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2月29号 06点 阅读 10125 评论10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

 

繆新亚

 

 

       文人聚会,对《繁花》的议论,两极分化,味道蛮浓,精彩不少,笔者作些汇拢,听听不同声音,看看不同角度,也是蛮好。

       笔者的文友圈子,层次不算高:有穷酸文人,有业余写手,有码字老农,也有专业作家…年前聚会,适逢沪语版《繁花》热播,嘴巴除了咀嚼美食,就是争说《繁花》。

       有人相轻,有人点赞,有人较真,有人死磕,有人充深奥,有人发高见,人多嘴杂,各说各理,近乎盎盂相击,庶几家庭争执,言辞激烈有余,但和气不伤。

 

 

 

坏话放在后面说,好话分开慢慢讲

 

       “丑话”说在前头,是老古话,峰终定律告诉我们:好话放在后面说,让好话作为结尾,整个体验就变成愉悦的——这可是诺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说得喔!

       一位眼镜哥首先吐槽:《繁花》整部戏,画面很上海:灯红酒绿,霓虹闪烁;镜头很具王氏风格:浪漫、优雅、唯美、疏离,但剧情碎片化。故事讲得很虚浮,情节很拼凑。台词对话调门都是“高八度”,用普通话说是“聒噪”,用上海话讲叫“喳吧”,让人受不了。品味很low,(low:网络语。低端,不好,不优雅,没有品位。)

       王家卫只是"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爷叔语),拍的好像是港版的商战片,民国风的言情戏,表现的是镶金嵌银的新贵生活,给人一种浮在表面虚幻感,镜头光影而折射成的幻象,背景错乱,把九十年代的故事搬进了民国年代,戏里太多贵族味,缺少烟火气,不像有血有肉的剧,倒像制作精良的PPT,画面跳跃,故事破碎,表情夸张,情节跳跃,油腻呱啦,演员调门太高,情绪绷得太紧,腔调不足,腔势太浓。很不上海滩,非常王家卫!

 

 

       在央8播放后,口碑两极分化,人气高开低走,让人虐心,分明就是明星秀场,光影展示,套路化,像温室大棚里的无土栽培,只是一部热闹一时,过眼片而已!眼镜哥的话,一气呵成,看来,事前他是有过思考的,讲得有点道理,尤其对老年广州,但观点和语气,较真得有点死磕,他的点评,结尾很温婉:也许我是山猪吃不惯细糠,老口嚼不动硬豆:平时我最怕上海话,《繁花》情节本来就很跳跃,错过一句台词,戏就半懂不懂了,让人看得吃力啊!

 

 

 

一鸭三吃,各有味道

 

       文友中有位老李,教了一辈子中文,对语言特别有研究,人称“老法师”。对眼镜哥的点评,老法师调笑开了:那要怪你自己了,到上海那么多年,不学上海话,平时用上海话和你说话,你总呛别人:“请讲普通话!”,弄得别人尴尬改口,开起“沪普”与你对话。

       讲美式英语的拜登,听得懂操印度口音莫迪的话,口音不同,但彼此都听得懂,因为他们都说英语,多少年了,你人在上海,就不学上海话,对上海话半懂不懂,自作孽啊!

       接着老法师话锋一转,围绕的还是语言:《繁花》的故事只有用上海话来演绎,才最传神,最有上海味道,金宇澄是用上海方言创作的,用上海话说上海故事,才是最好的。

       同样是上海话,爷叔、宝总、范总,三个人三种味道:爷叔上海话有本地腔、苏州味,宁波调,还有尖团音,标准的老派上海话;宝总的上海话,掺杂不少流行语,时代味,沪普味;范总:则是典型的江浙口音的“沪普”。

       典型的“一鸭三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融合和流变。方言往往反映地域文化,最具戏剧性,假如《繁花》用东北话来演绎,注定是恶搞式的轻喜剧,但上海腔调荡然无存!恐怕作为网友们的恶搞,那倒是蛮好的,众人一阵哄笑。

 

 

《繁花》的粤腔港调

 

       文友阿梁祖籍广东,定居香港,文友聚会,适在上海,评说《繁花》他有独特角度。阿梁戏说,他在上海风的《繁花》中嗅到粤式风味港式味道。黄河路分明就是微缩唐人街,袖珍小香港,走在黄河路,就像置身香港的兰桂坊,同时也彰显着那个时代的集体审美眼光。

       一部《繁花》,勾起了上海人对香港文化和粤味餐饮的满满回忆。八、九十年代,港台文化风靡上海,天生爱赶时髦的上海人,开始崇拜港台明星,粤商港客喜欢到黄河路,因为那里有最正宗的粤菜。剧中的干炒牛河,与仙鹤银针是两道典型的粤菜,干炒牛河,是粤菜饭厨师的试金石,仙鹤银针,是顶级广东酒楼的天花板。

       剧中穿插着不少流行歌曲、特别是粤语老歌,渲染着年代感,煽动着观剧人的情愫,《繁花》糅合着粤港沪三地的文化性格,风土人情。

 

 

 

上知绸缎,下知葱蒜

 

