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让人心寒”的反思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7月23号 05点 阅读 11293 评论0 点赞6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让人心寒”的反思

任华龙

  笔者按: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呼声,曾经受人资助过学生,踏上社会以后不懂得感恩“让人心寒”。我们是应该重视感恩教育。

  同时我们也需研究那些受助的人的人文环境,以及受助学生心理状况,笔者调研受助学生心理,撰写“让人心寒”的反思,刊登在《大众心理学》。

 

 

 

 

  最近,在各种报纸上常有报道青年人在社会、好心人的资助下,踏上社会而不懂感恩“让人心寒”的消息,已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把“学会感恩”列入《中小学守则》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项内容。然而,人们常会反思:中国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

 

  那么,为什么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的贫困学生或孤儿,到了他们事业有成而会出现“忘恩负义”、又是避而不见,让人心寒呢?

 

 

  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些年轻人显然是有不足之处,理应加强教育。

  但是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从中能吸取些什么教训?悟出些什么道理?我们较多地往往只是关心和反思青少年问题,反思我们对青少年教育缺少了些什么,但是有否进一步反思与研究我们以往的工作以及受助学生的心态呢?

 

  笔者认为至少在这几个方面值得探讨与思考:

  n 创造宽松受助环境 研究受助学生心态

  多少年来,学校对贫、富学生一贯是一视同仁。但学校对贫苦的孩子和孤儿在心理上抚慰是不多的,对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对心态的影响关心甚少,不少贫困学生和孤儿心理是比较压抑的,笔者曾调研一个学生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参加班级组织的旅游,心理十分难受,尽管班级同学发扬互助,资助钱款,让他参加本次活动。 

 

  但是平日被部分同学歧视现象时有出现,心里仍不愉快。

  有一位外来嫂抱着伤感的心情与笔者倾吐一段孩子在小学被人歧视的往事,她说:“我孩子上体育课,出了一身汗,别的小朋友当着我孩子面说,他的汗特别臭!孩子哭诉着告诉我。”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就是我们孩子家庭比较困难,穿、吃比较差吗,被人看不起。”这种情景给孩子留下的阴影是深刻的,对他们心理的伤害是沉重的。这种情况,对贫苦孩子,有的可能会自暴自弃,有的也促使他们奋发努力、勤奋学习,一心要改变贫苦的面貌。

 

 

  现在学校或社会上帮助一些困难的学生,常常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又是开大会、拉横幅,有的还要他们谈体会、表决心。这样的宣传似乎轰轰烈烈,然而这些受助学生并不宽松,他们是受益了,内心也是十分感激,但是心理并不轻松。

  因而,一旦他们脱离了贫困,希望及早摆脱这种弱势状态,希望尽早离开熟悉他们的群体,希望淡化和遗忘心酸的童年,他们再不愿意抛头露面了,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应该提高他们对受助的认知水平,不能以此为耻而加重心理压力,让他们懂得受助是正常的,应该坦然面对。

 

  n 感恩形式多样 学会正确表示

  现在见于报端上的不懂“感恩”,往往是没有向曾经帮助过的人致谢或是批评他们故意绕道躲开。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应该,这也是目前社会风气一种现象。

  但是有的学生可能不一定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形式、通过什么渠道表示感恩。这些孩子心里应该有一本帐,他们悲、怒、喜、乐的情感是丰富的,他们会用自己确定的形式表示情感。

 

  曾有这样事例,一群“工读学校”的学生,在“禁闭”学校里学习了三年,他们深切感受到学校与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毕业多年后同学又相聚,难以忘怀的三年师生情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了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情谊,他们并没有携带任何礼品看老师,而到了学校仍希望把他们“关”在校内,过一天“工读”学校生活,能继续聆听老师的教诲。这不是对老师最为深切的感恩吗?!

 

 

  同样,这些以往受助的学生,当他们事业有成,仍铭记着受助时那难忘的岁月?心目中仍惦记着关爱他们的好心人?现在能把这种铭记转化为对社会、对人民的尽力工作的动力?若是这样,我们社会、或者个人曾经帮助、资助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不一定拘泥于什么形式。

  更不拘泥个人的回报。假若这批受助的学生在适宜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向好心人有一个表示,那么,不是更美吗?

 

  n 感恩从小抓起 莫失教育时机

  感恩是学生的道德礼仪,是学校、家庭教育重要的内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行等既有言传身教、又有潜移默化,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系统地教育与灌输,它需要有一个知、情、意、行的学习、训练、形成的过程,教育还必须注意时机与时期,因此必须补上这一课。亲子教育园地《乐美园》,在去年“三八”妇女节前几天,老师要求家长与孩子进行一项活动,清晨起床要求小朋友去拥抱妈妈,并对妈妈亲昵地说:“妈妈,我爱你,今天是妈妈节日,祝贺妈妈!”小朋友高兴地答应了,妈妈们也微笑着点头,结果经检查竟没有一个人做这件事,究其原因是:小朋友说忘记了,妈妈们说这没啥意思,不必要做。

 

 

  今年在“三八”妇女节又进行这个活动,这次重点做好妈妈们的工作,当场,还请了几个妈妈与孩子示范表演一下。

  事后经过检查100%的家庭全进行了,妈妈们还津津有味地谈了开展这教育活动的体会:孩子抱着我,心里热乎乎的。从这件事来看,孩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在家长,重要的教育。

 

登载《大众心理学》200612

 

       本文在百度作为《学术文选》登载《大众心理学》2006年第12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华龙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64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6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华龙

建设一个温馨和谐友善家园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