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06号 06点 阅读 10662 评论0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早春三月,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乐龄申城・早上海” 志愿服务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自 3 月3日在浦东区委老干部局开展 2025 年导银志愿服务动员培训大会后,老同志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掀起新的热潮。我作为松江区青浦区的导银志愿服务区块长,在4日晚上参加上海市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召开的腾讯会议后,立刻与青浦区志愿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丁小木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安排相关工作。丁会长雷厉风行,连夜将青浦区的导银志愿者拉进区块群,逐项落实,他那股子干劲,让人为之赞叹。
说起丁小木会长,我与他早已相识,多次在市委老干部局开会时相遇,后添加微信成为好友。丁会长的志愿服务历程,堪称一段动人的佳话。2015 年,时年 60 岁的丁小木从领导岗位退休,回到家乡上海青浦朱家角。这位曾在空军雷达部队服役20余年,转业后又投身民航现代化建设的老兵,就此开启了人生的 “第二春”——投身志愿服务。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拥有4个志愿服务团队,8年的时间里,他用行动深刻诠释着新时代雷锋精神。
退伍不褪色:从军营到志愿前线
1975年,年仅20岁的丁小木应征入伍,成为空军雷达部队的一员。在部队期间,他勤奋好学,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从技术员一路晋升为空管中心主任,还多次被选送至中国科技大学深造。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更让 “学雷锋、做好事” 的信念深深扎根于他的血脉之中。他长期义务为驻地百姓修理家电,荣获 “南京市军民共建先进个人” 称号并荣立三等功。
文明劝导 + 模式:志愿服务的创新实践
退休后的丁小木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2015 年,回到朱家角的他,组织起首支志愿服务队 “V5 导医”,专门为医院患者提供引导服务。2016年,朱家角创建 “全国文明镇”,丁小木临危受命,带领 “文明劝导随手捡” 团队开展了为期60天的 “地毯式” 环境整治。他们挨家挨户宣传,流动巡查,彻底扭转了古镇环境脏乱的局面。这一模式随后从突击战转为常态化,助力朱家角蝉联 “全国文明镇”,并为青浦区争创 “全国文明城区” 贡献力量。丁小木还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推出 “文明劝导随手捡+”模式,将消防宣传、义诊服务等融入其中。自2018年起,他的团队还承担起上海进博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以“红色暖阳”“上善银辉”等品牌赢得了广泛赞誉。
大手牵小手:播撒文明传承的种子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丁小木发现了 “老少组合” 的独特力量。2016年,6岁女孩黄哎彤与奶奶参与活动的场景深深触动了他。此后,他发起 “大手牵小手” 专题活动,吸引大中小学师生、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参与。活动内容从环境清洁拓展到植树造林、文化传承,甚至规划了 “我与树木共成长” 认养树苗项目,将志愿服务与育人相结合。2023年植树节,丁小木联合长三角示范区相关单位,组织三地少儿代表开展植树活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文明活力。他表示:“志愿服务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跨界联动。”
荣誉与使命:永远年轻的志愿者
丁小木的付出赢得了社会认可。他个人服务时长逾7500小时,团队累计服务13.6万小时,覆盖35万人次。上海市文明办、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2021 年,他的身影还出现在央视国庆专题片中。2023 年,他不仅受聘为青浦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更以突出贡献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面对新使命,他表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志愿服务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如今,年近70 岁的丁小木,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的一线。从军营到社区,从个人奉献到团队创新,他用行动充分证明:人生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年龄,而在于是否为社会留下温暖的印记。在 “乐龄申城・早上海” 志愿服务活动中,丁小木这样的志愿者们正不断散发着光和热,引领着更多人投身公益,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信纸作者:大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