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3月25号 08点 阅读 10163 评论24 点赞4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远足的回顾
故乡行(A)
站在岱山磨心山上眺望,远处右上岛后面隐隐约约的是秀山
父母一九七零年代中期先后故世,根据老人叶落归根的思想,在八十年代初落葬于岱山县秀山乡三礁村“岙里”的村后南浦岗与北浦岗的交汇处。
思及父母养育之恩,也正好有点空余时间,于是在2000年3月22日,带儿女回乡祭扫父母大人墓地。
这是进入2KY年的第一次故乡行。搯指算来,自1956年迁家上海至今已经44年。人生虽然短短两个弹指间,可世事变化巨大。1982年执行大村并小村政策,12月31日户口还在 “三礁岙里”者每人二百元户口迁移费。族人慢慢地离开生我养我的“岙里”,自此小山村开始荒芜,田地虽杂草丛生,山坡却林木苍翠。
2000年,上海的汽车渡口设在金山县石化城附近。汽渡船线路走向是上海金山——舟山干揽镇西码头——岱山高亭。午后出发,汽车上渡船(登陆舰)后,停好车,乘客必须离开车子在客舱休息。渡船在大海中航行,乘客在客舱收看电视、打牌、聊天、嗑瓜子消磨辰光。
日落西山之际,汽渡船总算到达高亭码头。
听说《小毛饭店》生意不错,一探究竟。老板推荐深海鲳鱼,看上去个儿有面盆这么大。咋吃?老板说斩前面部分清蒸如何?一尝,鱼肉质地绝对差劲,与东海白鲳有天上地下之别。
小时候听老人说,家乡渔民出海捕鱼时,东海四大鱼类中,渔民只吃鲳鱼,其原因是鲳鱼肉质特别细嫩。那年月,捕鱼船小,出海数日预备不了多少蔬菜,故而拣“下饭”对口的吃。
岱山是渔港,滨港路上几十家夜排档,上百只蓝白红相间的帐篷紧贴大海一字长蛇阵排列,仅仅是三月份吃客已经人流爆满。幸亏是侄外孙女隔天预定了一桌,熟人就这点好,不用点菜,满台子的海鲜店家已经安排妥当。
旁桌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兴趣满高,边喝边唱。年轻歌手穿梭店堂内,10元一首,你也可以自己高歌一曲发泄一下酒精。那位老师唱毕,大家拍手起哄。小儿也和了一首,第一次感到儿子的歌喉还不错,小青年都喜欢港台歌曲,我是跟不上节奏喽,还五音不全!
夜排档门口站立几个擦鞋工,吃客只管大快朵颐,很少有人顾及他们的存在。我扬扬手,过来一个擦鞋匠让我坐在门口,老板娘见了,赶紧丢下两块钱,什么也不说就走开了,讨口饭吃也总不易。
岱山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由于交通不便,上海各家旅行社好像没有岱山游的旅程,只有私家自由行,就像华东师大这些老师一样。时间有限,我只攀登了磨心山景区,到过鹿栏晴沙一观。
鹿栏晴沙沙滩几近黑色,铁板沙的硬是特色外,现在不是旅游季节,渺无人烟。名气自比不上普陀山的千步沙与百步沙,即使与秀山的头尾连成一线的九子沙滩、三礁沙滩、吽唬沙滩比较似乎也有不足之处。对像我出生在大海边的人来说,吸引力更是不足。
磨心山在侄子家工房后面,一路爬山有点吃力。山上有庙宇、有庵堂,人不多,很清静。极目眺望能见岱山全景,倒也一乐。站在寺庙道地(广场)上隔海相望,南面即是秀山岛——我的故乡。
去秀山岛还得摆渡,渡船是由八十年代前舟山定海——上海十六铺——舟山定海三天两头班的夜班船801轮改建。岱山高亭码头到秀山海岙码头航程也就廿分钟左右。
侄外孙女打电话给她本家(俞家)的阿姑叫来两辆出租到码头来投接客(当时秀山还没有汽车摆渡,只能在本岛做生意),送到三礁村岙里水库旁。我们一行人进村,爬山。山本无路,阿大预先请人用柴刀劈出一条羊肠小道,手脚并用方才到达墓前。墓地旁边野果“夹贡”(音,覆盆子一类的果子)开满了白色的小花,在风中轻轻点头。成熟的“番(Pan)茶”挂满了树枝,没有了人迹的山坡上,果子只能自生自灭,便宜了欢唱的小鸟们!
祭拜了父母墓地下山,又去阿嫂墓地祭祀一番。见“第三份”屋后原有的一块金橘林上,金橘小而稀少,鸟儿也不待见。碰到八十多岁“拐僵”老头,现在就他一个人坚守在小山村。脚摔断了,儿女也不来照料,菜自己种,有的是土地,粮么,偶尔跷到下三礁村去买一二。也挺可怜的,给了几十元钱。
侄子、侄女陪着走到下三礁。我也就怀旧的心情,东看看,西瞧瞧。我们走在“兰九线”路上,碰到侄女阿二年轻时担任团支部书记时的三礁村领导党支部书记,询问起三礁村的那条老路,她说陪我们一起走走、看看。来到海边,站在三礁沙滩海岸线的北侧,观望大海,讨论着咱最喜爱吃的一种海洋生物,“触”。声音惊动了屋内女主人,开门来看。
故乡遇亲人,侄女阿大介绍说:“是杏花姑婆的女儿。”哦,是我阿姑(堂房)的女儿,顿时想起1968年春节回乡,父亲曾带我去过阿姑家吃过一顿午饭。当年乡下很穷,一锅子饭有半锅子山芋干,阿姑、姑丈自己半碗是米饭半是山芋干,让我们父子俩吃白米饭的场景。
女主人,那个表姐邀请我们吃午饭,哪能呢,礼物都没有准备,而且还七八个人。阿大婉拒,让女儿电话俞家阿姑出租车来三礁村接,回岱山。
阿六家吃罢午餐,侄子、侄女团团围着,闲聊乡下过去的情景,说不完话题,时间飞快过去。傍晚前摆渡去舟山,探望阿哥,侄女阿二讲陪着我们去舟山,她已经在舟山买房定居。依依不舍告别后辈,侄子阿平送我们到岱山高亭码头,约定明年再见!
我们还会再见的,岱山!
岛上山区雾气重,一般午后才能消散:
山坡上,叔伯姐妹在阿爷阿娘墓前留个念想
身后是“第三份”残留的房屋、马鞍山及山前小水库
三礁沙滩,三礁村因海中有三组礁石而得名。左手山脚后面是吽唬沙滩
阿六家留张合影。左起阿平、阿大,右起阿二、侄媳妇、阿六。房子装潢得像船舱
阿二、阿平到岱山客运中心送别
舟山西码头
普陀山
感谢梦在夕阳老师提供的信纸!
2020-3-22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