去金山》,记录家乡随时代列车前行的故事;《樟树见证蝶变》《赏莘庄灯会,品非遗春节》《元宵灯会和放“野火”》,通过新老对比展现地区发展。二是回顾人生经历,展现奋斗历程:如《当校长那个年头》系列,细化到任校长期间的具体阶段与工作,成为生动的教育案例,广受学校老师好评;《智擒蒙面狼》等文章,通过惊心动魄的案件侦破故事,让人们看到人民警察守护一方平安的付出;《得蚌三招》《劳动,铸就人生底色》《劳动节里说老牛》《住在庙里的日子》《母亲—让勤劳成为生活习惯》,则重现困难岁月里的劳动往事及家风家教,提醒人们幸福源于双手创造。三是记录生活点滴,感悟幸福滋味:如《我的国画启蒙》《我与老干部大学的温暖岁月》《难忘恩师,铭记蔡国华》,展现老有所学的快乐;《老梅枝与萱草》《走进春申湖三岛,赴虞美人之约》《柳色青青情依依》《在月季花里醉去》,流露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近期诗作七首》《行香子·红莲看遍(外六首)》《晚春与初夏诗词》《黄梅时节家家雨》,以诗意语言传递传统文化韵味;还有《晚年重审美利坚》、《读易点滴》等,展现灯下耕读的学术思考与读书心得。
循循善诱传新风,涓涓细流润民心。在线上发表博文的同时,队员们也活跃在各类线下场合。他们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及“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精神,开展“四讲”活动——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的可喜变化、讲身边的生动故事。有的深入离退休干部群体,作《中央八项规定在离退休干部中的贯彻与实践》讲座,以模范言行与老党员共勉;有的走进“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为青年学子作《解码成长秘钥,点亮青春星河》讲座,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时代新人成长;有的为在职党员解读《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守住党纪底线,做合格共产党员》,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剖析,深入浅出地讲明合格党员的标准;有的为社区青少年开设《邮票党课:党的光辉历程》,以珍贵邮票为载体,生动再现建党百年来的重大事件与辉煌成就。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经过全体队员的努力,上半年“春申晚霞”网宣队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共发表博文近250篇,其中《浅议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从警岁月》《春天的香椿》《听一场新年视觉盛宴,看闵行文化大发展》《听老播音员忆“阿福根”岁月,沪语乡音里藏着多少人的青春》等119篇次被“上海老干部工作”“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转载。此外,一些队员事迹在官方媒体宣传,如用键盘传递时代温度的典型事迹获“东方网”“组织人事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发挥写作特长参与社区文艺活动的点滴编入《让银发力量绽放时代光芒》在“解放日报”刊发,一路扬善献爱的故事登上“上海老干部工作”平台。队员们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向上向善力量,彰显责任和担当,示范和带动更多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