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浅议工匠精神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7月27号 08点 阅读 11111 评论17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浅议工匠精神

唐德华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的热门词语。从总理连续几年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企业界、学界、媒体都争先恐后对它进行诠释、解读、宣导。如今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一种广泛共识。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在这个主张精细与质量的时代,“匠”已不再是简单的木工,他演变成技术精湛、卓越坚守、勇于探索的代名词。工匠精神不仅能使劳动者和企业发光发热,更能引领和推动产业甚至国家走向新的征程。

    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道德指引。“主持工匠”康辉、朱迅的“不自信”,告诉我们凡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商业工匠”马云的“三省吾身”“阿里巴巴做过的重大抉择,基本与钱无关”告诉我们学会责己,担当责任。以脚踏实地、责任担当、锐意进取的工匠精神面对工作,远胜过好高骛远。美国旅馆业巨头康拉德·希尔顿年轻时在一家酒店打工,被安排打扫卫生、刷马桶。他很不满,一直消极应付。一天,一位年长女同事见他刷的马桶很不干净,就亲自为他示范,并告诉他,自己刷完的马桶,有信心从里面舀水喝。这件事对希尔顿触动很大,从此他一改对工作的懈怠应付,逐渐树立起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并逐步走向成功。

    工匠精神是企业竞争发展的文化基石。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正是工匠精神最本质的体现。纵观历史,中国不乏像长城、都江堰等享誉中外的作品,即使到现在,像全聚德、格力、片仔癀、百雀羚等优秀国货仍得到大家青睐,究其原因正是始终坚持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如果急功近利、不顾长远,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打造产品,一味求快、求量,产品必然沦为“粗制滥造”,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精神源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比如,首届中国进博会上参展的庞然大物德国“金牛座”龙门铣,加工精度达到蜘蛛丝般的4微米,效率是传统机床的3倍,令中国同行望尘莫及。俗话说,机床是工业之母。机床先进与否,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准。中国要迎头赶上世界制造强国,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才能为中国制造赢得未来。

    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硬核保障。作为大国重器的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海上平台、深海“蛟龙”、盾构港机……无不凝聚着工匠们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和创新创造。这些大国重器非同小可,由成千上万个部件组成,非常先进、精密、智能。其生产过程中,加工精度往往只有几个微米。只有工匠精神才能使我们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精造和中国智造。才能使中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才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现实。

    纵观历史,拥有工匠精神的能人辈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工匠精神之于企业,是方向和目标;之于国家,是武器和利刃。只有手握工匠精神,才能磨砺出大国之器,在世界之林傲然屹立!

 

完稿于2020年7月18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