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10连”轶事之九 ——写在“10连”支青进疆60周年之际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7月03号 06点 阅读 2489 评论5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0连”轶事之九

——写在“10连”支青进疆60周年之际

 

繆新亚

 

 

       三个多月的时间,每天看似都平淡无奇,其实每天都在变化,然而变化积累起来,就会发现这些年轻人已走过一段新的人生旅途。人生始终在旅途——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旅途中没有留下足迹,但是,人已经走过……

       “10连”——这个来自上海淮海路周边的布尔乔亚群体,经过了三个多月的磨难——思想的、生活的、劳动的。许多人幡然发现,许多东西都变了:荒漠中新增了100亩良田,连队里多出了一幢叫俱乐部的建筑,连队的人员,进进出出,也在悄然变化。

 

 

       100亩良田,对整个塔里木垦区来说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来自上海淮海路边上的小资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大事——这些年轻人是每天听着“过三关”的紧箍咒,用力气和汗水开垦出来的。那时,“过三关”是连队领导手中的法宝,不管发生什么状况,他们都能拿“过三关”来说事儿,你说累,就一定是劳动关没过好;你埋怨伙食不好,吃不饱,那肯定是过生活关出问题了,你发点牢骚,笼而统之,说你没过好思想关,思想关是总开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连”的年轻人对“过三关”自有自己的理解:思想关,靠说;劳动关,靠撑;生活关,靠熬。劳动中,你只要撑得住,就过关了;生活中,你只要熬过去,关就过了;管住嘴,不发牢骚,再说几句领导要听的话,什么关都过了!

       许多人想穿了:累,是劳动后身体上的反应,苦,是经历事情后心理上的感受。体力上的累,精神上的苦,经过休息就可以恢复,心理上“苦,只要“骗”过自己的神经,让神经麻痹起来,也就感觉不到了。累和苦,只是千万不可往心里去,一旦到了心里,精神上就会变得又苦又累了,接着痛苦就来了。可有些人“撑”也撑了,“熬”也熬了,就是管不住嘴,一切白搭!

 

 

        其实有些事情,人无可选择:无论你如何脆弱,无论前程如何艰辛,都必须面对,无可逃脱!

       其实,当时每个人都在闯“关”!只是许多人选择的方式的不同而已。那时候,他们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上帝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别羡慕别人,也别炫耀自己。那时,一些出身“不好”、文化程度高的那批,已经出现分化:一部分人在艰苦生活、繁重劳动、物质匮乏牵掣之下,选择了悲观:顺昌街道的胡文驹、沈志荣(黄毛)是代表,他们的口头禅是普希金的那句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出处来自同是顺昌街道病休青年王国斌床前的座右铭——那是他临出发前,友人赠送的一幅普希金油画像上的题字。这个阵容不断得到补充,济南街道的老K、顺昌街道松江二中的学霸、打浦街道的喇嗒(蔡国民)等人先后加入其中,他们聚在一起玩世不恭说文学,胡吹海聊说吃喝,日复一日,进行着精神会餐,怪话连篇阴阳怪气,自有分寸,不明显出格。资深社会青年经历,让他们让不挑头闹事、不带头捣乱、擅长煽风点火,与领导采取不合作态度,不露声色高冷独行,连队出事总是连队第三方阵的那些“小巴辣子”,一般不会牵连他们。

 

 

       还有一批受出身牵绊的高学历者,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当知趣识相,夹着尾巴做人,低头咬牙干活儿,偷偷抹着眼泪,在当时的环境中,他们的内心深处自认为是有原罪的“亚当”,需要自我救赎。虽然生活影响着思想,他们也会感到劳累和肚饿,但他们习惯忍耐,凭自己意志和毅力,去踏平人生路上的坎坷,靠努力,去减少自己身上的负面影响,希望自己或者能跨进大学之门,或者能被提干——他们的思想深处深埋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

       他们还影响着一批同样出身的初中生和一批低学历的“卖力分子“,这些人是连队的主流,领导当然要会对这些人加以利用和引导,一些人当上了班长,或给你个名头,或给与无关痛痒的称号,万峰、许思天、李明杰、肖九龄、桑华等人,有人被委以各种虚名的职务,有的给与无关痛痒的荣誉。

       连队的两个排长:陈金祥和马金祥不知何因,没了职务。排长位子有了空缺,干活卖力,敢于管理的男青年戴龙鑫、女青年吴梅英先后被提拔为代理排长,“代理”二字,永无穷期,始终陪伴他俩。外连队也调来一位排长吴玉荣,听说是静安区的,也是高中生。

