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7月15号 05点 阅读 10902 评论37 点赞6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情绪的启示
前几天,我在社区参加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活动。组织这次活动,给我们上课的朱勤老师,是我们街道的优秀心理咨询师,也是“知心驿站”心理服务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来自社区的抗疫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留学生家长、外来媳妇和心理服务队的队员。
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对情绪的认识讲起,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情绪。特别是在后疫情阶段,怎样对自身的压力进行自我减压、调整和适应。老师说,要学会与我们的情绪相处,做自己的生理医生。
情绪,没有好坏和对错,是动态的。只有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没有了情绪的障碍,一个人才能面对自己,就会产生力量和动力。
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发言,讲讲自己面对疫情,在情绪上的变化和感受。通过相互交流,大家对情绪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曾经的抑郁症患者,为我们谈谈她的情绪经历和变化。
起先,她默默地坐在我们后面靠门的旁边。她戴着时尚的运动帽很漂亮,一点也看不出是有过抑郁症病史的状况。她不想走到前面来,我自觉地把座椅转向了她。
在老师的陪伴下,她说起当年她的事业非常成功,是家里突然发生了意外的变故,自己不能接受事实,在情绪上受到严重打击后,引发抑郁症的。有一次她把自己的隐私,倾诉给了一个最要好的闺蜜,要她不要再对任何人说,结果那个闺蜜还是说出去了。从此,她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都采取了不信任、回避和抵触的做法,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因此情绪更加压抑,不能自拔,非常痛苦。
她说,针对她的病情,心理专家给她做了积极的治疗,签订保密协议,进行心理疏导。专家还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开出很多有关克服压抑、纾解情绪的书名,建议她去阅读。现在她基本上痊愈了。
她的讲述,更让我体会到了情绪对人生的影响和抑郁症产生后果的严重性。
在交流过程中,我向她提了一个关于自己的问题。我说,我工作一辈子,基本上是从家里到单位,从单位到家里,也没有所谓特别要好的朋友,喜欢独处,外出也喜欢独行;我在整个疫情期间待着家里,没有非要出去不可的情绪;我曾经对妻子说过,只要有电脑相伴,我可以一直不出门,这种情况正常吗?
想不到她仿佛没加思索地就对我说,能够独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这里没有情绪压抑的问题,因为独处不是孤僻不是孤独。独处是一种处世的能力和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也是一种艺术。
她又说有些人怕独处,喜欢热闹,好像朋友很多,实际上内心空虚。我听了以后,感到很是意外。
在这次活动的最后,朱勤老师和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同心圆的游戏。大家坐着手牵手,围成了一个圆圈,按逆时针的方向,一个接着一个,说出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大家都说了自己最希望的事情,不时地有交流,有赞扬,有共鸣,心情很舒畅,情绪非常好。
我深深地体会到,情绪对人生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我们要关心自己的情绪,也要相互关心,这是爱的奉献。让我们的社区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