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竹枝词说:沪城八景费诗笺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3月04号 06点 阅读 10418 评论9 点赞2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申江胜景图》中“沪城八景”之大境阁  (浦江客读史227) 

 

 

【浦江客读史】竹枝词说:沪城八景费诗笺
——“竹枝词里话申城”之三十五:沪城八景

 

 

       清光绪年间上海著名绅士秦荣光有《上海县竹枝词》咏“沪城八景”一首:

 

       浦涛海日满江烟,桥月光寒峰雪连。

       渡口楼头等塔顶,沪城八景费诗笺。

       

       上海最早的景观,创于元代,其时上海未立县,这一带的景观,统于“静安八景”之中。静安寺,相传建于三国吴赤乌年,元时上海僧人寿宁住持静安寺,就“静安八景”辑成《静安八咏诗集》。所咏皆寺内外之景物,其中有“沪渎垒”、“芦子渡”,为今上海地区最早的古迹。其后又有沪城八景,即: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雪霁。这些被公认的景观,载入同治《上海县志》“名迹”之中。其注云:“八景曰黄浦、曰海、曰龙华、曰吴淞、曰凤楼,皆有迹可指,惟石梁、野渡、江皋,不知所在。”

       沪城八景历来都有名人题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乾隆年间邑人李行南所写的《申江竹枝词》,这一集竹枝词对“八景”俱有列咏。李行南所写《申江行枝词》辑八景诗如下:

 

黄浦秋涛

 

三江入海接潮还,中浦秋涛涌若山。
若使天公助灵秀,飞来四五个烟鬟。

 

       竹枝词原注:“海水成,浦水通海而淡。盖三江入海,潮涌四流。海邑黄浦壮观,惜无山以助灵秀。”明代陆家嘴,每当秋季潮汐时,海潮倒灌入江,潮水汹涌,是有名的观潮胜地,民间有“陆家嘴上看潮头”之谚。古有“黄浦秋涛”之称,另有竹枝词云:“十八潮头最壮观,观潮第一浦江滩,银涛万叠如山涌,两岸花飞卷雪湍。”沧海桑田,黄浦江下游海滨沙涨地扩,陆地向东北延伸,海潮无法倒灌入江,此景渐失。

 

海天旭日

 

海日初升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
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


       竹枝词原注:“护塘看日出,最是奇观。”所说的“护塘”,原为江东海塘。后来护塘淹没,观景点就移到长江与黄浦江汇流处了。那时上海的海滨是一片丛生的芦苇,极目远眺,极远处的海洋和天空连成了一线。清晨东方欲晓,海天相连处露出微微曦光,渐白,呈红,然后旭日冉冉升起,这一自然景观决不亚于今日之“蓬莱日出”。

 

石梁夜月

 

桂尊环饼答秋光,处处氤氲朝斗香。
结伴良宵出城去,陆家桥上月如霜。


       竹枝词原注:“中秋夜道院礼斗,人家竞烧斗香,游人甚盛,群集陆桥看月。”所说的“石梁”,李行南以为:“石梁,系学土桥。”据史载,“石梁”指东门外方浜(今东门路)上的石桥。明弘治进士陆深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捐银400两、米千石所建。该桥为拱桥,有三个环洞,二十四级石阶,栏上刻祥云图案,称“万云桥”。因陆深曾任职国子监,又称“学士桥”。每当中秋夜,皓月当空,水、桥、月相映成趣,尤以“月影穿环”景色最为别致。清末填方浜时,石桥拆除,“石梁夜月”之景不存。

 

大境雪霁

 

 昨夜天公剪鹤毛,北风吹散遍江皋。
炉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

 

       竹枝词原注:“关帝阁,俗名大景(境),雪霁时,邑人于此登眺。双蒸酒,俗名熟酒。”“江皋”指吴淞江。明万历年间,邑人在西北城墙(今大境路、人民路)箭台上建关帝庙。清嘉庆二十年(1815),翻建为三层楼阁式样,道光年间陶澍题额“旷观”。东有石坊,上有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陈銮题“大千胜境”,楼阁得名“大境阁”。冬日雪后拾级登阁,远眺吴淞江南岸,银装素裹,映衬丽日蓝天,蔚为壮观。民国元年(1912)拆城墙时,大境阁及30余米城墙幸存,成为沪上游览胜地。

