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1月15号 03点 阅读 10102 评论10 点赞4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在青松城会议中心聆听造岛神器的故事
11月13日上午,我们一群早上海老记团和老小孩网宣团的志愿者,在青松城会议中心的四楼劲松厅,观赏了一场由上海科技组委会办公室与上海老年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敬老爱老 科普同行》节目演出。
这次演出的科普内容丰富,节目短小精悍,非常有意义。其中由中国船舶集团七○八研究所的李佳,生动讲解了科普故事《造岛神器》,让我们听了感到非常自豪,不禁要为大国神器天鲲号挖泥船喝彩!
近几年,在我国南海海域出现不少人工岛,您知道这些人工岛是用什么造的吗?它就是国之神器挖泥船。
为了筑牢守卫祖国南大门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曾出动三十几首挖泥船,共同参与南海岛礁建设,虽然造岛初见成效,但是也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难题,挖的慢。
在南沙群岛的海底,除了泥沙之外,还有大量坚固的岩石。普通的挖泥船往往站不稳,挖不动,好不容易挖动了,要远距离输送碎岩,随时会面临很多问题。
怎样才能挖的更快?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国首艘自主设计研发的亚洲最大的绞吸式挖泥船天鲲一号诞生了。天鲲号的铜头、铁臂、大长腿都是破题神器。它的铜头就是一个直径三点一五米的铰刀。攻克岩石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碎石的电钻。功率越高的电钻,会对坚石产生更大的力,因而能够对付更坚硬的物体。结合南海的地质情况 ,天鲲号配备了6600千瓦超大功力铰刀。这个功率就相当于3000多台混凝土电钻同时工作。说它绞岩如泥一点都不夸张。
不过铰刀的功率虽然大,转速却不像电钻那样快,看这样的攻势,就可以知道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力与转速是成反比的。由于岩石硬度过高,需要铰刀以更大的力气工作,因此铰刀的转速较低,就能确保力量足够大。
铰刀虽然厉害,但是还要依靠大长腿和铁臂。这两根长55米重183吨的钢桩,就像挖泥船两条腿,扎入海底,确保站的稳,即使三米高的海浪来袭,照常作业。
排泥管就是铁臂。被搅碎的泥沙,通过铰刀上方的接口,经过吸泥管,由泥泵输送到最远15公里之外的堆填地。
这三台串联泥泵的总功率,相当于两列复兴号高铁功率的总和。有了这铜头、铁臂、大长腿,马来西亚耗时30多年的填充的25万平方的人工岛,天鲲号挖泥船只用两周就能完成。
大国神器挖泥船,像一艘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在中国南海拔地而起。天鲲号挖泥船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挖泥船被国外封锁,到对外出口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中国梦再添羽翼。
听完国之神器造岛挖泥船的故事,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要为中国船舶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点赞!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