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春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不径而走?不胫而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11月09号 17点 阅读 2301 评论0 点赞3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更好地遵守和使用相关的母语规范,净化母语使用环境,对于那些我看到的、对大家学习和使用母语有帮助的文章,我将它们放在我的博客里,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文 网络 编辑 昔日春梦

 

 

 

不径而走?不胫而走!

 

 

[病例] 陈绰家耕牛被偷的事情,在小葛沟村不径而走村民张明生知道后,高兴得手舞足蹈。
 

【诊断】 “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 胫,读jìng,繁体字作“脛”,形声字,从月(肉),巠声。它的本义是指“从膝盖到脚跟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腿”。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膝下踝上曰胫。”也指“小腿骨”,即“膝下踝上正面突出的骨头”。《玉篇·肉部》:“胫,腓肠(通常所说的“腿肚子”)前骨也。”

 

 

走,快跑;不胫,没有小腿。“不胫而走”是个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跑得很快,比喻消息等迅速流传开来。如清代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

 

径,读jìng,繁体字作“徑”,形声字,从彳,巠声。它的本义是指“小路”。《玉篇·彳部》:“径,小路也。”现在人们常说的“小径”“曲径”等,用的均是本义。引申指“直径”,如“半径”“口径”等。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或直接做某事。如“径飞上海”“径向上级报告”等。“不径而走”也许可以勉强理解成“没有道路却能跑得很快”,这显然在逻辑上欠通顺,也完全背离了原成语的意思。

 


 

 

链接:“不胫而走”的出处

 

“不胫而走”原来可能作“无足而至”。出自《韩诗外传》卷六:“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后作“无胫而至”。汉代孔融《论盛孝章书》云:“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后世又以“无胫而走”比喻事物还没有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开来。如唐代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也作“不胫而驰”。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二:“间以余力游刃,发之乎诗若文,又以纸贵乎通邑大都,不胫而驰乎四裔之内。”

 

——摘自《字误百解》,作者:黄安靖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