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退休后的吕大吕着实为自己活了一把 ——迟到的悼念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9月07号 05点 阅读 10799 评论4 点赞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退休后的吕大吕着实为自己活了一把

——迟到的悼念

 

缪新亚

 

 

 

       心理大师荣格说过: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 第二次才是活给自己看的。退休后的吕大吕着实为自己活了一把。

       现在,我真正懂了大吕那句:“我想早点享受退休生活!”的话来了。提前退休,对有些人来讲:是失落;对大吕来讲,是享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享受退休生活吧!

 

 

 

生活是靠自己过的,有了趣味,退休生活也能写成“诗行”

 

 

 

       吕大吕提前六年退休,至今已经退休整整19年了(2000—2019)。

       19年,在人生中是一段不短的光阴,有的人把退休生活,过成了无所事事,单调乏味“度死日”的状态。

       吕大吕则不然,他把退休生活作为是自己“第二人生”的开始,自退休之日起,吕大吕就觉得自己可以张开双臂去拥抱自己的“第二人生”,可以尽情地去享受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非常庆幸的是,大吕自小就有许多兴趣爱好,现在的吕大吕感到,从小就有兴趣爱好,是一件特别受益的事,这些兴趣爱好让他终生受益,特别是退休以后。

       实现年轻时候的兴趣爱好,认识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每天都会有太多新鲜事物,填充满了大吕的退休生活,这些新鲜事物,让他视野开阔,让他一直向前,生活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风景。

 

 

       大吕把各种兴趣爱好填满他的每一天,兴趣太多、爱好太多、事情来不及做,时间总不够用。没有时间想到自己“老了”,也从未感到生活的无聊乏味。对他而言,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他的兴趣爱好,有点特别,不唱歌、不跳舞;不会乐器、没有音乐细胞,四体不勤;没有体育特长……

       在我看来,他天生就是一个特别爱动脑、动手能力极强的“匠人”和收藏家。但吕大吕自己说:他只是只“猪头肉,三不精”的“三脚猫”而已。

       下面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爱自己,为自己生活的“三脚猫”,着实在可爱!

 

 

小时候,他就喜欢倒腾家里的那些破玩意儿,

就这样,不知不觉,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会萌芽的种子

 

 

 

       从大吕手就很那个巧,不知怎么搞的就喜欢刻图章、做航模,后来,姑父送他一本画国画的书,后来,他才知道这本书,是中国画最早教科书——《芥子园画谱》中的一本。

       他就照着那本书涂起鸭来,虽然没有拜过什么老师,到后来,居然在这些方面还做得像模像样。家里本来就是大人家,虽那时已经家道中落,小的破玩意儿还有有一点的,大人也并不在意,这些东西自然就成为他和弟弟的玩具,和他年龄差距不大的弟弟对此一点不感兴趣,这些东西,有小玉器、小瓷瓶、小银饰、破旧书籍、残碎字帖、破绢残丝……他把这些东西收拢起来,顺水推舟,把这些破玩意儿“占为己有”。

 

 

 

       后来报名去了新疆,他竟然将这些“破玩意儿”放进了行李,带到了新疆,他始终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这些“宝贝”,从不轻易示人,农场生活很苦,劳动很累,感到苦累的时候,这些东西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不过他也有忍痛割爱的时候,连队有个叫张永同的自流人员,是浙江浦江人,连队造房子时做油漆工,喜欢用油漆,在墙上画红红绿绿的花卉,大吕就把姑父给他的那本《芥子园画谱》送给了张永国。

 

 

 

       多年以后,大吕回到上海,一天,多年不见的张永同打电话给大吕,说是有一样东西要送给他,收到张永同送来的东西,打开一看竟然,竟然就是当年大吕送给他的那本《芥子园画谱》,张永国告诉大吕:就是这本书,让他在画画上入了门,并以此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到后来张永同娶了老八连的叶国芬为妻,靠着画画他们每年都有100万元的进账,为此,他们夫妇非常感激大吕。大吕也感到非常欣慰,当年,这本书没有明珠投暗;今天,又完璧归赵,真是太有戏剧意味了!