 

 

沪城八景(左上图)黄浦秋涛(右上图)海天旭日(右下图)石梁夜月(左下图)大境雪霁

 

 

野渡蒹葭

 

金风飒飒响回塘,渡口呼船正夕阳。
知否侬家烟水外,蓼花红处近鱼庄。

 

       竹枝词原注:“浦南莲泾苇塘之间,遍堤葭菼,石桥古渡,溪舍渔庄,宽然图画。”“野渡”,指浦南白莲泾。“蒹葭”,是长在水边的芦苇。“野渡蒹葭”本是描述上海浦南一带莲泾苇塘芦苇摇荡、遍地蒹葭、溪舍渔庄的景象。在那长满蒹葭的水边是一处野渡,驾一叶扁舟,尽享大自然风光。这种宛如图画,充满诗意的农家生活,在以往的上海郊县俯拾皆是。今天在乡镇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乡村中,已很难再觅到这样的天然野趣了。

 

吴淞烟雨

 

闸门潮长水如春,去去张帆拂柳浓。
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奈泊吴淞。

 

       竹枝词原注:“潮至,闸水最急,开帆甚多,归舟迎潮,寸尺不可行,须潮落解缆。”吴淞口地区,海上云雾携带着蒙蒙雨丝飘入江滨,海、云、天空连成一片,朦胧中又见江面上风帆片片,时隐时现,可与北戴河秦皇岛外的景观媲美。然而,旧时的吴淞江(苏州河),因自然环境变换,原来的烟雨朦胧荡然无存。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苏州河经重新整治,两岸重现柳枝婆娑,河面再次泛蓝,让人稍稍体会到古人笔下“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奈泊吴淞”的意境。

 

凤楼远眺

 

糨饵谈家名最优,题糕醉菊酒新等。
携朋共有龙山兴,海邑龙山是凤楼。

 

       竹枝词原注:“俗名谈香糕。重九丹风楼登高。”“凤楼”即天后宫,位于侯家浜北(今人民路、新开河路)。南宋咸淳七年(1271)始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建成,元末屋朽楼毁。明万历年间,侍御史秦嘉楫出资在东北城墙万军台(今丹凤路、人民路)上重建三层杰阁丹凤楼,“加缀层轩于楹,洞三面以供瞻眺”,额“丹凤楼”旧匾,并在门楣刻元代诗人杨维祯《丹凤楼诗》。登楼者凭栏纵目,“川原之缭绕,烟云之吐吞,日月之出没,举在眉睫;而冬之雪,秋之涛,尤为伟观。”咸丰三年(1853)小刀会起义时,丹凤楼损毁。民国元年(1912)拆城墙时,万军台及丹凤楼均被拆除,“凤楼远眺”之景消失。

 

龙华晚钟

 

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

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

 

       竹枝词原注:“三月半,游人集龙华寺。”龙华寺位于龙华镇,相传系三国吴大帝孙权于赤乌年间(238~250)建造,按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记载而定名。迄今,龙华全寺仍保持着宋代伽兰七堂制。在弥勒殿和天王殿两侧,东建钟楼,西建鼓楼。钟楼上悬挂高3米,对径1.3米的青龙铜钟,人称“龙华晚钟”。它与古吴越地区杭州的“南屏晚钟”、苏州的“寒山寺夜钟”鼎足而三。

 

 

沪城八景(左上图)野渡蒹葭(右上图)吴淞烟雨(左下图)凤楼远眺(右下图)龙华晚钟

 

 

       时移代易,沧海桑田,“沪城八景”现状大致存有三种情况:一是遗址尚在,保存完好,风采仍存,如“龙华晚钟”;二是遗址虽在,但景致不再,如“大境霁雪”、“凤楼远眺”、“吴淞烟雨”和“黄浦秋涛”;三是遗址难寻、景致全无,如“野渡蒹葭”、“海天旭日”和“石梁月夜”。

       “沪城八景”虽不复往日之盛名,但其作为“生态活页”,有助于后人对上海城市发展轨迹以及旅游资源有更进一步了解,增强对现存历史遗址的保护意识。同时,“八景”传统文化可以启发今天的景观设计新思路,如何深在思致、妙在情趣、精于意境,去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景观。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7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浦江思源2024-03-05 09:12:12

    一并谢谢以上点赞的各位老师、朋友! 谢谢你们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大家幸福安康!

