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1月03号 07点 阅读 14100 评论9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儒生讲学图  (图源网络)  (浦江客读史114)

 


【浦江客读史】“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

——“典籍诗文”之十一:《中庸》随笔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哲言伴随着新年钟声,唤起了国人对二千四百多年前一部典籍的关注和尊崇。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习主席在讲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

       “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全句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说:“因此,君子尊崇道德而又追求学问,既达到广博的地位而又穷尽精微之处,既达到高明的境界而又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讲的意思是讲圣人之道,必须由高尚道德的人来承担。最高的道和最高的德是相连接的,但成就高尚道德谈何容易,必须加强修养。所以君子应该既尊崇道德又追求学问,使二者结合起来。道德学问极力达到广博又要尽力穷尽精微之处,有高尚光明的德行又必须符合中庸的原则。做到这样,才能体现至高的圣人之道。

       《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在中国儒学著作中称为“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中庸》和《大学》一样,并非独立成编,是《礼记》中的二篇。《中庸》的作者,一般认为,它出于子思(前483一前402)之手。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之孙名叫孔伋,字子思。子思大概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孟子学于子思之门人,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现存的《中庸》,已经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著作。朱熹认为读“四书”应最后读《中庸》,突出它的高深性。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对《中庸》提出的达到圣人之道的具体途径作了阐述。第一,“尊德行而道问学”,是说由至诚的本性来明德,依至诚的本性而自然有所作为,这也就是“志于道”、“依于仁”。第二,“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说唯有能够广博深厚,才能承载万物、含容万物。第三,“极高明而道中庸“,是说我们是否通过“中庸”这个途径,尽了自己的心力。朱熹对“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是从提高个人修养而言,讲的是圣人之道,不求有意地改变众人,而是使众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本性而不去伤害其他任何人的本性的"厚德载物”的道理。

 

 

(左图)子思(孔伋)画像(右图)清朝线装古籍《中庸》全刻本

 

 

       今天,我们国家的执政者,立足现实,高瞻远瞩,借鉴古代圣哲的哲言,提出了“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办成中国大事的成事之道。

       在2021年12月1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他指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这就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致广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致广大”,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洞悉规律、辨明方向,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处一隅而察大局、守一方而观大势,是重要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尽精微”,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尽精微”,才能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一般化,只会把问题掩盖,让结果事与愿违。多些精益求精的执着,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方能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既定目标。古人讲,“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道理也正在于此。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群山中,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许多杰出的帝王将相,耸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个又一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派与体系,奔涌出一溪又一溪的思想清泉。《中庸》无疑是漫漫历史长夜里,亮起的一盏智慧明灯。“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哲言,无疑是智慧明灯中一束灿烂的亮光。历经千年的古代哲言,吐故纳新,古为今用,依然为今人创造辉煌伟业而指明道路。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9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秋华2022-01-04 19:14:25

    拜读学习,谢谢老师精彩分享!

    举报

  • 姜桂芳2022-01-04 14:59:29

    先生研究深入而广泛!新年里愿我们老小孩朋友们一起多研究中华经典,一起追求“致广大而尽精微”。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22:25:49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毕文杰评论:赞曹老师佳作且自勉:旦日解读开新篇, 思源论坛蕴精言。 非学无以广大励, 不琢难至精微年。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22:23:54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山水清音(黄宝兴)评论:曹老师对习主席新年贺词的解读,不但使我们更深刻理解贺词的内容,而且也更懂得为学为人之道!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22:12:41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黄晔婷评论:“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是2022年习总书记贺词中的一句话,曹老师在这个契机写了这篇佳作深刻又及时,意思我们的境界要博大,但是我们的功夫下得要细致,只有把细微之处做到位了,把细微之处的功夫下足了,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格局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2022年,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致广大而尽精微!

    举报

  • 占峰2022-01-03 12:23:40

    致广大而尽精微,乃宇宙之道,存在之道,做人之道,治国之道,为学之道,办事之道,交往之道,言谈之道……曹老师高屋建瓴,条分缕析,开诚布公,令人信服。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10:41:06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石腊红评论:习主席的2022年新年贺词有许多用典。曹老师写的讲述很及时,帮助配合我们去学习理解这些用典,从而进一步深刻领会习主席贺词的精神实质。“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其中一句,经曹老师讲述,王部长和开凯老师点评的学习体会,使之认识到,我们做事既要有全局观念,总体目标,又要做深做细做实;既要有德高修养好,又要善于学习,学问要深。唯如此,才能把我们的事业干好干成。谢谢曹老师!为佳作点赞!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10:31:46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开凯评论:“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国智慧,是历经千年栉风沐雨而熠熠闪耀的思想明灯,是积小胜为大胜的不二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我国古代先贤优秀的哲学理念,把控世界大局,纵观当前局势,未雨绸缪,前瞻性地描绘出中国未来可期的宏图!拜读【浦江客读史】(114)如沐春风,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似千百条智慧之小溪汇成大海奔涌不息,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勇向前!点赞佳作!向浦江客老师致以新年崇高的敬意!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1-03 10:27:08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书虫(王雅萍)评论:“致广大而尽精微”,伴随着新年的钟声,习主席贺词中的这句哲言响彻中华大地。而理解其深刻含义,还需高人指点。博古通今的读史专家曹老师的佳作,正为我们解读这句至理名言。它出自《中庸》,大意是君子尊崇道德而又追求学问,既达到广博的地位,而又穷尽精微之处。因此,“致广大”,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洞悉规律,辩明方向,找准定位。“尽精微”,便是细节决定成败。随着曹老师的讲述,心里豁然开朗,顿觉一通百通。更让人惊喜的是,我竟然发现,佳作本身便是此句名言的一个范本。他博览四书,将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著讲述得头头是道,从而突出《中庸》的高深性。可见老师做学问的“致广大”,而对此句的解读,更以达到圣人之道的具体途径作了细细阐述,让我见识了他的极为精彩的“尽精微”,可谓细节的决定意义。由此这句名言由表及里的深邃在我心中落定。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