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11月14号 16点 阅读 11742 评论0 点赞4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三“不”三“多”适意多
庄关通
我年青时就喜欢翻古籍,三教九流的文字了解一些。我出生于农户,不过在农村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社会中,只呆了十年,新社会里接受的教育,让我学会科学取舍,比如,一个人该懂知足、还是该懂不知足这问题,我取道家,又取儒家,既注意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之足常足矣”,又注意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研判后,我的心得是,该知足,又不该知足。
苏辙说得好:“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在该知足处,知足,在不该知足处,不知足,我自己就觉得非常“适意”——也不管他人怎么看我。
远的不说,就说退休后的22年吧,我知足于三“不”处,“适意”多多:
不奢求物质享受
我家虽算“中农”,但我儿时,穿过母亲纳的衣、裤、鞋,吃着父母劳苦出来的米麦菜肴,住的是西向、泥地板的瓦房,出行只靠两只脚。记得5岁那年的一天中午,我坐在小板凳上,母亲从田里匆匆回家,快手快脚地烧了饭。她把杌子凳放在我面前,盛了一小碗白饭,捞一块“猪油”,倒一点酱油,拌几下后放在杌子凳上,对我说:“吃吧。白吃白壮,养个伲子开典当!”母亲又匆匆离家了,因为父亲还在田里,他们要干完活才回家吃饭。我退休后的物质生活与儿时相比,天壤之别哪!俭朴早已习惯成自然了,衣着,干净、方便、舒适就行;【2021年4月,一位学生朋友在一篇报道的照片里看到我,发微信对我说:“老师的夹克怎么好像30年前就穿过的?(加一个大笑的表情)”他说准了。】饮食,注重卫生,符合口味,营养合理,就行。物质享受方面,我不与人攀比,不羡慕奢华。国家给了我退休金,按习惯使用则绰绰有余。我不是老葛朗台,我也会花钱,只是想把余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不苛求天伦之乐
有人反对我在网上扬清激浊,几次劝我在家“含饴弄孙”。“含饴弄孙”属天伦之乐,但这是不是老观念啊?当今祖辈能有多少时刻“含饴弄孙”?2018年3月4日,我在老小孩社区发过二千多字的研究性博文《真正的天伦之乐在哪里?》。
我博文中的结论是: “真正的天伦之乐在哪里?我的第一个回答是,在讲究‘善’、‘勤’、‘健’、‘和’、‘学’、‘聚’的家庭里。”“我的第二个回答是:在顾全大局、坚守岗位的同胞们的手机上。他们牺牲自己晤面晤谈的天伦之乐,为的是成全亿万同胞团聚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手机上的天伦之乐,家人能理解,旁人会致敬!”“三代同堂”的我家,儿子、儿媳忙得没有双休日,孙女长期在外求学,我和老伴的天伦之乐享受,当然须从实际出发,怎能苛求?人到心到、人不到心到都是好的。智能手机的确替代了这方面不少烦琐事。我和老伴被新冠病毒袭击后,小辈们全力以赴扭转危局,就从根本上保卫了天伦之乐。小家庭外,还有个大家庭,侄辈、外甥辈也都很尊老、很孝顺。再扩展,我手机上十多位学生朋友对我的关心、叮嘱,同样是亲情!【请见劝不住的天天问候的照片。】有位学生朋友的孩子、硕研毕业已工作,在微信上简洁、到位地议论我的博文,“爷爷”“爷爷”的亲昵,我怎会不快乐!
不追求名声私利
孔子以为“君子”有三“戒”。老,“戒之在得”。这话不错。年老了,要警惕既“得”之保守、未“得”之贪婪。我对退休前名利方面的得失,不耿耿于心。退休后,出于党员、老教师的责任,我为社会、为青少年做一些能做又爱做的事,想不到获得很多荣誉。我多次推让,未能如意。已近两年了,“百度百科”留下空白页面,要求充实“庄关通”词条,“赶紧来编辑吧”,我没动心。志在奉献,不为名利,被误解亦无妨,时间会说明问题。
至圣说过一系列“不知足”,包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吾日三省吾身”等。亚圣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我不知足于三“多”处。不知足,亦“适意”多多。
多学习
“学至乎殁而后止也。”一个人活着就必须不断地学,直到死了才作罢。我天天学,不落空。清晨六点在厨房里准备早点,听上海台的清晨新闻,学时政。我坚持天天读书。退休后,我买书花的钱可不少。有些书,本来想学,但在岗时没时间,退休了就可毫无心理负担地阅读。而且,许多书,也只有到年纪大、阅历多时才能读出味道来。要紧的是,我有时略读,但尤其重视深阅读,联系实际,针对问题,深入思考,尽力解决些“为什么”和“怎么办”。
多助人
我力所能助的主要是“老”和“少”。“老”,包括作为镇讲师团成员给居民区老党员上党课,年年撰写老龄问题研究论文等。“少”,就是作为“五老”志愿者,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这方面至今还坚持着。几年前,我老伴曾问我志愿者做到什么时候不做,我答“做到头发全白就不做”,至今我头发仍然黑者居多,所以没有违背“诺言”。
多劳作
适当锻炼衰老的筋骨肢体,保持自理能力,应对家务之必需,助小辈一臂之力,都需要多劳作。比如:退休后同退休前一样,除了病倒在床上难以起来,我从来没有一天“睡懒觉”。2018年年底之前是周一至周五为五点、双休日为五点半让闹钟把我叫醒,2019年后改成通通是五点半由闹钟叫醒我。清晨的劳作效率甚高,洗净茶杯,烧好开水,煮、蒸早点,安排全家早餐,餐后收拾桌面。儿子、儿媳上班后,就浇浇花草。这两个小时里,也习惯成自然。
百姓,百性。品性、习性不同,加上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要“知足”还是要“不知足”,都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即从自己的生活需求出发,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自己的健康状况出发,合情合理地调控。三“不”三“多”适意多,仅是我个人的体验,说出来,只为交流而已。
(2023年11月14日上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