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10月14号 16点 阅读 9787 评论7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最近读了一本散文集,是李修文写的《致江东父老》。
"江东父老",四个字,好生亲切!他们就是那些最平凡、最普通的蝼蚁众生,就是你、就是我,就是统计报表里的一个个最渺小的数字;"亲切",是因为我们已经在今天的叙事中跟他们久违了;即使出现,他们也成了概念的化身,而非有血有肉的"人"了。
书的封面上,没有现在时兴的"名人推荐",而是明明白白写着:"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果然!这本不是虚构小说的散文里写的都是一般作家不屑写也写不好的边缘人物——落魄的民间艺人、失散了孩子的父亲、过气的女演员、不得不抛弃子女的母亲、爱上了疯子的退伍军人……这些人物的命运都有些奇特,可是细数数,谁的身边没有点"奇人怪事"呢,让你感慨万千,只是大家为了防止视觉和心里不舒服,转头不看罢了。可是李修文偏偏把目光和笔触对准了他们,并且"牛不饮水强按头",用艺术的力量,逼使有良知的读者注意力和深深的同情,注入到了这些弱势群体的身上。
读了这本书,我常常会感慨:原来生活还有这么多的"另一面"呀,他们不但扩大了我的视野,还拓宽了我的思路。
作者的本职工作是电视剧编剧,听起来风光得很,可是在投资人和制作人心目里不过是一个电脑,甚至是一支笔。不断地写、不断地改、不断地推倒重来又不断地报废;被那些人骂起来还不如一条狗,哪里有什么作家的体面和尊严呀!再比如他写了一位女演员,当年风光无限,至今还在作者面前傲气十足。可是"人老珠黄不值钱",为了 让粗俗的老板投资,她贱到了极点,在老板母亲的奠礼上跪拜叩首。不料她的诚意感动了老板,他答应投资的次日,却因为经济犯罪被逮捕了,投资自然泡了汤。作者后来在电视剧里还看到过她,扮演比"路人甲"稍稍重要点的角色,再后来,她去世了,上了新闻,可是新闻上的主角全是那些来吊唁的声名显赫的人,戴着墨镜,万分悲恸的样子,你却永远不知道他们的眼眶究竟红了没有……这真是作家和演员的"另一面",不为人知的一面。资本的强大、人情的惨淡——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生活是个复杂的多面体,你看到的只是你能看到的那一面。你为它喜怒哀乐、感受感慨,你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可是上帝会发笑,因为你很可能看到的是跟本质最南辕北辙的一面。既然人的视野有局限,导致思想也有片面性,所以就寄希望那些有高度责任感的文艺家展示更多的"另一面",尽管这不容易,甚至很困难,但这不正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吗?
其实在旅游途中,观赏美景固然是目的,但我也尽可能努力去观察和发现生活的"另一面"。虽然走马观花也很浮面,但总比连"马"都没有"走"过好一点。中国很大(就别说世界了),我们居住的地方只是小小一角,上海以外的人们又是怎样"衣食住行"的呢?小县城,一条主街,丁字形的马路,灰蒙蒙的店面、表情呆滞的行人……这是刻板印象,可是现在知道了它的另一面:哪怕是四线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活法跟北上广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另一面"还有"另一面":那就是许多高楼林立的地方却因为工业的萎缩,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
说到"另一面",往往和"阴暗面"连在一起。其实并非如此。即使所谓的"阴暗面"里也蕴藏着光明的一面。江东父老虽然生活在最底层,但是他们永不绝望,总是乐呵呵地面对未来。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可怜,更不需要施舍,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尊重和理解。
作者李修文,2018年当选为湖北作协主席,荣获了茅盾文学奖里的散文奖。相对于网络的"不靠谱",我觉得还是有不少好书没有被污染,作家所写的正是很多被当代人忽略的生活的"另一面"。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不妨把"注意力"分一点给书籍,保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