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异国风光】大英博物馆拾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3月28号 06点 阅读 6663 评论5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异国风光】大英博物馆拾穗

 

彭维新

 

 

       大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地展现我们这个星球所有大陆文明发展历史的一处所在。所有去英国旅游的人都会也应该去看一看这个博物馆。

       《采撷英伦岛》一书介绍了大英博物馆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谈了笔者认为参观这所博物馆,欣赏馆藏文物时我们应当持有的视角和方法,并有重点地、图文并茂地简要介绍了与世界史、中国史紧密相关的一些文物展品。这一章是全书24章中篇幅最长的一章。

       由于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800多万件,即使是尽该馆目前几十个馆厅的巨大展览空间之所用,也只能展出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就这些展出来的文物量也令任何一位参观者无法在一两天时间内全部详细欣赏完。因此,除了大英博物馆、国别馆主要负责人或权威专家(组)的专著,任何其他人的文字、文章很难说能够通过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藏品来全面介绍某一文明或某一国家的历史文化。《采撷英伦岛》一书的介绍(照片和文字)同样难免挂一漏万。它列出的是按笔者看法,在有限的参观时间内,一名对世界史、中国史已有一定了解的中国游客应该也能够去看的主要文物展品。

       本文围绕《采撷英伦岛》一书这一章介绍的观赏文物展品的主要脉络,再刊出部分书上没有的照片,作些补充性介绍。

       人首翼牛(Human-headed Winged Bulls),属于新亚述时期,即亚述帝国时期(前935 -前612)。“守护”在亚述著名帝王萨尔贡二世(前722 -前705)及其他亚述王宫建筑群大门处的这类庞大石灰石怪兽,被亚述人称之为“拉玛苏”(Lamassu,现这一单词专用于形容由生物的不同身体部分组合而成的半人半兽怪物)。有意思的是,这些神兽雕像都有5条腿。其意似乎是让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当且仅当相差90度时)视角上看它都显得合理。《采撷英伦岛》一书借助照片对其作了详细介绍。这里,我们再通过一张照片来欣赏它。

 

 

瞧,五条腿的“人首翼牛”。

 

       巴尼拔二世猎狮浮雕,雪花石膏浅浮雕 (高162.6 厘米),也属于新亚述时期(约于公元前654年)。

        亚述巴尼拔二世(前668年~前627年在位) 征服了古城苏萨之后,雕塑家为他在尼尼微的皇宫(位于尼姆鲁德和霍萨巴德两地中间)创作了这组狩猎浮雕。《采撷英伦岛》一书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因为当时的亚述人认为,狩猎是体现男性美的活动,与战争中的胜利具有相同的价值。王室为宣扬巴尼拔二世威武神勇,创造了一个在庭院中进行猎狮的场景。宫廷雕塑家借此刻画了国王猎杀勇猛狮子的生动形象。这组浮雕被认为是新亚述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古代艺术中最能体现亚述艺术成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里,笔者将书中登出的照片之外的这一组猎狮浮雕照片全部刊出,以飨读者。

 

 

 

 

 

 

 

 

 

后三张为猎狮开始前和之后的画面。

 

       菲迪亚斯(Phidias 前480-前430)被公认为最伟大的古典雕刻家。著名的帕特农神庙装饰性雕塑全部出自他之手。《采撷英伦岛·》一书介绍了这座神庙中他的三个伟大作品:男神狄俄尼索斯、命运三女神、彩虹女神伊丽丝。这里再补上一个:

 

 

       北佛里兹骑马人(Horse of the North Frieeze),菲迪亚斯创作的另一著名艺术品(前440-前432)。《采撷英伦岛》一书介绍该艺术品几乎完全引用了展品说明文的文字,故这里不再赘述。除了书上刊出的照片外,这里放上另两张。你会通过它们感觉到这一艺术品的精美。

 

 

 

       由于该艺术品刻画得传神、细腻,有认为它是大英博物馆几大镇馆之宝中的一个。

       半人马(Centaur人首马身的怪物)大战拉皮斯人(La Pith)。位于帕特农神庙排挡间饰。菲迪亚斯作品。但也有人因其中人物显得有点呆板而说它是菲迪亚斯指导下的作品。这里刊出《采撷英伦岛》一书照片之外的该系列作品照片。读者可将其与菲迪亚斯的其他作品对照着看。

 

 

 

 

 

       月亮女神塞勒涅战车马头像。白色大理石,长83.3厘米,(约于前438-前432)。原位于帕特农神庙东侧楣饰。一座非常精美的菲狄亚斯雕塑作品。《采撷英伦岛》一书用的是马头的正面像。这里放上一张马头的侧面像。读者可对照着看。书上的描写文字主要来自这幅照片上的说明(见作品下部),故这里也再不赘述。

