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村民”随记(一)|毕文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5月31号 05点 阅读 10378 评论11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村民”随记 (一)

 

毕文杰

 

 

       春夏之交的浙东四明山乡村,蓝天白云,微风习习,溪水潺潺,竹枫互衬;山上又常常烟雾弥漫,丹山奇峰时隐时现,俨然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此时的节气挺有意思,这边豌豆、土豆等己收获可餐,那边别的蔬果,如茄子、花生、青椒等又刚刚露出幼芽;这边可以品尝才加工好的鲜笋,那边又上山继续去寻挖竹笋了。

 

 

 

 

       乡村大地上,仅仅一个“笋”字,便可占据生活的全部,挖笋的、运笋的、扒笋的(去掉外皮)、煮笋的、晒笋的、卖笋的、送笋的、吃笋的,遍及家家户户。轮式小车的轰鸣声,山上挖笋的劳作声,打理(扒皮)笋的欢笑声,品尝“山珍”(李渔语,即笋)的酒杯碰撞声,在山间小村此起彼伏,构成了这里一道流动的声乐风景线!

       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感柒着我、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也躯动着我,即在此长住,当入乡随俗,何不试着体验一把,当一回村民呢!

 

 

 

       那日,邻居夏娟从山上又拉回一小车新挖的竹笋,亲朋好友便三三二二的手提小板凳凑了过来,开始打理竹笋,见状我和老伴也立即加入,进入“劳作状态”!堆成小山状的竹笋,传来原汁原味的阵阵芳香,直入鼻腔。我抓起一根笋,先放在鼻子上使劲闻了几下,才歪过头来瞅着、学着,按着旁边村民的动作干了起来。“你俩就顺着缝儿扒就行了”,一位村民提醒我俩,老伴用普通话又说了一遍,我才明白其意。我随即发现,每根笋身上的多层包皮上都有明解的印痕,顺着这条缝隙扒下去,一层一层的就很便当了。只十几秒的功夫笋就露出了鲜嫩的黄绿相间的肉体本色,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娃娃,令人爱不释手!两位村民则各拿着一把庄稼刀具,把十几根笋放在一起,一刀下去切掉了多余部份后,再层层扒皮,效率倒比我俩快不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啊!

 

 

 

 

 

 

       大家边劳作边说笑着,一幅守望相助的画面,看着就感觉心中温暖!老伴就像名符其实的村民一样,自如地与大家聊着笑着,而我由于当地话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像聋子一样,一会儿低头手里扒着笋,一会儿抬头傻合合的笑着,有点尴尬但也随意。想起当初刚到上海时,也是听不懂沪语,晚上还把上海话的发音写成汉字来背诵呢,现在不想再这样了,老了,随缘吧,反正身边有个高级“翻译”,怕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时间长了,笑着笑着,听着听着,也就半懂了,也就适应了,也就融入了!

 

 

 

 

 

 

 

       一个多小时,就在这忙乎中、在欢笑中、在聊天中过去了,望着一大堆扒好的鲜笋,大家抬手擦着脸上挂着的汗水,拿起小扳凳欣慰地回家了!

       我和老伴也转身,口中诵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的诗句,愉悦地走回家中。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希扬2023-06-02 13:14:06

    归隐山林,指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挖呀挖呀挖,扒呀扒呀扒的农村。

    举报

  • 徐建国2023-06-01 17:37:16

    退休后失能前,是我们的人生最幸福的阶段!毕文杰老师夫妇俩下竹乡,与村民一起剥竹笋,其乐融融!

    举报

  • 黄新2023-05-31 14:40:52

    谢谢老师的分享!问好老师!

    举报

  • 2023-05-31 14:15:49

    毕老师在春夏之交的浙东四明山,拥抱绿水青山,感受田园生活,着实让人羡慕。他不止步于欣赏美景,还入乡随俗,体验村民生活。于是便有了“虽然听不懂,却乐在其中”的沉浸式劳动体验。文章把大好河山、田园风光呈现给了读者,也将毕老师顺其自然、悠然自得的心境传递给了大家。[玫瑰][玫瑰][玫瑰]

    举报

  • 浦江客2023-05-31 10:52:25

    欣赏佳作!一为解馋,二为养眼。摘白居易《食笋》诗一首共享之:“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举报

  • 书虫2023-05-31 10:38:20

    转发浦江思源缪老师的点评;毕老师的游记,不是桐庐,就是四明山。这两地都是风景绝美,物产丰饶之处。 桐庐因水而美,四明以山闻名。皆多竹产笋。四明与临安的村民以笋为大,他们的春天是在吃笋中度过的,桐庐人似乎对笋并不热衷,究其原因,四明有大雷笋,临安有天目笋,而桐庐似乎还有雪山云绿的名茶!

    举报

  • 136517303702023-05-31 09:52:17

    竹天竹地竹林竹海,山花烂漫鸟鸣蝶来!读毕老师的佳作《“村民”随记》(一),那竹笋特有的诱人香气扑面而来!毕老师好有口福也大饱眼福!“高级翻译“一同前往”,尽享竹山竹村大自然的恩赐,且游且住竹村乐当“村民”乐不思蜀。胸有成竹、竹筒倒豆、雨后春笋…一应与竹子竹笋相关的词汇纷纷涌现在脑海。而竹林深处有人家的情景图更是镌刻在心底难以抹去。浙东四明山,竹林连成片。党的富民政策,新一轮改革开放,让当年的浙东游击队基地这片红色热土更加富裕,苍松翠柏,林山林海,满山碧绿,四方客来!村民们的生活就像竹子生长般的节节高。为毕老师的佳作《“村民”随记》(一)点赞!向毕老师致敬!

    举报

  • 石腊红2023-05-31 08:38:18

    春笋入景,乡意浓郁!

    举报

  • 张载养2023-05-31 08:27:55

    春笋图 市民变村民, 市井成村景; 相距几百里, 申城到四明。 山间漫晨雾, 田头多收获; 春来好时令, 入乡当随俗。 竹笋扮主角, 挖运卖送剥; 曾被称山珍, 频闻碰杯声。 村民喜相聚, 一律小板凳; 都忙手中活, 个个有所成。 新竹高旧枝, 老干居其中; 每年皆新生, 时常见龙凤。 为毕老师的佳作《“村民”随记(一)》点赞!

    举报

  • 小草2023-05-31 08:19:57

    鲜嫩竹笋裹挟着浓浓的香味,美丽乡村映衬出美好生活。入乡随俗“翻译”伴随左右,退休生活从此多姿多彩。喜欢毕老师的游记,更喜欢毕师母的家乡。为佳作点赞!

    举报

  • 书虫2023-05-31 06:47:27

    赞毕老师佳作   笋是竹孕育的宝贝/ 婴儿时代裹衣层层/ 尽管还在襁褓之中/ 乐于为已解怀觅缝/   轻抚她的爽洁白嫩/ 鲜美的感觉真诱人/ 一缕清香沁入心扉/ 亦被名家誉为山珍/   毕师燎燃烟火气息/ 心中飘逸古老诗魂/ 老干全力扶持新枝/ 欣然遥望十丈龙孙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