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爱晚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博文】岳麓揽胜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3月23号 11点 阅读 10067 评论6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岳 麓 揽 胜

 

 

文/编 相约爱晚亭

 

 

 

 

 

岳 麓 山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游览区面积553.3公顷,最高峰海拔300.8米,山涧幽壑, 树木葱翠,风景幽美。岳麓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之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3亿余年。山顶云麓宫保存下来的一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是对岳麓山山川形势的绝妙概括。

 

 

岳麓山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直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中。前有凤凰山、玉屏山、天马山;后有桃花岭、绿峨岭;南有金牛岭;北有圭峰。这些小山依附在它的周围,势若众星拱月,浑然一体。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群峰朝拱如骏奔”诗句,写的就是岳麓山天然雄浑之势。岳麓之胜在山川。这里群峦叠翠,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林壑幽美。山中植物达977种,其中,罗汉松为千年名木。银杏、枫梓、松栗,虬技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岳麓山与城市毗邻,自汉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千百年来游人不绝,因而名胜古迹遍布全山。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有古代四大书院之冠的岳麓书院,还有云麓宫、爱晚亭、白鹤泉、禹王碑、清风峡、望江阁、步虚岭、飞来石、自来钟、响鼓岭、蟒蛇洞、舍利塔、笑啼崖、穿石坡等,这些名胜古迹,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使游人流连忘返,琢磨玩味。

自唐以来,许多著名诗人,学者以及社会名流,都有称颂岳麓山的诗文,或在山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伟大诗人杜甫漂泊潭州时,写了《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佳作,以“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塔级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等诗句赞颂山中殿宇的宏伟和环境的清幽。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在《麓山寺碑》中评述该地“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万家,带江千里,玉水布飞,石林云起。”宋代书法家米芾专程来此观摩《北海碑》,碑侧尚留有他的题记。

 

 

岳麓山有许多革命先驱的墓葬。这些茔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庄严肃穆,黄兴、蔡锷墓则是其中最巍峨雄伟的两座。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左方的小月亮坪,塔形碑柱直顶蓝天,上嵌铜铸“黄公克强之墓”碑文,护以铁石栏杆。墓的右下方,即黄兴墓庐,已修葺一新,室内陈列着黄兴生平事迹图片。蔡锷墓在白鹤泉之上,碑柱上嵌有铜铸“蔡公松坡之墓”的碑文,墓有石栏围护。自鹤泉下有蔡锷墓庐,并有介绍他生平事迹的图片陈列。这里又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常来岳麓山聚会,留连于爱晚亭、清风峡等处,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岳  麓 书 院

中国书院制度自唐末兴起以来千数年之久为世人举目。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岳麓书院坐落在长沙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为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冠。书院之前,东晋陶侃在这里建杉庵,唐代修道林精舍于此,裴休、杜甫、沈传师、刘长卿等都曾在此开舍结庐。张也爱岳麓山川之胜,栋宇之宏,流连不舍。直至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潭州知州朱洞采纳刘的建议,由官府投资创办。1001年(咸平四年),又由知州李允则向朝廷请以国子经籍。1015年(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书院因之名声大振。宋室南渡后,书院罹遭兵火。后于1131年(高宗绍兴元年)修复,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在书院主持讲学期间,书院规制一新,学生达1000人。当时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道林寺在书院左,为唐宋时长沙名刹,今不存),更有“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是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史籍上还把岳麓书院称为“潇湘洙泗”,将它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提。1276年(恭帝德佑二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1286年(元世祖至二十三年),郡人学正刘必大才又重建。此后,数经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1662-1720)年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康熙以“学达性天”四字赐给书院。乾隆(1736-1795)年间,又重振旧观,奠定了现在书院的规模,乾隆皇帝亦赐书“道南正脉”匾额。使这所古代高等学府得以保持其历史源流而不断,封建帝王的关注和题额、赐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书院由讲堂、文昌阁、六君子堂、十彝器堂、半学斋、赫曦台、山门等主要部分组成。书院大门保持着旧日的“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和“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十分显目。讲堂又称忠孝廉节堂,是书院的核心建筑、正厅两边是朱熹的“忠孝廉节”手书石刻,每字高1.6米,宽1.2米,两廊的正面是乾隆时御史欧阳正焕所书的“整齐严肃”4个大字石刻,使人肃然起敬。

 

 

文昌阁在讲堂之右,旧制书院生员凡应考得中及第者,均题名于阁内,成为书院的荣誉。阁前现存一块屏风,上嵌“岳麓书院”石刻,相传是宋真宗皇帝的手迹。湘水校经堂为1837年(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抚吴荣光所建,现存他所书的木刻堂额一块。六君子堂为祭祀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等6人而建,因这6人是创建或修复岳麓书院最有劳绩的人。半学斋位于书院进门的右侧,是五开间一进的旧式房屋。“半学”一词取自《尚书?说命篇》“惟教半学”一语,意为半教半学,教学相长。半学斋为历代书院山长、高等学堂领导人居住所在。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通过杨昌济老师的介绍,寄居于此。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