 

 

       埃及馆是大英博物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馆,盖因古埃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世界文明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拉美西斯二世巨型头像,约公元前1250年,埃及馆的镇馆文物。拉美西斯二世(前1279年-前1213),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统治者,在位66年,享年90岁,儿女近百人。《采撷英伦岛》一书对他在位时的成就做了介绍。另讲到他热衷于四处修建巨大雕像,以期让人们永久记住他。这尊雕像运到伦敦时引起了轰动。19 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有感于雕像之巨大,以及拉美西斯之后埃及王权迅即衰落的史实,写下了被广为传颂的《奥兹曼迪亚兹》一诗(奥兹曼迪亚兹即拉美西斯二世),表达了对俗世权力转瞬即逝、伟人成就终将化为乌有的感慨。书上用了雕像的侧面照片,这里放一张它的正面像。这尊雕像的他,表情平静庄严,巨大的头颅从高处俯视观众,气场强大。

 

 

       埃及馆中另有一尊非常重要也十分精美的雕像,即阿蒙霍特普三世巨型头像。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九位法老(约前1403-前1350年),早于拉美西斯二世。《采撷英伦岛》一书登有照片并对它也作了详细介绍。读者去埃及馆必须去看看它。

       埃及馆中另有几尊法老的雕像,如第18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等。书上没有登出照片,这里放几张。

 

 

 

       埃及馆的另一特色是展出有多种木乃伊。这里放一张与书上那张不同的木乃伊照片。

 

 

       中国馆是每一个中国人到大英博物馆都要去看的展厅。看到那么多精美的中国古代文物和珍贵艺术品被从各种渠道,其中有很多是被掠夺、被偷盗去,而最终汇集到了这个博物馆里,你的心情将非常复杂。所有那些由非法途径流出的文物今后一定要回归祖国!

       《采撷英伦岛》一书分“青铜器“、”佛道教人物“、”瓷器“等几个部分,以照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并有重点地介绍了大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中国文物。笔者在这里再做些补充。

       坟茔中的“兵马队伍”, 一组唐三彩人物(动物)陶俑。它们最初被置于唐代官员刘廷勋(死于公元728年)位于河南洛阳的墓中。陶俑共约6对。排在最前面的是两只镇墓兽,其后分别是天王、文官、武士、骑马俑与双峰骆驼。其中个体最高的为109厘米。2017 年6月至10月,大英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艺术博物馆展览“浓缩世界历史”,展出了100件文物,其中有9 件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国,上述这个兵马队伍中的一尊人物俑是其中一件。《采撷英伦岛》一书用了一张这组陶俑的正面照,并对这组艺术品作了详细介绍。这里刊出与书中照片角度略微不同的另一张正面照,再放一张侧面照,读者可对照着看。

 

 

 

       《采撷英伦岛》一中引用了李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诗句为这组艺术品作注,形容恰当。除此,笔者觉得,唐朝宰相张说的诗中“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一句亦能很好表达这组陶俑所展现的寓意。——这一句因当时编辑该书时受版面所限而没有放上去。

       唐三彩罗汉像,辽代(907~1125),高130厘米,出自中国河北省易县地区一个石灰岩山洞。创作的可能年份在980年~1010年。这尊罗汉像表情平静而凝重,并且被深刻内化,体现出想要实现永恒解脱的强烈愿望。《采撷英伦岛》一书引用了梁思成著《佛像的历史》一书和霍吉淑著《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一书的有关记载,细腻描述了这尊罗汉像,并介绍了与它一同问世的其它几尊塑像的去处。伴随文字,《采撷英伦岛》一书刊登了一张塑像的正面照,这里放一张侧面照。读者可将两者对照地看,体会塑像“神容逼真, 唐代真容,于此像可见之”(梁思成语) 的感觉。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中另有多件有关菩萨的壁画和雕塑、木雕、石雕艺术品。笔者在《采撷英伦岛》一书中分别作了介绍。佛教人物形象自唐以降便逐渐成为了绘画、雕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在那之后的几百年间此类艺术品也大量流出海外。其精品几乎全被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大学所收藏,令人为之扼腕!

