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5月20号 05点 阅读 10863 评论13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五老话“四史” 薪火迎百年丨
成纪昌:从万康宏酱园走上革命道路
前 言
今年以来,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学习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热潮。回眸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我们很难忽略掉一个群体——那些自年轻时代起就将个人安危、荣辱和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繁盛紧紧相连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简称“五老”),他们为民族独立而抗争,为国家建设而奉献,为人民富强而探索,为民族复兴而奋发,是存在在我们身边的一部又一部活的历史。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转眼建党已近百年。即日起,区委老干部局、区档案局开设“五老话‘四史’ 薪火迎百年”专栏,为这些曾历经沧桑,如今欣逢盛世却初心不改的老人们提供一方抚今追昔,直抒胸臆的园地,也让我区广大青少年学生、青年干部这些革命事业的后继者,从他们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什么是“四史”?为什么是“四史”?,让我们跟随五老的讲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成纪昌,1929年生,浙江宁波人
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 年进入红色据点上海万康宏酱园店作学徒并加入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
黄浦区工商局党组成员、处级调研员
万康宏酱园是宁波商人张逸云在上海开的四座酱园之一,总店位于西藏中路596 号,解放前是上海酱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分店最多时达14 家,总店、分店职工共有100余人。
地处闹市区的万康宏酱园不仅招牌亮、名号响,而且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酱业职工运动“红色据点”。1927 年成立了酱园工会,同年又建立中共酱业党支部。在党组织强有力的领导下,万康宏酱园地下党员带领全行业职工,在反压迫、求解放的洪流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成纪昌就是其中的一员。
成纪昌是一个贫苦家庭出生的孩子,父亲没有固定工作,为别人做衣服,母亲给有钱人家当佣人,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因为穷,没钱读书,他小学没毕业就只好独自外出谋生。1943年,年仅14岁的成纪昌来到上海,通过亲戚介绍,在万康宏酱园店当学徒。他也正是从万康宏酱园开始,一步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且听成老将这段红色记忆娓娓道来……
『当时我在万康宏酱园总店工作,酱业党支部正好设在我们店内。就这样,我开始接触中国共产党。同事王乾德(时任酱业党支部书记)对我进行政治思想觉悟和阶级觉悟等方面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明白了穷人为什么这样苦……他还经常借给我进步刊物和杂志,我看到夏明翰烈士事迹后很受触动,对我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影响很大。王乾德还动员鼓励我参加进步社团“益友社”,启发我入党。1948 年11 月,在王乾德同志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一个外围组织——“上海职业界协会”(简称职协)。入会后,我表现积极,接收上级党组织交来的文件翻印后到各处散发,团结群众,吸收一些进步青年和积极分子参加“职协”,一起开展地下革命斗争。』
成纪昌在酱园店工作时期的照片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到处迫害、镇压进步人士,整个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参加了革命,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从一开始就作好了各种思想准备。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亦如夏明翰烈士说过的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对我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万康宏酱园这片红色沃土上,逐渐孕育出了新生的革命力量。党支部领导酱业工会在万康宏酱园办图书馆、办夜校、职工业余进修学校,会同酱业同业工会解决学习场地问题。利用“益友社”等组织形式,建立了广泛联系酱业职工的群众网络,组织引导酱业职工上进修班、自修班,读夜校,提高文化知识,把广大职工牢牢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从中发现、挖掘并培养与考察积极分子,增强党组织力量。从1948 年秋算起,到上海全境解放,中共酱业党支部前后分三批发展了19 名中共党员(包括成纪昌在内),党员总人数达到24 名,其中万康宏酱园总分店的党员数占了近半数。
成纪昌后来参与编写的《上海酱业职工运动史料》
1949 年1 月1 日,毛主席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曾发出“上海准备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指示。随着成老的讲述,我们的思绪被带到了上海解放的那段岁月……
『党支部传达上级指示后,大家非常高兴,认为经过长期稳蔽战斗,终于可以拿起武器与敌人干上一仗了。我们万康宏酱园店在闸北止园路上的酱园工场占地面积很大,老板却不常来,员工也不多,主要都是各种坛、缸、瓮、盆、桶等,可以用来藏枪支弹药等武器,比较隐蔽,还有很多可依靠的积极分子,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与其他两家酱园店一起作好了武装起义,战斗到底的准备。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又收到了市委的新决定:根据局势的发展,原定的武装起义计划取消,党中央明确指出,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解放上海,上海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破坏,保护工人、机关、学校,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维持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这是最好的里应外合。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开始转移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建立人民保安队以及恢复生产、维持秩序等方面。支部贯彻上级指示,讨论有关“应变”问题,从储粮应变发展到反遣散、反掠夺、反逃跑的护店斗争。经过讨论,工会率先通过了建立酱业防护团的决议。紧接着,我们向酱业同业公会提出了“应变”问题的劳资双方协商,得到支持,决定劳资联合组成防护团,共同开展护厂、护店活动。』
据成纪昌回忆,当时,酱业党支部共有24 名党员,大家进行分工,以行业为单位,将全市20 个区划分成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西南区六个大块,并成立酱业大队,由王乾德任大队长。大队下设六个中队,每个中队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二至四名。党支部全体党员与酱业大队全体成员一起,共同完成迎接上海解放的任务。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依靠近200 人的骨干力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职工充分调动起来。到1949 年5月初,酱业防护团成员已达到2000 多人,群众基础相当好。
『当时我负责的是中区(含黄浦、新成、老闸,由朱旭智任中队长,我担任副中队长),利用《酱报》大量版面做宣传,统一由中共地下党印制传单样张,专人收下后再秘密翻印,刻蜡纸、推油墨、搞印刷,从而形成包括《告上海人民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内容的宣传品和传单,按照事先踏勘好的地址与门牌号码,穿梭于大街小巷,有针对性地向各个商店逐一寄发或投递,积极宣传我党我军的方针政策。虽然这项工作十分危险,任务相当艰巨,但同志们毫无怨言,干得十分起劲。我和队里同志在发传单前一天晚上,先收取后刻印好宣传材料。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我们化装成报贩,悄悄地把这些宣传品和传单一份份放在报贩送的报纸里夹好。我们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把传单送进了许多商店的店门和住户的门缝或报箱,每次都胜利完成任务。我们以此向各个商店的资方及广大职工开展我党我军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面宣传教育,收效十分显著。』
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人民保安队臂章
『1949年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开始。5月25 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全部解放。我们酱业防护团也和其他护厂、护店团体一样统一名称为人民保安队,戴上全市统一的“人民保安队”臂章,与市人民保安队一起维持秩序。在交通恢复的情况下,我们还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商店开门营业,保障市场供应,为稳定人心和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