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服老”和“服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6月27号 20点 阅读 4963 评论2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老人要“服老”,“服老”便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身体服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各种脏器都会老化,各种功能都会消减;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老”的出现,可能是渐退式,也可能是崩塌式,还可能是“进一步,退两步”那种曲折型的。这是一个常识,还是有老人觉得自己的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糕。我一直到近80岁,还不大意识到自己“廉颇老矣”,坚持着“每月一游”。忽然一个 傍晚左膝盖突然报警,从此身体各部门此起彼伏,虽然没有要命的痛苦,但总是让你这里那里不爽,提醒着我“今不如昔”。时间久了,也就服了,于是及时调整了活法,包括对外出的谨慎,即使又出现了新情况也不惊不乍,该治便治,治了没用就适应。

    心理上的“服老”。有些老人爱强调自己“人老心不老”,心态好。这当然精神可嘉。但是老人有时候心态不好,甚至非常不好,也是极其正常的,用不着羞于承认。怕老怕死是人的本能,从退休开始,对死亡的忧虑和惧怕便或明或隐地贯穿到底。越来越多的亲人和朋友离世,怎不悲痛;想到还有那么多期盼的事情再也无法看到,怎不叹息。用不着强迫自己“作潇洒达观状”。想哭便大声哭,把所有的抑郁尽情地宣泄,这才是对负面情绪的大清洗,从而更加珍惜余年,也会看淡生死大事。

     从“服老”想到了“服气”。有朋友在我博文留言说,生气的是社会上蔓延着一种“厌老”情绪。“厌老”绝对是错误的,然而要恢复老人从前那种至高无上的尊严也绝对不可能了。

      几千年来,老人的社会地位一直居高临下,这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农耕社会,老人是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在广大农村,老人还往往操持“司法大权”,甚至生死予夺。看过《家》等小说,无不对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老人的权势印象深刻。最后的一碗粥、一贴药,肯定是供老不给小的。“孝道”是道德的核心之一,“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多么血淋淋呀。“孝道”的至高无上固然有道德的考量,更是社会得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繁衍后代是生物的本能,“尊老爱幼”,“爱幼”是基因,但是“尊老”却是要强大的理性支撑的。而今天,老人无论是学识、经验和技能上的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了,相反,还 往往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怎么可能还有往昔的荣光呢!

      还有更加现实的原因。从前人寿短,所谓老人用现在的标准,正年富力强,无需子女照顾;有病得不到有效治疗,说走便走,没有长长的护理期;所以养老不是每个家庭的大事。而现在,有几家请得起居家保姆、住得起高档养老院呢,“久病无孝子”的事儿比比皆是,不是没有“孝心”,是没有精力“孝”了。从社会层面来说,消费是发展的动力,缺乏消费力的老人自然没有什么存在感,被冷落和遗忘也是可以理解的。

     老人要服气,这就是时代的发展,这就是发展的代价;等现在的年轻人老了,同样会遭遇到如此境地,很公平的。我们希望别再发生“污老”“辱老”的事情,但也别奢想把我们捧在手心的甜蜜。祈望和平,祈望安宁,祈望退休金每个月按时打进账户,过好自己的日子。在爱好和回忆里过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子孙自有子孙福,还有啥可埋怨呢。

     “服老”又“服气”,牢骚太盛防肠断,此生长宜放眼量。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向和平2025-06-28 05:55:58

    老去很无奈,很悲哀,只有不服老不服气,这才是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举报

  • 贵民2025-06-27 21:21:02

    从生理层面讲服老可以理解,那是自然规律使然。服气应是指精神层面。老人不应轻易服气。要有点不断进取精神。即使你的学识、经验和技能上的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了,你还可以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我看大家熟悉的高龄老小孩华龙先生就有这股不服气的精神。他非常虚心,也非常认真地向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因而不断提高自己,成为大家学习的的榜样。所以老人不要轻易服气。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