 

 

 

爱  晚  亭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风峡的小山上,为一重檐八柱方亭,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山长罗典所建。爱晚亭与北京陶然亭、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成林,春时青翠,夏日清凉,深秋枫叶红艳。相传清代诗人袁枚游览麓山清风峡,取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提议改“红叶亭”为“爱晚亭”;据记载,湖广总督毕秋帆正式改红叶亭为爱晚亭。

 

 

爱晚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一九五二年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亲笔题书。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亭前石柱刻对联:“出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发行了《中国名亭》特种邮票一套4枚,共记录了中国的4大名亭。开张票即是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毛泽东亲笔题名而闻名天下的长沙爱晚亭。其余分别是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闻名的江西琵琶亭,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闻名的浙江兰亭,以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闻名的安徽醉翁亭。

 

 

岳麓山虽不是很高,但景区内山势纵横、连峦迭峰、气势雄浑,清人黄道让赋诗赞曰:“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山中景色因时而异、变化万千。“乍晴则岩壑分明,欲雨则烟云翁郁”。春天,百花吐艳,鲜嫩欲滴;夏日,浓荫覆地,静谧清幽;深秋,层林尽染,酡颜若醉;隆冬,银装束裹,琼瑶满枝。主峰禹碑峰海拔3OO.8米,秀如明珠。登峰远眺,心旷神怡。但见湘江如曳帛带,桔洲浮碧江心古城新廊尽在紫气青烟中。清风峡、步虚岭、飞来石、蟒蛇洞、笑啼崖、穿石坡等自然景观如珍珠一般散落在群山的怀抱,高低错落,曲突盘亘,即有大山之峻阔,又有名山之深幽。名泉溪涧随意点缀其中,如琴弦一样弹奏着悠扬的乐曲。身处此山中,让人疑入仙境,浊世红尘的喧嚣与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大自然用一种充满活力的美,轻轻将你的心灵拨动,你会听到生命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脆生生的,让人产生一种长相厮守的渴望。

 

 

岳麓山不仅以风景秀美著称,更以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名扬于世。这里有被誉为“潇湘洙泗”的千年学府;有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有被道教称为“第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的云麓宫。这种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格局,是岳麓山最独特的人文景观。历代文化名人、思想巨子、得道高僧、骚人墨客均在此留下足迹。陶侃、马遂、裴休、刘长卿等,在此开舍结庐、吟诗论文,伟大诗人杜甫漂泊潭州时,在此写下了“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奇丽诗句,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写的《麓山寺碑》,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后人赞之为三绝碑,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专程来此观摩,碑侧仍留有他的题记,朱熹、张栻岳麓会讲,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至今令人仰慕的千古佳话。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到岳麓山,会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

 

 
鸟  语  林

长沙岳麓山风景区内的鸟语林占地40亩。园内征集了中外珍稀鸟类近400个品种约10000只鸟,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红腹锦鸡等,还有国外的金刚鹦鹉、黑天鹅、鹈鹕、火烈鸟等珍稀鸟类2005年五一节前夕鸟语林从东非引进了火烈鸟、从马来西亚引进了双角犀鸟、冠斑犀鸟,从印度引进了八色鸟,从四川、黑龙江等地引进戴胜、白鹳、白羽吸密鸟等珍稀鸟类。鸟园注重园林造景艺术,突出鸟类表演,融驯养、保护、繁殖、观赏、科普宣传为一体,是湖南省唯一的大型鸟类观赏、鸟艺表演乐园。漫步鸟语林,既可尽情观赏自然环境中五彩斑斓的珍禽异鸟,增长知识,还可观赏鸟艺剧场诙谐的鸟艺表演,又可感受亲手喂鸟的乐趣,真可谓“走进鸟语林,不乐都不行”。

 

 

“青山有幸埋忠骨”。辛亥革命后,不少仁人志士的遗骸长眠于此,这也是岳麓山的一大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黄兴、蔡锷、蒋翊武、刘道一、陈天华,辛亥光复湖南的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同盟会重要成员姚宏业、禹之漠,著名学者杨树达及大批阵亡将士的公墓,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已与岳麓青山溶为一体,是岳麓山文化浩气长存的一个篇章,是碧血丹枫美景中最具有忧国忧民的感情色彩的一页。

 

 

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双壁辉映,折射出岳麓山持久不变的魅力。“天人合一”这一古代哲学家所苦苦追求的最高境界,对于岳麓山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麓山的风景名胜,即使在眼界如此开阔的今天,也仍然有它的独一无二性,那么,到岳麓山一游,就必定会有所收益而不虚此行。

 

 

文章原创于 2005.5.28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