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5月30号 21点 阅读 10062 评论4 点赞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又响起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又在我耳际响起。
我最难忘的是1956年4月1日。那天,我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戴上了的红领巾。妈妈为我做了白衬衫、蓝裤子。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我感到非常兴奋。
那年6月1日上午,我们学校少先队员在小东门的沪南(银都)电影院庆祝六一儿童节。我们全体起立,高唱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新中国的太阳,开辟了新中国的方向,黑暗势力已从全中国扫荡,红旗招展前途无限量,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跟着共产党。
我们要拥护青年团,准备着参加青年团,我们全体要努力学习和锻炼,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 ,站在最前线。
这歌声响彻整个电影院,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之中!
1978年10月27日,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和《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决定》,决定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歌作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是1961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
《英雄小八路》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福建沿海遭国民党军队侵扰。小学生国坚、林燕等五人不愿撤至后方,几经周折留在前线,积极投身支前工作:修工事、运炮弹、守岗哨、送物资,还在炮火中坚持学习。其间,他们识破特务伪装,配合公社民兵智擒敌人。在一次战斗中,电话线被炸断,电话员重伤,危急时刻,同学们手拉手以身体为导线接通线路,确保战斗命令及时传达。影片以孩童视角展现了沿海军民团结抗敌的英勇事迹,歌颂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
我们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利迪策惨案中遇难的儿童,以及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
1942年6月10日,纳粹德国军队突袭了捷克小镇利迪策。为报复当地抵抗组织暗杀纳粹高官,德军屠杀了全镇15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并将妇女和儿童押送集中营,其中88名儿童被毒气杀害。这一惨案震惊世界,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儿童权益的重要契机。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议。会议通过决议,为纪念利迪策惨案中遇难的儿童,以及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今天,在世界上,战火依然存在。很多少年儿童流离失所,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们中国儿童,现在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生活和学习,确实要感谢我们强大的祖国和革命前辈们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
那年,我们在沪南电影院庆祝六一大会后,观看了新上映的影片《哥哥和妹妹》。电影讲述了妹妹吕小朵在哥哥和妈妈的帮助下学会独立,成为一个优秀小学生的故事。
老照片沪南(银都)电影院
五十年代的电影大都是黑白片。那时学校会组织我们去看电影。很多电影院在星期天上午也有儿童专场,票价是一角钱。我印象比较深的有《鸡毛信》的海娃、《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还有《白毛女》、《董存瑞》、《红孩子》、《三毛流浪记》、《渡江侦察记》、《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等。这些电影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祖国的花朵》的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经常会把我们记忆,拉回到那美好的儿童时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