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康康茶室:文豪云集的景云里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1月28号 05点 阅读 10777 评论20 点赞3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康康茶室:文豪云集的景云里

 

       

       

       在“现代文化重镇”的多伦路上,有一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弄堂——景云里。这里曾居住过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和学者,故被人们誉为历史文化名里。
       这是一条貌不惊人,一式砖木结构三层普通石库门住宅的弄堂。建于1925年,房屋外型仿欧州联排式条状住宅。外墙立面红砖嵌灰墙,两坡顶屋上覆盖着青色黏土平瓦,其简洁明快的风格颇具海派建筑特点。每个住宅的围墙的大铁门装于一侧,有庭院可供植树和种花。中国著名作家和学者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都在这里居住过。

 

       

       景云里4号里的大江书铺是陈望道先生在1928年创办的。是一家以出版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店,是当时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和场所。1927年5月全国影响最大的<小说月报>的主编叶圣陶先生搬进景云里11号。在这里茅盾的第一部小说《幻灭》,巴金先生的处女作《灭亡》,丁铃的处女作《梦珂》,戴望舒的《雨巷》,沈从文的《在私塾里》和朱自清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荷塘月色》都在这段时间经叶圣陶之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在编稿之余,叶圣陶在景云里的11号里创作了他的长篇小说《倪煥之》。

 

       

       1927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先生秘密住在景云里11号甲。因遭通辑他深居简出时间达10月之久。在苦闷和仿徨中创作了《蚀》的三部曲,成了中国文坛上的巨星。在第二年的六月,告别母亲和夫人东渡日本。这里的三楼又成了冯雪峰的住宿。叶圣陶先生经常到这里看望和照顾茅盾的家人。

 

       

       景云里的23号是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在1927年10月到上海后第一个同居的寓所,开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共同的战斗生活。当时周建人住在景云里10号,后鲁迅又搬入隔壁的17号。冯雪峰经常陪柔石到17号看望鲁迅和夫人。在这里和鲁迅一起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和左联的筹备工作。

 

       

       柔石十分敬重鲁迅,专门搬到景云里,每天聆听先生的教悔,创作了《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佳作。并创办了《朝花》社担任《语絲》的编辑。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这里也是柔石在上海的唯一寓所,直至他光荣牺牲。
       如今景云里石库门风貌依旧,“景云里”三个石刻的字也已模糊不清,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仍不可动摇。它留下的巨大贡献永远铭记史册。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