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强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东坡园的遐想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6月21号 09点 阅读 10384 评论32 点赞5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常州的东坡园,我也不知游过多少次了。每次来,踏着悠扬的钟韵在石级上缓步,总仿佛看到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音容笑貌,看到他的爽朗,他的健谈,他的热情......。

  东坡园的一座小山上,立着翘檐飞角的古亭-艤舟亭。苏轼多次来常州,在这儿系舟上岸。我每每走到这里,总觉得亭台的幽荫里苏轼在漫步,他的步履是稳健而轻快的。当月辉从古树的疏影里筛下来,又仿佛见到苏轼在艤舟亭里赏月小酌,同饮的还有一位书生,分明是苏轼的好友孟震吧,他们在斑驳树影下谈笑风生;后来送别好友孟震,还写过“转向三茅乞灵雨,半篙流水送君行”的诗句。苏轼高高个儿,脸是长方的,穿戴随和,总是敞怀袒胸的。这也许是他流放黄州时耕过田,酿过酒,和农民相处和谐,养成了这种随和,不拘小节的习性吧。

  当年苏轼从海南流放归来,常州人都涌到艤舟亭来,运河两岸站了黑压压的一大片。谁不想见见这位当世的文豪呢?谁不想见见蒙受朝廷不白之冤的东坡居士呢?苏轼也激动不已,便由船舱内跨出来,伫立船头,向大家拱手致意;天气热,他竟忘了整衣,袒露着胸膛,微裸着肩膀,脸都激动的红了起来......。

  苏轼晚年决定到常州来定居,是想离朝廷远远的,在书香气很浓的常州过几年安静清闲的生活。要不是苏轼身患重病,是可以写出更多的诗文来的,以答谢常州父老对他的深情厚意。

  我这么遐想着,沿着一条逶迤的石级缓步向运河边走去,我忽然觉得这条石级是当年苏轼上岸的石级,也是后来他的徒孙黄景仁走下坡去的石级。我想起黄景仁的两句诗确䂽石穿履,萧疏树碍眉”。那是历史悠悠地流动。我足上穿着旅游鞋,不必担心磨破鞋底了......。

 

 

 

 

东坡园门楼。苏轼(别称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苏轼曾多次到过常州,最后终老于常州。

 

 

 

 

东坡园地处常州市区东部。系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泊舟于此。他送别好友孟震,也在这里水边,还写过《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给东坡园增添了风韵姿色。

 

 

 

 

 

舣舟亭位于东坡园山顶,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曾题"玉局风流"匾额。

 

 

 

 

 

雕塑名称:苏轼,苏东坡。曾多次到过常州。其中一次是1073年,他从杭州途经常州去镇江,曾在除夕孤舟野宿城外东郊,并作〈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一首

 

 

 


 

我已有好长时间不到这里来漫步了。今天在苏东坡雕像下留影,我仿佛看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动人场面,那次常州人倾室空巷,欢声笑语的人群都涌到艤舟亭来,欢迎苏轼来到常州,

 

 

 

 

 

为纪念苏轼,在大运河的半月岛中央,矗立了主建筑"仰苏阁",还建了苏东坡的雕塑像和大江东去的词牌。

 

 

 

 

 

词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层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写于1082年。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这首词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超越和解脱。还记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吗?诗人旷达的个性里似乎还透出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闷闷不乐的心情。而事隔四年后,诗人却将那种心情一并扫去。诗人这几年中又经历了那些事情,让他变得浑圆与成熟了呢?

 

 

 

 

苏东坡目光深邃的独特神韵通过一系列雕塑语言的运用, 使人物的笔底豪情,胸中狂澜得以栩栩如生地再现。(此雕塑,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意蕴。)

 

 

 

 

仰望,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轼在常州时的洗砚池。该池长1米,宽0.5米,深0.5米,以青石凿成,是苏东坡晚年洗涤笔观之处。

 

 

 

 

 

东坡园中心有一水池,池边有龙亭,造型奇特,是亭榭结合的建筑。龙亭南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

 

 

 

 

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在此上岸。

 

 

 

 

这就是苏轼停船的码头。为纪念北宋大文豪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舣舟亭。

 

 

 

 

东坡园内,只见白墙分隔,山石对景,洞门作框景,层次有致,呈现出我国古典园林风格。

 

 

 

 

 

双层长廊环绕,湖石假山,参差错落,疏朗有序。狂草的笔墨在此呈现。

 

 

 

 

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苏轼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东坡园,每次来,总仿佛看到北宋大文豪苏轼的音容笑貌,看到他的爽朗,健谈,他的热情......。

 

 

 

 

走出东坡园,在曼妙的记忆里感受着苏轼的故事,或是聆听常州历史的变迁,品味苏轼独属的文学成就与魅力。

文/摄影 国强

2020年6月21日晨

 

念奴娇•赤壁怀古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国强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国强

广交朋友,快乐生活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