    举报

  • 徐建国2024-03-04 20:35:58

    非常好的赏析文章,收藏了。谢谢“浦江”老师。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老师的殷切关注和热情鼓励,常读你的文章,向你学习了!(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3-04 11:18:00

    转发浦江思源缪教授的点评:静安公园内如今还有“八景园”。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缪教授的悉心点评!静安公园内的“八景园”是“静安八景”的微缩版,我下一篇文章在将静安寺时就要讲到静安八景的,届时请你指教!(浦江客) 举报

  • 占峰2024-03-04 10:21:01

    上海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香。历史一步步走来,如今攀上至高点。远的,依稀朦胧;近的,煌煌烨烨。旧景,旧人,旧事,入诗,入画,入酒,入梦。眺望眼前,但见霞彩漫天;追忆往事,月儿弯弯照九州……曹老师撰文,如渔夫张网,飘飘洒洒,不失为海上一景。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占峰友的精彩评论!八景迷千古,回首重嘘唏;沪城无穷景,开拓待天机。(浦江客)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3-04 10:10:35

    秋涛万叠不再现,两岸花飞是从前。如今霓虹不夜天,沪上美景舞翩跹。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27)《竹枝词说:沪城八景费诗笺》,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数百年前,上海母亲河沿岸及其腹地八景盛况,既有地里水文知识的解析,又有彼时妙曼境况的描述,更是优美诗赞的享受!竹枝词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原汁原味的风貌,尤其是沪城八景列入史实,是难能可贵的。曹老师积极探索,将百年前沪城八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到了勇立潮头砥砺前行的上海,由百年前的八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更多的新八景已经成为上海的名片和地标。为曹老师的佳作【浦江客读史】(227)《竹枝词说:沪城八景费诗笺》点赞!向曹老师学习!致敬!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开凯的精彩评论!你讲的真好——将百年前沪城八景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深深地感悟到了勇立潮头砥砺前行的上海,由百年前的八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更多的新八景已经成为上海的名片和地标。此乃是本文要义,知音也!!!(浦江客) 举报

  • 黄新2024-03-04 09:59:38

    拜读!谢谢分享!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黄新老师一如既往的的关注和鼓励,不胜感激之至!问好啦!!!(浦江客) 举报

  • 石腊红2024-03-04 09:13:53

    追溯沪城八景,时移代易往矣。拜读佳作今用,妙在情趣意境!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福生的精彩评论!简洁明快,积极向上;情趣意境,妙在赏读。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 书虫2024-03-04 07:59:49

    赞曹老师佳作 陆家嘴上潮叠山/ 黄浦秋涛最壮阔/ 芦苇丛生极目望/ 海天相连霞喷薄/ 中秋云集石梁桥/ 月影穿环亦迷魔/ 雪后登顶大境阁/ 熠熠银装将其裹/ 一叶扁舟悠悠渡/ 野塘蒹葭悄悄火/ 烟雨朦胧吴淞美/ 风帆片片如云朵/ 凤楼远眺四季景/ 欣见日月之出没/ 龙华恍然宋代貌/ 晚钟声声兴佛国/ 曹师古籍尽搜索/ 沪城八景诗闪烁/ 思接千载留魂魄/ 面向未来皆蓬勃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王部长的精彩评论!诗意点评,俊朗优美;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 张载养2024-03-04 07:50:31

    上海今昔 沪上多景,早有所闻, 竹枝词中,就有八处; 黄浦列首,不算意外, 也有名存,寻已无踪。 那时临海,常见潮涌, 芦苇深处,皓月当空; 大境雪霁,吴淞烟雨, 侧耳可听,龙华晚钟。 如今上海,胜景接蹱, 时代变迁,都留印痕; 实力魅力,硬核软件, 繁花似锦,遍及西东。 为曹老师的读史佳作《竹枝词说沪城八景》点赞!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张区长的精彩评论!读文仔细,一语中的;随手拈来,自有深意。点赞并感谢啦!!!(浦江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