       文友说《繁花》,以童童的评论最专业,童童,是笔者所写两部戏的导演,曾是做过老谋子助手。他的编和导的水平,笔者向来钦仰折服,将他的评语辑录如下,以飨各位看官。

       《繁花》是王家卫拍的第一部电视剧,那是电影级别的电视剧,王家卫的墨镜后面闪烁着他独特视角和星芒,他特别善于用人物讲故事,擅长用镜头和色彩安排情节,他对小说《繁花》作了大尺度魔改,剧中的人物个个鲜活。剧中主角宝总,和多个女人有着情感纠葛,挚情成性,简直达到了佛教中“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堪称商业巨擘,成为所有女人心中,完美无缺的梦中情人,

 

 

       童童说:一个好的导演不但善于把戏中的主角树起来,还要注意塑造剧中的小人物、小角色,一些小角色,虽戏份不重,只闪过有限的几个镜头,却就能让小人物活灵活现:王家卫选人准,调教好,比如,“霸王花”卢美琳,一脸横肉,飚出剧中最高音符,外凶内荏,她的“软档”,是她背后的2个男人,全都是“糙货”,丈夫是赌鬼,情人是混子,她心气比天高,却无人可靠,只能靠自身的凶悍刁蛮,去“博”世界,靠滋事造势,来做生意。最后眼泪流干,牙齿敲落,往肚里咽,黯然退场,苦痛自知,让人感到,既可怜,又可悲!

 

 

       黄河路上的“情报处长”,烟纸店老板景秀,多次出场,寥寥台词,镜头不多,虚虚实实,刻画出一个黄河路上一个旁门邪道:买消息的行当,塑造出黄河路上不惹人注意,却神秘高深的小人物。剧中还有众多人物,也都各具特色,性格纷呈。

       《繁花》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其中金句迭出,可以说是,句句封神,字字戳心:从商战智慧到人生哲理,让人闻后击节称奇。油然起思,点亮心灯!王家卫的功夫了得,金宇澄小说富矿一座:“上知绸缎,下知葱蒜”,这是老舍对曹雪芹的赞语,他俩都能担得此誉…童童的一番评说,博得一片掌声。

 

 

       高手出民间,绝活出草莽,这话我信。文友小汤,小区保安,酷爱文史,尤喜红学,他的研究文章经常见诸报端,包括《文汇报》这样的大报。而且,他识时知史,通情阅世,常有独到见解,不凡之语。欲知他的精彩评论,唯睹后文!(本文未完,待续!)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浦江思源2024-03-05 09:13:57

    一并谢谢以上点赞的各位老师、朋友! 谢谢你们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大家幸福安康!

    举报

  • 徐建国2024-03-01 11:16:41

    缪教授的语言,用沪语说整一个“呱呱叫”!就《繁花》而言,只要有争议,它就成功了。近现代文学史上,为了让某部作品热起来,出版社会约请评论家故意唱反调。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徐老师的鼓励!谢谢您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您幸福安康! 举报

  • 郑鼎文2024-02-29 18:46:22

    各抒己见!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郑老师的鼓励!谢谢您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您幸福安康! 举报

  • 杨克元2024-02-29 17:11:01

    喻红牡丹、比刺玫瑰,似南国草、象沪上藤。茶余饭后,各抒己见,繁花更鲜艳。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杨老师的鼓励!谢谢您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您幸福安康! 举报

  • 小草2024-02-29 12:59:08

    @邈邈 为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点赞!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感叹缪教授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为缪教授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2-29 10:38:49

    电视剧《繁花》一经问世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就像装修房屋,借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装修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好在沪上又有了震撼人心、冲向全国的热播剧,无论出于何种视角观点,热评总比冷场强。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以客观理性而又专业的笔触,用文人相聚高谈阔论,生动形象地归纳引领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一鸭三吃”调节了众口味。为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点赞!向缪教授致以节日的敬礼!

    举报

  • 石腊红2024-02-29 08:21:32

    杂说繁花,胜过繁花,一片繁花,春色满园!点赞佳作!

    举报

  • 张载养2024-02-29 08:12:17

    杂扯正酣 杂扯也有正统高端, 并非真的乱麻一团; 根生繁花四处枝蔓, 出书写戏夹带涂鸦。 文人自有文人品相, 不会混同油哥大妈; 相轻较真也知遮丑, 假装深奥实则死磕。 引经据典以壮声势, 琢磨细节尽显高雅; 一鸭三吃北调南腔, 沪上青睐本帮泡饭。 经典装饰流行穿插, 糅合三地秋冬春夏; 绸缎葱蒜场景转换, 宝总身边粉黛不断; 主角龙套各有所长, 七嘴八舌还没扯完。 为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五》点赞!

    举报

  • 霜木2024-02-29 07:47:38

    “百家争鸣”话“繁花”,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是另一朵繁花。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繁花”以外的花朵,照样灿烂。说是“杂扯”,味道全在“杂”字里,听不到的声音,看不见的画面全在里面。谢谢谬教授的精彩分享!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霜木老师的鼓励!谢谢您一直关注和支持浦江思源!祝您幸福安康! 举报

  • 书虫2024-02-29 07:39:33

    赞缪老师佳作 文人点评满天星/ 闪闪烁烁耀眼睛/ 犹如春花追秋月/ 落叶缤纷遍地情/ 一鸭三吃味道精/ 馨香飘逸沁入心/ 一剧三地人文兴/ 岁月细碎聚成影/ 绸缎连着银河波/ 葱蒜吮着雨露青/ 万绿丛中叶不沾/ 一点芬芳亦水灵/ 缪师起思捻亮灯/ 句句封神字字惊/ 杂说随即胜小说/ 悬念如崖拟风景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