 

 

 

        在特殊年代,这些东西也会给大吕带来麻烦,68年那年,大吕回沪探亲,把那些破玩意儿放进箱子,带回上海,那时候车站都是工纠队,要知道,这些东西属于“四旧”之列,被查出来可不得了,好在有惊无险,这些东西又回到久别的上海。

 

 

 

退休后所做的最大修复工程——修复古画

 

 

       以上的文字扯得远了,还是回到大吕的退休生活上来吧。

        大吕家里本有一幅不知年代的古画,起先还可以打开看看,到后来就打不开了,打开后,眼前呈现的情景,惊到大吕了,古画已经成为“薯片”,大吕深感痛惜。一次在电视里看到故宫修复古画的报道,这给了大吕一个启示,故宫能够修复,我也能修复,但有这想法,却没有办法,于是四处求教,上网查询,还因此买了一本专门修复古画的书来看,边看,边研究,边摸索。

 

 

 

       弄清步骤和工艺后,大吕终于下手,还好以前大吕学过裱画,操作起来,还是得心应手,首先是要处理画芯,要用热水烫过旧画碎片,用丝绒毛巾将脏水吸出,并揭去背后的命纸,命纸就是画芯的托纸,这个托纸直接托在原画的后面起到保护作用,也能增强画的牢度,从而延长画的寿命,这个托纸堪称画的“命根子”,所以称之为命纸,揭命纸得十分小心,不能有丝毫疏忽,因为有“纸传千年”的说法,他到市场选了最好的明纸作命纸,整个修复过程,大吕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绝不敢断然下手,许多步骤要想好以后,再下手。最后的工序是托绫,新绫纸与旧画不协调,一定要处理“做旧”,起先他在绫上刷咖啡,效果是有的,但遗憾的是咖啡含有油脂,第二遍就刷不上去了,于是他就用祁门老红茶的汁水刷,经过多次试验,刷上几遍,“旧”的效果出来了。他成功了就这样修修停停,修复了近一年才大功告成——好在退休的大吕有大把的时间。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大吕一发不可收,他又先后修复了明拓版《九成宫》,民国时期的破旧字帖,外婆留下的黄杨雕刻佛手如意,清人留下的破残扇面和画册。

 

 

 

退休后,大吕做的最难的一个工程——修复古瓷瓶

 

     

        大吕还有一手修复古瓷瓶的手艺,古瓷修复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难度异乎寻常。修复古瓷除了要做到“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可逆修复。

       瓶口是古瓷瓶薄弱的部位,一不小心就会敲碎,敲碎以后很难复原,即使复原,也不牢固

,大吕想出了给瓶口加“箍”的办法,或锡箍、或铜箍、或银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要将这些金属熔化,然后根据瓶口大小,浇铸成相应的圆形,在铁板上敲扁,用红木㧎出瓶口大小的圈箍来,已经修复,瓷瓶非但牢固,还多了几分古朴。凭着这工艺,他还修复了嵌有螺钿的漆器果盘。

 

 

退休后,他让一门独门绝技日臻炉火纯青

 

 

       年轻时,大吕因为喜欢,有意无意学过砖雕,而且还是无师自通,虽然手艺不是特别高,但还是拿得上台面的,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中国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砖雕对砖头的选择很要紧,能雕刻的砖头,一般选择水磨青砖,这是选用细腻无沙质的过塘泥所烧制的“金砖”。这种砖密度高,基本上无空洞,在雕刻时能够得心应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小试身手。那是他刚回上海不久,没有工作,正好上海园林管理所招收砖雕人员,报名面试者不少,但带着作品去应聘的人唯有大吕一人,应聘那天,大吕带着垂眉罗汉和笑面罗汉2件作品到现场。招聘主考官看了这两件作品,当场拍板,对大吕说:你,我们要,明天就可以发录用通知书,但是,干这工作很苦,一般是到山西等这些北方城市工作,冬天,北方很冷,还没有洗澡。听到要离开上海,大吕被北方吓怕了,想想自己刚从新疆回来,又要离开上海去北方,眼看到手的工作,他段然回绝了,事后还是有点后悔的——他骨子里还是喜欢砖雕的。

