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鼎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改编】正月十六和二月二的一些习俗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3月01号 19点 阅读 11474 评论4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正月十六“游百病”和二月二“吃豆豆”等习俗的寓意

郑鼎文(整理改编)

我的好友王先生每年正月十六都邀请我外出散步,说是正月十六“游百平”(游百病)。他二月二也邀请我外出散步,说是有诸多好处。

我在网上查阅学习,对正月十六“游百病”和二月二“吃豆豆”等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这些讲究,传承着传统文化,了解一下挺有好处的。

“游百病”作为世代相传的春节习俗,寄托了劳动人民的一种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走百病。走百病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意味着在正月十六这天出门步行,尤其是走桥,寓意新的一年遇到坎坷可以轻松越过。

而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唐德宗在位之时,李泌上书,要求废除正月晦,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向天下人表示务本之意。德宗皇帝采纳了李泌的意见。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一书中说:“二月初一,俗称中和节,起于唐李泌,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后来人们又将土地神的生日(社日)与这一节日合并,日子又改在二月二日。同时,从唐德宗时起,中和节又吸收了春分的活动内容,因此,这一节日活动内容也就丰富了。

二月二吃豆豆的寓意主要包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平安健康。

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传说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武则天因违抗玉帝的旨意擅自降雨,导致三年内人间无雨。为了拯救百姓,司掌天河的玉龙偷偷降了一场大雨,被玉帝知道后压在山下。为了解救玉龙,人们开始寻找开花的金豆,最终发现炒开的玉米花象征金豆开花,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供奉玉帝,最终玉龙得以解救并继续为人间兴云布雨。

在北方地区,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非常普遍。人们会炒各种豆子,如黄豆、豌豆等,寓意平安健康和丰收。炒豆子的方式也有多种,有的地方会炒黄豆,有的地方会炒豌豆,还有的地方会将玉米和黄豆混合炒制。这些豆子不仅象征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还通过炒制的方式驱除虫害,祈求庄稼丰收。

在现代社会,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依然延续,并且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例如,有些人会用江米或面粉制作糖豆,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的精髓,还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此外,二月二这天也是理发的好日子,寓意着健康成长和事业顺利。

吃豆豆,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北方习俗之一,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二月二吃豆豆,尤其是炒豆或黄豆,在中国民俗中有着丰富的寓意。以下是对这一习俗寓意的详细解释: 象征龙抬头 二月二又被称为“龙抬头”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吃豆豆,尤其是炒豆,寓意着唤醒沉睡的龙,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炒豆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也被视为是龙在抬头时发出的声响,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寓意健康平安 豆豆在民俗中常被视为一种吉祥的食物。吃豆豆寓意着将疾病和灾难吃掉,从而保佑家人健康平安。此外,豆豆还富含营养,适量食用对身体也有益处。 祈求好运和财富 在一些地区,二月二吃豆豆还与祈求好运和财富相关。人们相信,通过吃豆豆可以沾到龙的喜气,从而在新的一年里获得好运和财富。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增进亲情和友情 二月二吃豆豆的习俗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增进亲情和友情的机会。家人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炒豆、吃豆,共同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这种习俗有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二月二吃豆豆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包括象征龙抬头、寓意健康平安、祈求好运和财富以及增进亲情和友情等。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中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关于二月二吃豆豆的顺口溜有多种,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喜得小孩咧着嘴。

       二月二,吃炒豆,大人孩子一炕头。

      炒把豆子圆溜溜,今年是个好年头。

     二月二不炒豆,马虎(狼)上炕头。

      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二月二,吃豆豆,门上来个大舅舅,大舅舅,要豆豆,一棒打到门外头。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二月二吃豆豆这一传统习俗的趣味性和民间特色。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薇拉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郑鼎文

桑榆晚红,爱好写作,著书九本。 讲学四百场,受众百万人。 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陕西省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黄新2025-03-03 13:35:00

    谢谢分享!

    举报

    郑鼎文 谢谢支持,祝君快意。 举报

  • 碧水小舟2025-03-02 18:21:24

    看来北方的习俗比南方多得多,赞赏佳作!

    举报

    郑鼎文 谢谢赞赏,祝君欢畅。 举报

  • 元齐2025-03-02 15:49:15

    春暖花香,又见麦地,一片丰收景象!

    举报

    郑鼎文 谢谢雅评,祝君欢欣。 举报

  • 四味2025-03-01 21:27:39

    现在民俗呀,基本是农村还保留着,而城镇呢,老百姓都不再记得了,因为城镇的年轻人忙着外出打工,没什么时间再关心农间风俗,到人口比较集中,更能够赚钱,那事,没时间没精神,赚眼前那几张花纸头,趁体力还可以,那么趁体力允许,要养家活口呀,就赶紧挣些钱,更要紧!

    举报

    郑鼎文 所言极是。但民俗中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可忽视。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