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3月20号 05点 阅读 12005 评论21 点赞5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一个痴迷于民族音乐的我,听了这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音乐会,又一次被这些名字所深深地震撼了。彭修文,彭家鹏,姜克美……一连串大师级的名字,如雷贯耳,足以震撼中国民族乐坛。
▲音乐会中场休息(作者拍摄)
彭修文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之父”,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指挥家,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创始人之一。彭修文先生一生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达500首以上,如《花好月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等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在彭修文先生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下,率先确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构架,并被当今国内外民族管弦乐团广泛参照和采用,为民族管弦乐队交响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彭修文
如果你不知彭修文,那你肯定不是民乐的追随者,爱好者。3月17日晚上,我来到了上音歌剧院这座音乐的殿堂。舞台的檐幕上书写着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致敬大师·彭修文作品”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的字样。舞台上演员还没有上场,但其座次和部分乐器的安放都呈现出彭修文先生所确立的基本编排。各类乐器的纵横排列,呈现出一派中华乐礼美好的和谐恢宏乐章。当开幕倒计时的最后一声铃声响起,演奏员们款款入场。音乐会的最重要人物,指挥家彭家鹏入场,引起了全场观众最为热烈的掌声。眼前挥舞双臂,力压全场的指挥家彭家鹏是国家一级指挥,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他连续12年在维也纳成功指挥“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被誉为“兼有小泽征尔和穆蒂的指挥风范”,是“让中国民族音乐奏响在世界舞台的指挥家”。其代表作有《红旗颂》《北京喜讯到边寨》和《拉特斯基进行曲》等。 该用什么心情来描写他出场时的激动,该用什么词汇来描绘他指挥时的神情。如果用一个字,那就是“绝”。于观众,绝对是激动人心;于名家,绝对是排在前列。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整个剧院瞬时安静下来,远处一个轻声的咳嗽会清晰地传到所有人的耳中。演员们个个目不转睛,紧紧地盯住他。这是破闸前的涌流,这个惊雷前的闪电。只见指挥棒的猛然举起,倾刻间,乐曲声万里激荡,交响乐一路奔腾。
▲彭家鹏
随着彭家鹏指挥的身姿变化,我脑海中浮现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参加上海市教工艺术团民族乐团的情景,担任我们乐团的指挥是著名的民族乐团指挥家夏飞云。他师从杨嘉仁、卫仲乐等教授,1961年毕业后留上音任教,是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中西混合乐队首席指挥。先后指挥过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上海民族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京剧团乐队等,被誉为“出色的指挥家”、“有经验的指挥家”。 夏老师专业之精湛,指挥之娴熟,动作之潇洒,令我们感佩交并。排练间隙,我们也会请他讲讲他们专业训练的故事。有一次,有学员请其表演指挥难度最高的变拍子训练技巧。夏老师边笑边作了示范。他用左手和右手敲击自己的腹部两侧,在一个速度的节拍内,同时分别敲击出了八分音符和三连音的节奏,并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精确的点位,合适的强弱,让每一位聆听的学员赏为观止。这个示范,非经过严格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高峰。但作为指挥,又是必备的能力之一。 训练我们这样一支业余的民族乐队,夏老师对我们也是非常严格。如果谁在排练中旋律不熟练,情绪不到位,他会毫不留情地把指挥棒点到你的面前,甚至会请你到隔壁排练室单独练习后再回归到自己的位置上。在夏老师的带领下,几年中,我每周一次奔波在七宝镇到市工人文化宫的途中参加训练。并巡回演出于复旦、交大、同济和华师大等高校中。演出时,虽然只有一顿晚饭的客饭招待,但我们是民族音乐爱好者,又有这么好的指挥老师,我们乐在其中,甚至有些感恩。 眼前的彭家鹏指挥的抑扬顿挫,自如神助的动作多么像当初的夏飞云老师啊。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搜索了有关资料,果然不出所料,他是夏飞云老师的学生。潇洒、浪漫、灵动、深邃,一脉相承。
▲夏飞云
音乐会还在进行之中,《丰收锣鼓》《月儿高》《罗马尼亚狂想曲》《沧桑》和《秦·兵马俑》等彭修文创作改编的经典轮番上演。让每一位观众浸润在民族音乐的佳酿之中,沉醉。值得一提的曲目还有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同名唱段改编的京胡领奏《乱云飞》和板胡独奏民间曲牌改编的《大姑娘美》,而领奏和独奏的演员是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名誉首席姜克美。她端坐台上,光彩照人,手中变换的胡琴更是让人如痴如醉。她13岁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除主修板胡外,还系统学习了京胡、高胡、二胡、中胡等几种胡琴。大学毕业前夕,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姜克美胡琴独奏音乐会”,从此赢得“五胡乐女”的美誉。前一阶段,在微信群中盛传的中西合璧,最后由著名歌唱演员雷佳演唱的《北风吹》中,二胡演奏者正是姜克美。她一出场,观众席中就发出阵阵赞叹。行云流水的演奏,京腔北调的韵味,让上音歌剧院掀起了高潮。
▲姜克美
民族音乐的饕餮大餐,中华经典的时代献演。我们坐在剧院内,手拍麻了,但仍然接着拍。掌声在每一个曲目的间隙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节目的终止。随着彭家鹏指挥的一个向上的动作,全体演奏人员起立,向观众表示感谢。这是乐队的谢幕。然而,观众怎肯就此罢休,致当晚的谢幕出现了三下三上的动人场面,耳熟能详的《步步高》《花好月圆》又在大厅内响起。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汇成艺术的洪流,欢乐的海洋。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出中
【文字】2023年3月19日 写于莘庄 【图片】演出期间不准摄影。 除标注外,来自网络
|
信纸作者:杨克元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