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6月18号 08点 阅读 8736 评论9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难忘东山枇杷香
徐凤平
杨基在《天平山中》吟道:“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短短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烟雨朦胧、枇杷盈树的江南初夏画卷,其细腻柔美的意境令我心生无限向往。未曾想,近日苏州东山一游,竟让我邂逅了恰如这诗意般的现实图景。 在东山的这几天,虽无淅淅沥沥的细雨轻抚,但漫山遍野的“树树熟枇杷”,将空气浸染得蜜意流淌,无处不在的枇杷清香,如同一缕缕温柔的丝线,萦绕鼻尖,沁入心扉,令人沉醉不已。
常听人说:“你可以错过苏州的春风,东山的秋雨,槎湾的冬霜,但切莫错过初夏的白玉枇杷。”回首往昔,已与这份甜蜜错过数十载春秋。如今,不愿再与白玉枇杷失之交臂,于是早早订好民宿,驱车奔赴东山,只为赴这场与白玉枇杷的浪漫之约。 民宿坐落于莫厘村的宋家湾,车子刚停稳在院子里的枇杷树下,满树金灿灿的枇杷便热情地向我招手。忍不住伸手摘下一颗,轻轻剥去薄薄的果皮,放入口中,瞬间,香甜在舌尖绽放,清爽在喉头漫溢,既不酸涩,也不甜得发腻,这般绝妙的口感,记忆中难得一遇。
古代文人墨客中,不乏对枇杷钟情之人。陆游便是其中之一,他曾挥笔写下“清晓呼僮乘露摘,任教半熟杂甘酸”。品读之,仿佛置身于晨光熹微的果园,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枇杷的芬芳,晶莹的露珠在枝叶间闪烁。想来那时的枇杷酸甜交织,难怪读罢,齿间竟泛起丝丝酸意。我想,陆游所处的时代,或许还没有如今这般甘甜的枇杷品种,对于怕酸的我来说,若生在那时,怕是只能对枇杷望而却步了。而我何其幸运,虽没有遍植枇杷树的私家庭院,但此刻民宿里的枇杷树,仿佛就是特意为我栽种的,让我能享受几日随时采摘的乐趣。陆游有僮仆代劳,我却更爱这份亲自动手的欣喜,如此,枇杷的滋味似乎也愈发香甜了。 莫厘村依山傍湖,素有“一年十八熟,四季花果香”的美誉。漫步村中,家家户户门前摆满了诱人的枇杷,快递公司也在村里设点,让东山的白玉枇杷乘着便捷的物流,飞向全国各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果亦是如此。在上海,小区花园、绿地、公园中,也不乏枇杷树的身影,每到果实成熟时,同样硕果累累。然而,品尝过后却令人失望,要么酸得让人龇牙咧嘴,要么淡而无味,这大概便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吧。东山独特的纬度、海拔、气候、水利和土质,为枇杷营造了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才孕育出了别处无法比拟的风味。看来,这次到东山吃枇杷,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古人云:“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惟枇杷。”枇杷历经秋萌、冬花、春实、夏熟,是大自然用时光之器精心酿制的珍馐。尤其是东山枇杷,将太湖洞庭山的四季精华尽数吸纳,其品质堪称上乘。 民宿附近的启园里,有座御码头,乃是席家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所建。我不禁遐想,乾隆帝不远万里来到此处,是否也被东山枇杷的魅力所吸引呢?毕竟,这般诱人的美味,任谁都难以抗拒。
在交谈中得知,民宿老板家的产业颇丰,茶场、果园等经营得有声有色,民宿是新开拓的业务。一家三代人,整日忙碌并快乐着。老板的母亲与我年龄相仿,十分健谈,她告诉我,东山枇杷声名远扬,素有“世界枇杷看中国,中国枇杷问东山”的美誉,其中“白玉”品种占全镇枇杷总量的85%。不过,她也提醒我,来东山买枇杷可得留个心眼,就像阳澄湖大闸蟹市场鱼龙混杂一样,东山枇杷市场也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不良商人会用外地枇杷冒充本地特产。但只要认准正规摊位上摆放的“苏州东山农产品地理标志”铜牌,以及果农专属二维码,扫一扫,果园地址、采摘日期一目了然,这小小的二维码,就像是枇杷的“身份证”,为品质保驾护航。所以,买枇杷可不能只图便宜,否则难免后悔。 临行那日,天还未亮,民宿老板一家便上山为我们采摘枇杷。他们说,院子里的枇杷稍逊一筹,山上的枇杷汲取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才是最上乘的佳品。 东山,因枇杷而化作甜蜜之乡;东山人,因枇杷而走上富足之路。此次东山之行,我不仅满载枇杷而归,更收获了满心的甜蜜与喜悦,这份心情,比那香甜的白玉枇杷更甜上几分。
|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