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8月03号 21点 阅读 11262 评论0 点赞4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觉醒年代》剧中有不少名人演讲的剧情,那些演讲富有哲理、振聋发聩,看得人热血沸腾,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四大演讲。
一是陈独秀关于新青年创刊的演讲
陈独秀性格外向,真诚豁达,桀骜不驯,一身傲骨,其语调抑扬顿挫激情扬溢,表情生动富有感染力,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
他到上海震旦大学关于新青年的演讲可谓激情飞扬。当时,有不少人支持张勋复辟帝制,陈独秀在这次演讲中,把中国社会比喻为一座“流着脓的老房子”,他说:“不光是我们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思想、道德、理念不如人家先进。” 他呼吁大家树立清醒的认识,从复辟的美梦中清醒过来。
陈独秀提出了当代新青年六个标准,这让今天的青年们听起来,也连连点头称是: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为腐朽的社会开出了药方——要造就一代新青年,唯有科学和民主并重。 要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并且要提倡白话文,写大家都能看明白的文字,用新思想、新文学的力量从精神上改造国民思想,开启民智。
陈独秀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听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最著名的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因此他极力推崇思想自由与学术自由,以主张兼容并包而闻名于世。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被写进了语文课本。 他在演讲中为北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几大原则。
他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到的若干问题,比如求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只看重分数而不问学问,混文凭等种种现象,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反省。
扮演蔡元培的马烨演讲时声调不高不低,咬字清晰,像是一位对学子谆谆教导的敦厚长者,言辞可信而有感染力,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是胡适北大就职演讲。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在陈独秀的邀请下,年仅26岁的胡适刚从美国回家就来到北京大学任教。
胡适在开学典礼上做了名为《大学与中国高等学问之关系》,鼓励用西方现代的大学概念和管理观念来改造中国的大学,通篇洋溢着一个爱国青年的热血和想要大干一场的激情。
胡适的演讲辞才华横溢: “国无大学,无公共藏书楼,无博物馆,无美术馆,乃可耻耳!”
“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我胡适回国后别无奢望,但求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献身于北大迈向世界著名大学的进程!”在一百年前的中国,这种思想无疑是进步而超前的。
胡适儒雅而博学,演讲中洋溢着爱国青年的热血和激情,演员朱刚日尧演出了他的风味,无愧为《觉醒年代》中一场精彩演讲。
四是辜鸿铭的演讲:中国人的精神
曾经读过辜鸿铭的“茶壶理论”,这位北大教授主张忠君尊王,在民国还留着辫子,曾用一个茶壶配四只杯子来说明一夫一妻多妾制理论的正确性,所以我一直以为辜鸿铭是位满脑子封建思想的满清遗老,不明白这种人为何还会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北大教授群中数他的架子最大,每天都有两个男仆随从侍侯。身为保皇派,辜鸿铭自然不喜欢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北大同行,若看不上某教授的言辞,他便会当着他的面喝茶漱口。
陈独秀初到北大,辜鸿铭问其毕业何方,言下之意当然是鄙视陈独秀的学历不高,无法跟他相比——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和《大学》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虽然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教育,但辜鸿铭在某些方面很是保守,他留辫子,并大肆宣扬男人该纳妾等老旧思想,因为教学不认真,差点被北大开除。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保住饭碗,辜鸿铭做了名为《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慷慨激昂,让人受益匪浅。
他说:“辫子有什么好笑的呀?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一条斩不断的根。只要你们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要依附于这条辫子,只不过我们不同的是,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蔑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与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李大钊这样评价辜鸿铭:“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我很喜欢辜鸿铭说的那句,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而宁静祥和的心态,能让我们看清万物的生命。
谢谢晓风残月老师的信纸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