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上海话里的趣味和智慧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5月19号 07点 阅读 11973 评论7 点赞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海话里的趣味和智慧

王胜扬

 

    这几年,许多人建议要保护和传承上海话,我十分赞成。深入到具体的方面,觉得上海方言中一些太陈旧、太冷僻的词句,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淘汰;而能够体现地方特色、体现上海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表现上海人独特智慧的方言,不仅要保护传承好,而且还要不断地创新。因为只有适应时代、引领时代的语言,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比如浦东一带,有句农村口头禅叫“粳(gang)里不着糯里着”。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就先要从普通话里使用的“大(da)米”的概念讲起。普通话的大米粗分起来,至少有三种米:籼米、大(du)米和糯米。上海郊区种的水稻,基本上就产这三种米。籼米和大米因为吃口比较硬,统称“粳米”,而包粽子、做汤团的糯米因为吃口比较软糯,就叫“糯米”,所以上海农村方言里就有了“粳里不着糯里着”的讲法,这句话的含义与普通话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是一个意思,既表明乐观的处世态度,又显示了要把事做成功的坚定,而且还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再比如缝制衣服的针,上海人称之为“引线”,上海话有句俗语叫“引线没有两头尖”。这句话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引线,它只能有一头是尖的,另一头必须留个针眼,把线穿在针眼里,才能缝衣裳、钉纽子。“引线没有两头尖”这句话使用的环境,大部分是用来批评在有利益的事情上两头都想占便宜的人,用这个比喻告诉他们,要想在事情的两面都占到便宜是不可能的。一个朴素的比喻,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上海劳动人民的智慧。

    “求得风静吃麦焖”,是上海农村的又一句方言。年纪轻的朋友可能没有吃过麦焖,不知道麦焖是什么东西了。其实,麦焖就是炒麦粉,就像炒蚕豆、黄豆一样,把麦粒先放在锅里炒熟炒透,然后磨碎成粉,再往麦粉里加点砂糖拌和,炒麦粉就成了甜咪咪、香喷喷的麦焖了。五十多年前,麦焖还算得上是上海农民家里自己制作的一道点心。不过,上海的麦焖稍微有些特别,它一般是用元麦做的。

    元麦也是一种麦子。多少年前,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农村都种麦子,麦子分为大麦、小麦和元麦。这三种麦子有各自的用处。大麦是用来喂鸡、喂鸭、喂猪作为饲料的,小麦可以加工成面粉,制作为各种各样的食品。而元麦既可以炒成麦粉做麦焖,也可以作饲料或者酿酒。

    在上海地区种植元麦,产量比大麦、小麦要低。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们国家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生产和供应问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及江南地区不再种植包括元麦在内的任何麦子,麦焖渐渐从农民家庭里消失了。

    那么为何要“求得风静吃麦焖”呢?因为元麦在锅子里炒熟磨成粉后十分干燥,碰到有风,麦粉会被风吹散开来,所以吃麦焖一定要在风静的地方吃。这句上海方言的意思,跟普通话的“树欲静而风不止”联系在一道理解就比较准确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是告诉你现实生活里的事情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而求得风静吃麦焖的“求”字,则表达了农民朴素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农业风调雨顺,风静了好吃麦焖,太太平平过日子。

    用形象的比喻来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道理,可以说是上海方言的一个特色。譬如“额角头碰着天花板”。天花板等于是房子里面的屋顶,额角头怎么能碰得到天花板呢?我们的前辈就创造了这样的句子,来比喻人的运气。这句话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既可以表示真的碰到了好运气,也可以表示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句子,上海方言中还是不少的。“睏扁头”,是形容人胡思乱想,痴心妄想;“戴高帽子”是指拍人马屁而且别有用心;“爬格子”是形容写文章人的辛苦;“连档模子”是讲人暗地里串通一气;“一张嘴巴两层皮,翻来翻去全是理”,是形容人特别能说会道,而且有点胡搅蛮缠。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类似一道菜的名字,叫“烂糊三鲜汤”。对三鲜汤大家都比较熟悉,不管汤里放什么菜,都要求汤水必须清爽,所谓“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现在三鲜汤前头加了“烂糊”两个字,就是另外的味道了。上海人家庭里是有一道菜叫“烂糊肉丝”,里面是要用菱粉来勾芡的。本来要求清清爽爽的三鲜汤加进了烂糊,可见得有点不伦不类、不三不四了。“烂糊三鲜汤”就是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干净、做人不地道的。

    我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大人们议论到社会上一些为人不正派的现象时,就一句:“什么人哪!烂糊三鲜汤呀!”接着对话的两个人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