 

 

       有一个时期,笔者有幸和吴玉荣、张恩庆、桑华——两位高中生一位大学生同居一室。他们在一起议文学,谈哲学,说人生,我半懂不懂,像短衣帮听长衫党说话,但得益匪浅。记得那时,连队有一句“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的流行语。领导挂在嘴里,用它来激励年轻人的雄心,希望他们能正确面对人生苦难,年轻人也用这句话来麻痹自己,有的挂在嘴上,有的放在床头作为座右铭,作为自己积极向上的标签。当然,连队也有怨天怨地怨爹妈,调皮捣蛋的那批。

 

 

       张恩庆本是个小资情调很浓,擅长表现,甚至喜欢表演的人,一腔热血,有点狂热,多才多艺,长得又帅,得到连队多位女生追求,经常有女生来宿舍借书之类,张恩庆进疆时,带了不少书,我也经常找他借书看,他懂得包装自己,准备打造一个书架,正好我进疆时的护箱板长得周正规范,闲置不用,他相中做书架,找我商量,我欣然允应,他找木工,敲敲打打,真的打了一个书架,放在床头箱子上,他的床头顿时有了书卷气,我借书也方便多了,然而来借书的女生更多了——三全其美。谁知随接烦恼就来,烦恼是他的,他找我倾诉:说是同是松江二中出来的学霸校友,讥讽他的书架是“猢狲戴草帽——装人”。他俩之间本就有些龃龉,那位学霸校友原本就有点瞧他不上,他的调笑分明是说他不学无术,但话说得有点尖刻损人了,在我眼里,他俩本就不是一类人:一位是学霸,一位是文青。我说张恩庆,你似乎有短板在他手里捏着,听了我的话,他不吭气,嘴里蹦出“怪人”二字!经过传播,那位松江二中学出来的学霸有了“老怪”的名号,从此,这对校友分道扬镳,各走各路。他们的故事且让我随后再表。

       我们的宿舍的气氛还是很融洽的。他们总是喜欢讨论文艺、哲学和人生之类的问题。

 

 

       不久,支青自建俱乐部落成,我们整个寝室随一排全部人员搬进了新建的俱乐部,几十号人同住偌大的统间,住下几十号人,显得局促嘈杂。还好我们原先寝室的那几位蜷缩在一个相对隐秘的角落,聊天的多了个一班班长肖九龄。

       许多清晨,胡玉荣作为值星排长,揣着哨子,出去吹响起床哨,他的哨子吹得非常花哨,忽高忽低,变着调儿,拐着弯儿,像花腔女高音。接着俱乐部里的一角便会响起肖九龄低沉雄浑的男低音声:“起来吧,起来吧,阿非里加,起来吧…“——他嗓音条件极好,学过意大利练声法的“三腔共鸣”,声音特别好听——睡在俱乐部里的所有人,每天清晨就在“花腔女高音”和“浑厚男低音”的和声中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

 

 

       每晚那帮高学历“文青”自成一统,照例还是那些话题。俗话说:经常听学问高、有见识的人聊天,胜过洗涤灵魂,吃精神补药,当时,我确实有这样的感觉。时间长了,许多内容记不得了,但有一天他们讨论“苦难与财富”的话题,我至今还记得:话题是肖九龄提出来的,他认为苦难是人生一种历练,也是一笔人生财富,需要忍耐,苦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让人获得生活真谛,这个观点,张恩庆严重不同意,他说:苦难就是苦难,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挺不过去就是灾难!桑华引用尼采的话进行调和:我们要“同时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尼采其人。

       胡玉荣讲话,最有高级感,其中似乎蕴有哲学意味和逻辑思考:世上许多东西没什么概率,只有因果关系。命运是天定的,上帝不会掷骰子,苦难是必然的,苦难中的希望更是必须的。“苦难是财富”,这句话很励志,但是因为这句话,去赞美苦难,讴歌苦难,甚至让“苦难”合理化,对遭受苦难折磨的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是犯罪!这话我当时半懂不懂,却让我回味了一辈子。

 

 

