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30号 07点 阅读 6602 评论9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那个垃圾箱 徐凤平
五一假期,趁女儿休息在家,老伴决意来场“断舍离”,给衣橱鞋柜“瘦身”。娘俩翻箱倒柜,不消多时,客厅地板上便堆满衣物、鞋帽、包包,还有大宝、小宝的玩具等,直把地面挤得难以下脚。 忙活半日,“断舍离”取得阶段性成果。老伴望着堆得小山般的“战利品”,却又犯起愁来——该如何处置这些东西呢?女儿提议,把它们投进“智慧收”,既能废物利用,又能给小宝挣些零花钱。小宝一听有钱进账,高兴得直拍手,忙不迭和妈妈扛起"战利品","吭哧吭哧"地下了楼。谁知没过多久,娘俩又把那包东西扛了回来。原来,"智慧收"已经塞满了,只能等下次再去投放。
说起这"智慧收",其实是小区里新添的一个物件——智能垃圾箱,它让居民在丢垃圾时还能赚点小钱,按理说应该受到欢迎啊,可偏偏因为它的"智能",让老年人碰到了操作难题。负责丢垃圾的大多是老人,其中有的不用手机,有的只用“老年机”,面对这需要用智能手机去操作的“智能”设备,心里直犯怵,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设备弄坏了。于是,这"智慧收"便被冷落了好一阵子。 回想刚实行垃圾分类时,居委会和物业常发些小礼物鼓励住户。等大家都养成分类习惯后,回收垃圾的收入便成了保洁员的额外津贴,住户们对此也无异议,毕竟保洁员的工资着实不高。每当垃圾箱开放,总能看到保洁员老张忙得脚不沾地,既要管分类,又要整理可回收物。"智慧收"刚进小区那会,老张心里直犯嘀咕,这不摆明了和他"抢饭碗"吗?可眼见着"智慧收"门前冷冷清清的,老张又咧开嘴笑了。 智能回收箱是通过扫码、人脸识别或刷卡实现自动开关箱门投放垃圾,当物品入箱后,系统会自动称重计算,然后现金很快就能打到投放者的账户里。 “智慧收”的操作方式并不复杂,会用智能手机就行。这种有偿回收方式,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源再利用的良性循环。在冷落一段时间后,“智慧收”前渐渐热闹了起来,箱子常常处于满溢状态。
女儿告诉我,当回收物达到一定数量时,“智慧收”系统会给手机APP发送满溢报警提醒,这次是她疏忽,没看手机APP就去投放,白跑一趟。 以我看,“智慧收”确实不错,但“肚量”实在太小,容纳不了多少回收物,几个人一投,满溢警报就响了。也正因为其“肚量”小,对负责垃圾分类的老张“威胁感”不大,垃圾房里的纸板和瓶瓶罐罐常常堆得满满当当。 小宝用卖垃圾得来的钱买了文具,昨天她又问,什么时候家里再来一次“断舍离”? |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