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谢谢你,《读者》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9月18号 14点 阅读 8947 评论4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新闻说,位于九江路的“读者旗舰店”歇业了。这是编辑部远在兰州的《读者》杂志在上海开启的窗户,现在合上了。对此我不太意外,因为近年来实体书店的打烊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但是看到一些读者闻讯赶去依依惜别的场面,非常感动,他们争着对镜头说“我们是‘老读者’”,其中还有不少老人。

       《读者》是1981年创刊的,42年,它从襁褓到成年,我由中年到老年,没有一期落下过;它不认识我,我却把它尊为老师,引为好友。它的命运不能不牵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42年来,发行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读者》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化极小,几篇美文、几个故事,谈谈社会、说说人生;来点诗歌,加些漫画;“言论”和“幽默”是少不了的点缀,封面总是精美的美术(或摄影)作品,连插图似乎都是出于一个作者。有时我觉得它也应该创创新,有点突破,有点发展,可是再想想,这些年来深深吸引着我的不正是那份一以贯之、任风吹雨打都不变的理念吗?如果“旧”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固守和呼唤,那么“守旧”恰恰就是对“新”的期盼!

      对《读者》的非难不时听到。曾经被某些人称为“洋奴”,因为她对译文情有独钟,始终如一宣扬着“真善美”。难道这不是人性里最值得褒扬的成分吗?还有一种批评是说《读者》呈现的世界太完美、太理想主义了,会误导年轻人。这话不无道理,年轻人不能只看一本《读者》,更要读“社会”这本大书。但是正如《读者》原总编辑说的,杂志是教会你看待人生的“一种视角,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世界当然不像《读者》有些故事里写得那样完美,恰恰相反,有着太多的欺骗、暴力、奸诈。但是,如果我们的心灵不能“出污泥而不染”,那么就会被这些污浊的淤泥活活窒息,一天都活不下去。而这时,视角、心境、态度就有了决定意义!生活的角落里还存在着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和谐的东西,它们不像丑恶那样咄咄逼人,夺人眼球,可是它们却像涓涓细流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读者》把那个平凡而美好的世界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命运多坎坷,可还是值得活下去的。“用微笑诠释生活,以温润体味人性;它们让我们的悲喜有所依凭,让我们上进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有了坚持、坚守、坚忍的力量。”——这就是《读者》告诉我们的。

        现在看杂志的人越来越少了,欣慰的是还能在地铁车厢等公共空间看到有人在翻阅这本杂志,沉浸其中。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在变化,可是对“真善美”的欣赏和向往一定是生生不息的。

     《读者》,谢谢你。你是我的好朋友,忘年交。你激活了我的思想,你让我感知了时代的脉搏,你让我赶上了年轻人的思路历程,激发我倾诉的冲动,最重要的是,你使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没有因为生活的磨难和岁月的流逝而干涸和僵硬。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世界也改变不了我们。《读者》,我的“青春宝”,你不会老,我因你年轻!任风云变化莫测,《读者》和她的读者,坚守着追求真善美的初心……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黄新2023-09-21 12:23:58

    喜欢读者。

    举报

  • 童心2023-09-18 19:10:30

    前不久刚去过,如今却打烊了,真是不舍。

    举报

  • 徐建国2023-09-18 18:19:43

    《读者》是我人生的伴好侣,《读者》是我教学的好助手。退休了,《读者》又是我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的好老师

    举报

  • yvvone2023-09-18 17:47:28

    只有书虫才能写出这样完美的文章,不得不服。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