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清晨敲门人(下)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2月04号 07点 阅读 9449 评论0 点赞7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48

 

               

 

         —— 侦破纪实

 

       尽管警方精心谋划、全力侦查,付出诸多努力,可由于当年侦查条件着实有限,始终未能锁定犯罪嫌疑人—— “清晨敲门人”。

 

       时光匆匆,青丝悄然化作白发,专案组民警一批接着一批,领导班子也更迭了数次。就在数月前,这起被岁月尘封长达33年的案件,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一名62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江苏警方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随后,一个关键的突破出现了——张某的生物痕迹,与当年凶手在案发中心现场所留下的痕迹,经过严谨细致的比对,最终认定一致。

 

        在案件即将迎来破获曙光的关键时刻,还有一个月就将光荣退休的老侦查员柳谷剑,请缨出战,坚决要求参与一线抓捕工作。他感慨地说,这个案件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成为他心中解不开的一个结。他满心渴望能在退休前,亲手将这个藏匿了33年之久的凶手绳之以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顾这33年的漫长岁月,专案组民警有的退休安享晚年,有的因工作调动去往别处,但警方对这起案件的侦查工作从未有过片刻停歇。他们严格落实“一案一专班”的要求,持续推进命案积案的“一案一档”建设工作,全力确保案件信息和涉案材料都能得到妥善的保管,责任明确到人。通过不断革新物证检验技术,对物证进行反复的再检验、再上传和再比对,警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藏着真相的细微线索。

 

        数月前专案组对案件进行全面复盘时,意外发现一名外省市公安机关录入的嫌疑人张某,其相关痕迹物证与本案成功比对吻合。得到这一关键线索后,分局迅速行动,即刻组建了由刑侦支队牵头,多警种协同参与的攻坚专案组,马不停蹄地前往当地展开核查工作。在当地民警的全力协助下,专案组成功将张某抓获,并顺利押解回沪。

 

        然而,审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张某凭借过往积累的反侦察经验,施展种种手段,企图混淆视听。彼时他已被取保候审,便心存侥幸,妄图继续蒙混过关,面对审讯时百般狡辩、矢口否认犯罪事实,拒不交代任何关键信息 。张某的眼神闪躲,手指不自觉地在桌上敲击,妄图用沉默抵抗审讯” 。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之时,新的突破不期而至。李先生的邻居周某(化名),在沉默多年后,终于鼓起勇气道出了深埋心中的秘密。他回忆道,案发时自己还不满14岁。那天清晨,他突然听到死者家中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出于究竟与恐惧,便来到两户共用的“天井”查看情况。透过窗户,他清楚地看到一名男子神色慌张地匆忙逃走。当时年纪尚小,内心充满恐怖,不敢将此事说出口,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却如同烙印一般,始终深深萦绕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专案组的精心安排下,周某对30余张照片进行了仔细逐一辨认,凭借着深刻的记忆,成功指认出张某当年和现在的照片。这一关键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警方的侦查方向是正确的,为案件的侦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增强了专案组破案的信心。

 

        此外,专案组不辞辛劳,深入外省多地展开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嫌疑人张某的人生轨迹和背景要素。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累计线下走访了100名重点关系人。调查结果显示,张某曾在外省市某禽兔场担任电工,尽管案发当年他的月收入处于较低水平,但他的日常开销却远远超出了收入范围。这一异常发现,为案件的进一步侦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另一路民警则围绕案发现场遗留的上海市地图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侦查工作。他们先后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上海城市规划建设档案馆,调取了当年的规划平面图,还专门拜访了属地派出所的退休民警,虚心请教相关情况。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他们惊奇地发现地图上4个“三角形,”标记的地点,在案发当年均设有冷冻库,并且这些冷冻库与张某曾任职的禽兔厂存在业务往来。基于这一重要发现,专案组合理推测张某很可能是搭乘运输车辆来到上海实施犯罪作案的。

 

        在掌握了大量详实的证据资料后,专案组对张某发起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他们巧妙结合之前排查走访所获得的海量信息,攻心为上,以轻松“聊天”的方式,逐步回溯姚某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耐心引导,循循善诱,逐渐让张某放下心中的侥幸与幻想。同时,专案组还积极借助张某的亲属对其进行正面劝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安排援助律师为其释法说理,让他清楚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与不可侵犯。

        经过不懈努力,张某的心理防线终于被彻底攻破,他向警方如实供述了33年前入室抢劫未遂后行凶并潜逃的犯罪罪行。

 

        时间回溯到1991年12月8日,28岁的张某乘坐单位冷冻车抵达繁华的上海。在南京路的一家体育用品商店里,他一眼就看上了一双价格不菲的真皮足球鞋。然而,他当时的月薪仅仅只有四五十元,却又有着高档消费的习惯(如吸高级烟),这样的收入水平根本无法负担这双心仪的足球鞋。于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张某萌生了模仿影视剧情节进行抢劫的念头,并精心准备了凶器,妄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不义之财。

 

        考虑到街面抢劫风险较高,容易被发现和抓捕,张某经过一番权衡,决定选择入室抢劫这种更为隐蔽的作案方式。当晚,他搭乘公交车几经周折,在居民小区内四处闲逛,寻找着合适的作案目标。直至次日清晨6时许,在黑暗中,他看到李先生家的灯光,认为屋内有人能够成为他的抢劫对象,便毫不顾忌地下定决心,准备实施犯罪。

 

       在审讯中,张某交代了当年案发的更多细节。1991年12月9日清晨6时许,当他以“敲门找人”为由,强行进入李先生家中,本以为能轻易得手,却没想到屋内人员众多。

 

       面对突然出现的状况,张某瞬间慌了神,心中的恐惧与贪婪交织,让他彻底失去了理智。他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凶器,开始胡乱挥舞、乱戳,试图以此来震慑众人,为自己争取逃跑的机会。一时间,屋内哭喊声、惊叫声混成一片,场面混乱不堪。

 

        李先生及其家人奋力反抗,在激烈的冲突中,张某深知自己无法继续实施抢劫计划,稍有不慎还会被当场抓住。极度的惊恐之下,他只想赶紧逃离这个危险之地。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推开挡在身前的人,仓皇地夺门而逃。

 

       在慌乱的逃窜过程中,他撞倒了屋内的桌椅,碰翻了物件,一路跌跌撞撞。当跑到屋外,直到确定无人追来,他才放慢脚步,混入人群,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他还是担心,在现场掉落的上海市地图和红塔山香烟,循着遗留物会找到他,惶惶不可终日。

 

       作案后的张某,深知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懊悔。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隐姓埋名,四处躲藏,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33年后,他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严惩。

 

       目前,张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必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本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之中,相信法律定会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让正义得以伸张。

 

         (完)

 

          

48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虎子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7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7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似血 !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