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2月09号 05点 阅读 3995 评论0 点赞4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文汇报》介绍“脑出血”病例
——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千分之1.2
任华龙
今年6月10日傍晚,我发现说话发生困难、严重口吃,送入第一人民医院急诊CT检查,发现脑内有淤血送入病房,医生说我头脑碰撞需要手术,在我记忆中没有发生碰撞。
住院十天手术成功,现已痊愈出院近半年,但是对这个病症一直不清楚、并关注着。
《文汇报》2024年11月13日第六版,瑞金医院两位年轻神经外科博士医生杨文磊、卫永旭,发表文章介绍脑出血病例,他的标题是《脑出血找上年轻人,要做开脑手术吗》。我仔细阅读完全符合我的病症,感到有必要向老年朋友介绍。
一、文章介绍两个年轻人病例
小倪37岁拳击运动爱好者,在最近一个月前左眼眶被对手击中眼冒金星,肿了好几天才恢复。以后小倪感觉头痛乏力、时有恶心而右脚不听使唤,走路有点歪斜,经神经外科CT检查——脑出血了。
小袁35岁,他骑电动车上下班,一次下雨天,由于路滑连人带车摔了出去,一瞬间一片空白,好几分钟才缓过神。并有阵陈眩晕和恶心,过了三五天头晕慢慢好转,以后感觉好累,早上睡不醒,人的反映变差了,右手觉得使不上力,拿筷子都费力,经检查与小倪一样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出血一种。
二、警惕撞击的“延迟”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在外伤三周以上,逐渐形成的位于硬脑膜和珠网膜之间形成的具有包膜的血肿。
这是神经外科最长见的外伤疾病之一。
小倪、小袁开始有一些症状,开始出血量不大,待三至六周后才出现相应的症状。
三、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千分之1.2
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硬膜下血肿常见于老年人,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千分之1.2。
几年来,由于心脏冠膜支架和其它血管介入手术增多,尤其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慢性硬膜下血肿越来越多长见,即使没有外伤史也会产生自发性出血,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外重要。
四、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并非都要手术
停用导致出血的药物,血肿较少、症状较轻,CT检查发现中线移位少于1厘米,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开具相关药物,治疗两周复查。
五、症状明显血肿较大需要神经外科手术干预
对大多数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症状比较明显,或是CT提示血肿很大,或是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就需要神经外科手术干预了。
1、手术名称
这个手术叫颅骨钻孔引流术。
笔者手术后主治医生前来查房
2、手术过程
(1)通常局部麻醉、在血肿这侧头皮上划开一个小切口,然后在颅骨上打一个1厘米小洞,将大部分血肿引流冲洗出来。手术大约半小时。
(2)手术后两天引流术观察,患者就可以出院,出院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不会遗留并发症。
手术后遵医嘱,由护工陪着每天走上几圈
(3)前面提到两位病人,都接受钻孔引流手术,手术4天后已能自如活动,顺利出院。
六、笔者阅读脑出血此文几点体验
1、现在明确患病缘故
笔者出现脑出血,医生一再说是头脑被撞击过,我再三反映没有撞击情况,现在知道我在维修抽水马桶时,滑摔在地上,也是一次比较大撞击。
2、符合撞击时间发病
笔者摔跤时间是4月14日,发现说话困难时间是6月10日,即将两个月,符合医学文件提出在三个星期以上。
3、手术时间稍有差异
报纸介绍是瑞金医院,笔者住院在第一人民医院,都是三级医院,此病是神经外科小手术,报纸介绍是半个小时,我感到从手术前准备至手术完成,大约在一个半小时至二小时。
手术结束医生拿着医用小盆给我看,并说:你说话困难就是脑子有血肿,这是给你冲洗脑子出血的水。
4、手术在头颅上是开两个洞
我开始认为头上开一个洞,回家后发现是两个洞,现在知道在血肿这侧头皮上划开一个小切口,然后在颅骨上打一个1厘米小洞,将大部分血肿引流冲洗出来。
感谢老小孩吴含章主任前来探访
七、老年人应该慎防脑出血
从报纸介绍,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是千分之1,2,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
1、老年人摔跤是常有的事,慎防摔跤。
最近媒体报道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因哮喘住院10天回家休养,而二个月前他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妻子扶他时也摔倒,双腿骨折。让童祥苓身心俱疲、突发心脏疾病而病逝。
老年人一定谨防摔跤。
2、慎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即使没有外伤史也会产生自发性出血,因此对身体出现异样,手脚麻木、行动不便等现象、需要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尤外重要。
信纸作者:华龙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