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17号 06点 阅读 6606 评论1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冲破AI的被动写作,坚持美文原创的自我
叶子
清晨五点,我依旧坐在电脑台前,眼睛望着鱼雷艇上的双手盲打出心中新一篇散文的腹稿。AI人工智能的写作程序 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但对我来说却意味自己又在后退!这几乎成了我忧郁效应,这就是血肉之躯的我和过于人性化的程序软件间的楚汉分界线。
想着几天前,我新写的散文几乎被电脑里的AI所碾压,昨天我电脑上常用的Office软件,被AI写作程序的勒索软件覆盖为Microsoft 365(即假的Office),打开的页面就是一个钓鱼页面,我存档的WORD文稿文件被添加上了.Montelli后缀,幸得360安全智脑的网管技术,册除了假的Office,恢复我所用原来的Office。
上海进入了2025年的春天,阳台上养了多年的年的文竹又开始抽新芽,吊兰下垂的枝兰条日益增长,但是电脑屏幕的冷光地却让我不安,夜风中的手指轻颤地打下:"刚泡的啡咖却在大模型洪流中冷却。”
文章的写作没有标准,好文章却要求语言文笔准确清晰、生动形象,角度巧妙有创意。六十多年笔耕不辍,让我积累自己散文创作的程序方式:一是写作前,要确定散文的主题,针对的目标读者;二是根据腹稿内容快速在电稿中生成散文的初稿,在盲打目视屏幕文字回眸自己的创作灵感;三是根据初稿修改优化,以发挥自己文笔的体现创意;四是检查检查文笔准确清晰,让散文生动形象;五是引发自己创作的情感与形成的文稿共鸣,就是充分展示真情实感,能让读者阅读时感受到我的心意。
我是中国散文学会的一员,然而不过是无名的散文作者,因老伤旧病新疾并患上脑梗,加上素材枯竭,2011年只能走下文坛,告别曾红二十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的文学奖项的舞台,已不能写出让人喜爱的散文,高质量的文章。
走进网络加入了老小孩社区网,写博文我依然坚持原创,用真情真诚展示自己的心灵。近一个多月来,Ai快速发展,面对AI写作软件短短几分钟就能生成一篇上千字的散文,我忍不住感慨当年告别铅笔、钢笔,走入健盘的叩击中。如今,AI的“写作神器”一路“狂飙”,极短的时间就根据给定的主题,噼里啪啦生成一篇结构完整、语句优美、文采斐然的散文。从新闻报道到小说故事,散文到文集,似乎没有AI不能涉足的领域。
AI写作软件瞬间编排成的抒情散文,洋洋洒洒地运用优美词汇、巧妙修辞,形成的文章确韵味十足,我自愧不如。
AI 是科学发展中的奇葩,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风格定制需要的文本。它就就像一个万能的写作机器,只要输入指令,它就输出需要要的文稿。就像某作家说的:“AI太厉害了,以后写东西再也不用绞尽脑汁,用AI 一键搞定,省时又省力!”
叶子历年获奖和入选的文集
然而创作散文可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一场心灵的交融,体现的是作者自我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独特思考,传递给读者是真实真情真爱的过程。AI的写作,只能是模仿、搬运,合成各种写作风格,从而它没有真实的情感,酸甜苦辣的生活历炼,形成的散文没有灵感展现、怎么引发阅读者的同感。读AI写作软件推出的散文,我看到的似首就是一个能在舞台上展现各种优美动作,却又没有生命的木偶。
在一个多月AI知识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不否认AI人工智能的优秀,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启发我们的灵感和思路;然而过度依赖 AI,老人依赖惯了拐杖走路,可能再也不能放下拐杖自己走路了,同样Ai的使用可能让自己写作能力逐渐退化,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散文之所以让人喜爱,就是因为每个散文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视角,要是大家读的散文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是多么地无味了!给坚持用心原创的我感到失落和迷茫?
使用人工智能 带来可能是效率与创新,但我希望它是一种机遇,让它成为我一种提高写作艺术水准的辅助工具,只是我身边的一台用开关可控制的机器。
信纸作者:叶惠麟笔名叶子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