 

 

 

       退休以后,他觉得砖雕很有艺术价值,完全可以制作成砖雕工艺品,他让朋友开了一家汉韵砖雕工艺品厂,产品都是由他设计,颇有汉代风韵,砖雕作品有有车骑出行、宾主宴见、击剑比武、舞乐百戏、奔逐狩猎等题材,呈现出汉风习习、汉韵悠悠,显得非常古朴高雅。

       砖雕的材料大都采用望砖,望砖,是古建筑屋顶铺墁材料,望砖多为条砖,它具有不易糟朽,且寿命较长的特点。

 

 

 

       在他家里,除了砖雕,我还看到了出自他手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其中有书法、篆刻作品,有修复的古书、古画、古董,有全手工制作的红木摆件、花几、杂件,自己装裱的书画,还有汉韵砖雕、象形根雕,自己制作的盆景,还用用刺绣碎片拼成的壁挂……

 

 

       同时,他还是个收藏迷,他的藏品非常丰富,涉及面也非常之广。

        古人说:“人无癖,则无趣。”吕大吕不但有“癖”,而且“癖”还很多,正因为“癖”多,吕大吕才感到有趣,吕大吕觉得:有了趣味的生活才是自己的生活。

        在退休后的19年里,大吕感到:真正的幸福,是活给自己看。幸福不是活在别人眼里,而是活在自己心里,退休后的19年里,大吕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满了所有的时间,他感到十分充实。培养兴趣爱好,爱自己,为自己活很重要。

        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要做——退休真好!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黄新2023-09-07 20:23:55

    分享博文!

    举报

  • 136517303702023-09-07 09:55:36

    无奈花落已成琢,聊以欣慰品大作。缪教授的佳作《退休后的吕大吕着实为自己活了一把——迟到的悼念》,即是一篇情深意切的悼文,同时也是一篇引人入胜陶冶情操的好文章!斯人已逝,风范永存。吃了不少苦,更是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的吕先生确实是美美的为自己活了一把!尤其是退休后!那些堪比专家的修复工艺和手法,那些拿得上台面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呕心沥血持之以恒精雕细琢的果实。为缪教授的佳作《退休后的吕大吕着实为自己活了一把》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 张载养2023-09-07 07:47:07

    第二人生 大吕已离去, 其实他还在; 在人们的心中, 在他留下的作品里。 退休, 有人期待,有人恐惧; 期待,是因为“第二人生”, 恐惧,是担心走向末路; 在职时,很难自我设计, 退休后,真别亏待自己。 总有喜欢的吧,赶快拾起, 总有憧憬的吧,别再迟疑; 什么都不会,不是问题, 只要愿付出,入门不稀奇。 大吕本该长留人间, 别处也有他的发挥余地; 这里留下遗迹, 那边刚刚开启。 为缪教授的佳作点赞!

    举报

  • 书虫2023-09-07 07:24:54

    赞缪老师佳作   退休成第二人生起点/ 掩不住年轻时的情怀/ 每天都是喷薄的阳光/ 让艺术人生无比璀璨/   姑父送他芥子园画谱/ 他在涂鸦中兴趣无限/ 不经意送人价值惊现/ 完璧归赵时意境深远/   岁月将古画磨成碎片: 修复的大任他来担担/ 托起命脉喜获得文脉/ 终于让孤本纸传千年/   古董的寿命亦得顺延/ 精妙的特技犹如专业/ 历史的隧道来回穿梭/ 浓郁的古韵由他装点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