       这里顺便说一下,现今国内仍有一些不太起眼的农村小寺庙保藏有非常精美的明代以前的观音、罗汉等塑像。它们都受到了妥善的保护。喜欢的读者可以去探寻、观赏。本月初(2024年5月)笔者在山西走了两座小型寺庙,都有惊喜的发现。

       一是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镇梁家庄村东的观音堂。一座只有两进的小庙。创建于明万历10年(1582年)。其主殿观音殿内有500余尊儒释道和四大乘教的塑像,正面即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其形象与现代人们所看惯了的菩萨形象完全不同,能令你耳目一新。

 

 

 

 

       上面三幅照片从上向下依次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二是山西省长子县琚村镇紫云山坡上的崇庆寺,同样是一座不大的寺庙。这座寺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完备寺中塑像。此后,明清等朝均有扩建和修茸。寺内其它塑像不说了,就大士殿中的三菩萨塑像就能把你惊到。

 

 

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回到大英博物馆。

       涂金木雕装饰件。年代不详,应是明清时期作品,内容为《薛刚反唐》的故事画面。该件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建筑及内部装饰,层层叠叠,雕刻得十分精美。

 

 

       清. 陆润庠题扇。陆润庠(1841-1915),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是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位状元。后累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宣统老师)。

 

 

       最后,再放几张中国馆中的展品照片。

 

 

 

       笔者另有多张该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照片和资料。但因本文主要是为《采撷英伦岛》一书这一章的叙述脉络作补充,而该书对大英博物馆有关世界史、中国史的展品已有选择地分别作了介绍,故这里不再铺开。今后有机会通过其他方式再向各位读者展示。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相约爱晚亭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8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张载养2025-03-28 13:41:06

    浦江思源的军人风采 军人的使命有多崇高,人们不会低估;许多军人文武双全,普通民众也常领教;杰出军人有耀眼特长,我们也偶有所闻;在一个地方,一个团队,有这么集中、这么出彩、这么称奇的非凡军人群体,实在是意外、奇遇、传说。 浦江思源,有妙龄93的“小老王”,从战场硝烟、浴血烽火中走来,由军人、军医转而主管地方医务,光荣离休后又成为我们肃然起敬、和蔼可亲的“文友”;也有精通外语、哲学,退役后在大学授课、带教硕士的空军政委,如今又英译中文诗作、朗诵外语诗歌的“空降诗人”;还有深谙历史、文物,退休之后云游四方,古今中外,张口就来,提笔即出,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的“彭司令”;还有散文著作等身、书法墨宝炫目的退役军官,名为秋生,光耀四季;还有“战地记者”、文艺老兵,退役从警的网宣“劳模”开凯老师,一个专栏就撰文百篇。 以上叙述,也是拾穗;一定会有遗漏,一定没有说透;单从阅读《大英博物馆拾穗》,就有这么些随想,可见浦江之长,思源多流,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为彭主任的佳作《大英博物馆拾穗》点赞!

    举报

  • 黄新2025-03-28 09:53:01

    拜读!谢谢介绍分享!

    举报

  • 张载养2025-03-28 09:10:00

    浦江思源的军人风采 军人的使命有多崇高,人们不会低估;许多军人文武双全,普通民众也常领教;杰出军人有耀眼特长,我们也偶有所闻;在一个地方,一个团队,有这么集中、这么出彩、这么称奇的非凡军人群体,实在是意外、奇遇、传说。 浦江思源,有妙龄93的“小老王”,从战场硝烟、浴血烽火中走来,由军人、军医转而主管地方医务,光荣离休后又成为我们肃然起敬、和蔼可亲的“文友”;也有精通外语、哲学,退役后在大学授课、带教博士的空军政委,如今又英译中文诗作、朗诵外语诗歌的“空降诗人”;还有深谙历史、文物,退休之后云游四方,古今中外,张口就来,提笔即出,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的“彭司令”;还有散文著作等身、书法墨宝炫目的退役军官,名为秋生,光耀四季;还有“战地记者”、文艺老兵,退役从警的网宣“劳模”开凯老师,一个专栏就撰文百篇。 以上叙述,也是拾穗;一定会有遗漏,一定没有说透;单从阅读《大英博物馆拾穗》,就有这么些随想,可见浦江之长,思源多流,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为彭主任的佳作《大英博物馆拾穗》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3-28 08:41:24

    各国珍宝八百万件,大放异彩集中展现!彭主任的佳作【异国风光】《大英博物馆拾穗》堪称全球独一无二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名称就与当年世上头号列强相呼相应。也馆藏了包括从我国掠夺的珍奇宝物。然而不得不说,所有的不管是各种渠道得来的展物,都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大开眼界,大受启迪。为彭主任佳作点赞!向彭主任致敬!

    举报

  • 书虫2025-03-28 07:29:35

    赞彭主任佳作 大英博物馆拾穗/ 彭师大作的精髓/ 人首翼牛的强健/ 神兽竟有五条腿/ 狩猎展现雄性美/ 巅峰之作日月辉/ 国王勇猛战狮子/ 箭在呼啸着疾飞/ 菲狄亚斯的雕塑/ 是公元前的回归/ 栩栩如生的场景/ 已叠出多少千岁/ 古埃及巨型头像/ 触动诗人的心扉/ 中国文物的星光/ 闪烁着逼真之魅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