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1年07月09号 05点 阅读 10732 评论12 点赞5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伍连德博士与伍氏口罩
最近,我看到博友老党先生发在朋友圈里的一个视频,开头就说:“你知道我们在抗疫中,戴的口罩是谁发明的吗?你知道是谁创立了我国的医学检验检疫体系吗?”
他就是1879年3月10日出生的伍连德博士。由于时光的流逝,我相信现在很多人可能是不知道伍连德的。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先驱,伍连德创办了中国医学史上很多个第一。
伍连德是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学博士;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海关检验检疫所;他以会议主席的身份,参加了在中国主办的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以及第一位被提名的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尽管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但在他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资料中,国家一栏填写的是中国。
伍连德博士
1935年的那次诺贝尔奖提名,原因在于伍连德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了传染病的伟大奇迹。
1910年冬天,一次巨大的瘟疫席卷中国东三省。成千上万的人被病魔夺取生命。患者在伴随发烧、咳嗽、吐血等症状中迅速死亡。奇怪的是他们死后全身皮肤呈紫红色。
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就是曾经肆虐欧洲长达四个世纪,造成三分之一人口死亡,令整个欧洲闻之色变的黑死病,也称为鼠疫。当时的东三省拥有着全中国最为发达的铁路网络,一旦鼠疫随着铁路扩散到全国,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查明病因,伍连德对患者尸体,进行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尸体解剖。在有着死者为大传统的中国,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伍连德只能在秘密的情况下,完成了这次解剖。然后在一台贝克显微镜的帮助下,确认了引发这次瘟疫的元凶是鼠疫。
伍连德发现这次蔓延东北的鼠疫,与以往不同。以往的腺鼠疫是通过鼠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而这次的鼠疫却能通过呼吸系统,以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试图通过大量灭鼠来消灭这种新型鼠疫是行不通的。
伍连德把这种能通过飞沫传染的鼠疫命名为肺鼠疫。然后,他果断地制定了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伍连德是第一位使用口罩来控制疫情的医生。为了避免病菌随着飞沫传染,伍连德在医用纱布中放入药棉,发明了现代口罩1.0版本的伍氏口罩。
当时,在哈尔滨参加抗疫的除了他的助理,还有被清政府聘为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的法国医师梅尼。他怀着巨大的傲慢和偏见,并不认同伍连德对鼠疫的判断,以及戴口罩的有效性。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梅尼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和病患进行接触。几天后,梅尼染病去世,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除了梅尼还有几位不相信伍连德的国外医师,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是对口罩的质疑声烟消云散。
伍连德遇到的第二个巨大阻扰,是对死者尸体的处理。他所制定的消毒、停止客运、设置病患隔离所“疑似病院”等措施,都得到很好的执行。然而死亡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伍连德敏锐地意识到那些被杂乱无章堆积在坟场的尸体,是一个巨大的传染源。
于是伍连德决定,把尸体集中火化。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连解剖一具尸体只能秘密进行,要火化这么多尸体,受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伍连德也因此遭到了从民间人士到遗老们的一致反对。最终,伍连德突破重重阻力,在外务大臣施肇基的力争下,清政府还是同意了伍连德的提议。
1911年春天,伍连德在多方配合下,将堆积在哈尔滨傅家甸坟场的两千二百多具尸体进行了火化。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中火化疫毙者的尸体。
经过这场与死神的殊死搏斗后,蔓延东三省历时半年时间,夺取六万人生命,威胁数百万人的大瘟疫,被伍连德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奇迹般的平息了。
1911年4月,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召开。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三十四位医学专家出席。三十二岁的伍连德无可争疑的成为了会议主席。
为了避免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伍连德开始致力于我防疫体系的建设,创建了我国第一批防疫机构。此外,伍连德还创建了中华医学会,以及二十多所医院和医学院。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参与创办了协和医院。
中国现代流行病学的创立者,这个头衔伍连德当之无愧。剑桥大学历史学家莫里斯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无畏、最伟大也是拯救人最多的一个医生。”
伍连德博士
当年的“疑似病院”
在检验工作中伍连德博士
当年的伍氏口罩
伍连德博士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