       三个多月的时间,“10连”这帮年轻人不但在荒原中开垦出100亩土地,一幢连体建筑平地而起——连体的俱乐部和伙房同时落成。房屋的土坯是上海支青们打的,大梁、檩子、椽子是开荒造田的副产品——胡杨木,全是他们就地取材,砍伐搬运到建筑工地的。在一位叫胡照芳的技术员带领下,开荒造房。胡照芳尖鼻小嘴,非常和善,平时戴帽——只为了遮盖鬓角明显的癞疤,偶尔脱帽,露出一毛不长的光头,南方口音。他带出了一批支青的能工巧匠,他们体力棒,善动脑,有的在江西劳动大学锻炼过,有的心灵手巧,记得他们是陈元康、郁明生、徐根发、龚才根、赵栋梁等人。

       不过也有例外,打浦街道的黄金祥虽长得腰圆膀粗,还是高中生,连队安排他挑水,水井和涝坝还在老伙房边上,连队的烧饭洗菜用水,全由他挑来,两个大铁桶,60公斤一担,每天百个来回,原先的凉棚下架起了大锯架,由一排的曾忠圻和二排的赵忠芳脱离了开荒队伍,每天上演着拉锯“二人转”,据说这也是力气活儿。

       ——馒头可以放开肚皮无限量畅吃。那段时间,笔者有幸暂时脱离开荒工作,加入建筑队伍。

       在那个时代,也许出身并不绝对决定你的一切,但出身是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你不能想得太多,出身很大程度影响了每个人的魄力、资源、环境和经历,在讲究出身的年代,决定了每个人的发展,那时我和许多人一样:不知道这个道理,还在和命运抗争,希望有所转机。

 


 

 

       很快连队的人员真的有了变动:有人真的去上大学了——塔里木农垦大学——4人:济南街道的沈怡伟、吴家裕、顺昌街道的吴雅珠、吴永泉。接着农一师也来调人了,许祝红、姚荷心上调农一师印刷所。变动,让“10连”的年轻人的心里泛起一阵涟漪,有人看到了希望:成功失败决定于你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也有人反而绝望。

 

 

        开荒100亩完成之后,知青们迎来了“过三关”的升级版,一场清淤大战打响了,“10连”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未完,以后再续)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136517303702025-07-03 10:16:24

    艰难困苦何所惧,改天换地成乐趣。十连轶事连续剧,坚定理想红旗举!缪教授的佳作《“10连”轶事之九——写在“10连”支青进疆60周年之际》很好地揭示了有志青年的苦乐观。他们面对艰难困苦的荒漠,没有悲观,更没有躺平。他们用青春的智慧、汗水和勤奋,描绘出一片崭新的面貌。上海支青好样的!为缪教授的佳作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 小草2025-07-03 08:25:11

    10连“轶事”看似平淡,总现波澜。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像一本教科书,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虽然艰苦中有欢乐,欢乐中有泪水,广阔天地却造就了一大批的优秀知识青年,担起了社会责任,成了今天的中流砥柱。 为缪教授10连“轶事”点赞!

    举报

  • 书虫2025-07-03 07:05:08

    赞缪老师佳作 十连支青在三个月里/ 开垦了100亩地/ 多少汗珠落进戈壁/ 多少泪水流入心里/ 被铁镘唤醒的田地/ 长出来的是嫩枝/ 带着自我救赎的恍惚/ 闯过“三关”的希冀/ 被风雪卷过的田地/ 长出来的是文艺/ 自己打的书架上/ 氤氲着浓浓的书卷气/ 被汗水浇灌的田地/ 长出来的是哲理/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一辈子回味其寓意

    举报

  • 张载养2025-07-03 07:03:19

    人生都会有苦乐 人生的变化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一天天、一月月到一年年;在不同的地方,遇不同的经历,怀不同的心境,变化就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 荒漠中有了良田,辛劳中能感受快乐;不断地“过三关”,既是要求,也常自勉;其实人生何止“三关”,过了关还有坡,爬了坡还有坎,越过坎还有峰;幸运的人会遭到意外的磨难,尴尬的人也会被赐良机;“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有人听了不舒服,有人一直都当真;哲学文学似乎与荒漠、艰辛不搭,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得更加不同。 人生的路很长,有时很甜,有时很苦;酸甜苦辣是人生的常态,苦尽甘来、月落日出,既是长久的期盼,说不定就是真实的结果。 为缪教授的佳作《“十连”轶事之九》点赞!

    举报

  • 同泰2025-07-03 06:43:24

    “过三关”见百态,字里行都是青春与时代碰撞的故事,这是一代上海年轻人不一样的经历!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