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广富林文化遗址掠影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1年03月21号 06点 阅读 10797 评论6 点赞5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广富林,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这片孕育城市脉搏和文明基因的故土,是上海彰显文化自信,打响上海品牌的价值所在。

        科学考古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已经普遍种植水稻,悠久的农耕史,表明了当地具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当地的纺织历史也很久远,遗址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纺轮。东周至两汉时期,当地为规模较大的聚落或城邑。

 

 

 

        广富林文化遗存,记载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见证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断壁残垣,或是深埋水土,它的存在,永远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家园。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再次走向那向世人缓缓开启的厚重的大门,怀着对先人的敬仰,轻轻地踏入这片文明摇篮的圣土,去探寻……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个大屋顶和边侧的圆形建筑内,整个展览空间均设置在水下。进入展馆,给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远古的暗示,让游客在时光隧道中体验和阅读上海这座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相传汉代时期,松江的一段千年古城墙沉陷于大泖河之中,泖水清澈见底,明代人们泛舟河上,还可清晰看见河底的千年古墙。而今将地标性的现代展示馆沉沦在水中,古今呼应,饱含着一种别具匠心的寓意。

 

 

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

        广富林文化遗址核心保护区北,有几个半埋地下,酷似破损古陶的建筑,是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也是广富林最为重要的地标展馆。馆内存列着广富林考古发现的数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的代表性文物珍品。

 

 

骨针广场

        在阙门进入后中轴线的尽头,有一个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着一根象征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较多的代表性遗物。       

 

 

古陶艺术馆

        在广富林文化展示馆,连接富林塔地宫的地下空间内,设计了一座古陶艺术馆,展示的500多件精美古陶,是由上海市收藏家协会所属夏禹古陶珍藏馆所提供。

 

 

木艺展示馆

        紫衣巷西侧的徽式建筑,是木艺展示馆。馆内收藏和陈列着众多精美的徽州古民居工艺木雕,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州建筑木雕,以各种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传播儒学,代表了江南明清时期木雕的巅峰水平。

 

 

陈子龙纪念馆

        出生于广富林的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为崇祯十年进士,松江诗派的代表人物。由他整理编辑的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影响深远。清兵攻陷南京,他组织抗清活动,后被抓捕,投水殉国。

 

 

知也禅寺

        知也法师用筹得的善款建了一座寺庙,百姓都称为“知也寺”。今天,广富林还留有知也桥、和尚溇、和尚坟等纪念他的遗迹。重修的知也禅寺,不仅设有知也法师塑像的祖师殿,还供奉着上海寺院唯一的“五方文殊”。代表着广富林深厚的文化气场。

 

 

三元宫

        三元宫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供奉的神圣,是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为的是保佑广富林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乡民一般称为“三官堂”,历代孩童在父母的管教下爱称尧、舜、禹为三公公。

 

 

富林印记

        在富林门西侧,有个形如印章的塔式建筑,是富林印记展示馆。它的设计造型,代表的是记年印鉴。室内展示的,是自1959年广富林被发现后,考古专家各次发掘研究的记事,国家和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对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命名纪年。

 

 

 

        置身在江南水乡独特的湖光山色,旖旎的小桥古建筑回廊流水、渔舟唱晚的景色中,令人流连忘返。四五千年的广富林文化,犹如一卷历史长诗,隽永优美、耐人寻味。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0 收藏 2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大海

潇洒人生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