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3月09号 07点 阅读 10572 评论12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流动党员第一课
潘雪玲
2025年2月27日下午,我随莘庄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同志一起来到虹桥枢纽“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环顾四周,虽然春运已经结束,但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众多旅客手拉着旅行箱,背着双肩包,朝着各自方向穿梭在其中。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在流动党员最聚集的虹桥交通枢纽核心区域,打造了全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示范阵地。并在2月5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就启动了“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通过一站式综合服务,让流动党员一踏入上海,就能在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找到组织,从而增强“党员身份”的意识和组织的归属感。
我与莘庄工业园区的流动党员代表们一起实地参观了流动党员学习区、闵行好物展示区、组织生活室、初心愿景区等空间,品尝了“初心咖啡”。在这里,流动党员还能参与“城市温度党课”等系列党员教育项目。
这是闵行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
参观结束后,我开始了“流动党员第一课”《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党课,这是我2025年春节后的第一讲。
我的讲课主要围绕上海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使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高度和商业繁华,更让人处处体验到上海城市的温度。
为了来沪劳动者的一张床、一间房,让他们进得来、租得到、租得起、住得安。闵行区不仅建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马桥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有巢公寓”,也有莘庄工业区投资26亿,总建筑面积22.6万平米,目前已经开始入住的2996套精装修公寓的鑫悦阳光城,还有莘虹街道的中航公寓等。这样的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闵行区共建了近7万套,全市将达60万套。从而确保了进城的建设者管理者们能在上海安居乐业,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温度。
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建设十五分钟生活圈,配置了社区医院、社区食堂、口袋公园、老年大学和多功能党群服务站。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美好的体验,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对城市温度的感受度。
我也讲述了2025年春运期间,闵行区有1500名机关、街镇志愿者,放弃与家人的欢聚而通宵在虹桥火车站6个重要点位提供各类咨询、指引服务的感人故事。讲到了虹桥枢纽运营了多年的摆渡车,却都是免费的志愿服务,就是让来沪人员在上海第一站就能感受到上海城市的温度。
我还讲到了闵行区获得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的唐德华同志,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之时,和外孙一起将自己购买的糖果、瓜子、花生、巧克力等慰问品,逐一递到小区物业门岗值班室的师傅们手中,让这些坚守岗位不能与家人团聚过年的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现了上海人民和城市的温度。
我的讲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赢得了一致点赞。课后,在莘庄工业区党群服务中心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流动党员们根据党课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踊跃发言,分享对城市温度的理解感悟。
陈丽娟:近几年,小区周边新建的健身步道、口袋公园,以及“十五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让我切身体会到城市温度的提升。今天第一次走进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听党课学习,让我重新感受到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程健、罗璇:今天的党课让我们夫妻印象深刻,我们来上海已经有36年,亲历改革开放后城市的飞速发展,感受到小区及周边配套的提质升级,既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时代发展的受益者。今天的活动很温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很开心很幸福,希望这样的党课今后能经常开展。
王利伟:从内蒙古来上海打拼了十多年,今天第一次参加流动党员专题党课,相比过去在企业参与活动时归属感更强,与流动党员一起交流学习倍感温暖,仿佛重新找到了党组织,这样的形式很有意义。
通过这次讲课活动,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城市的温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
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闵行区创建“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让身处异乡的流动党员及时找到组织,感受到组织这个“家”的温暖,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学习不断档”。激发流动党员参与城市建设的热情与责任,并一起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在参与城市治理和服务中变流动党员为流动红旗,这也是一座城市温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体现。
信纸作者:海上夕阳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