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

【原创】戏剧感的“假装上班”

字体调整: | |

(图片来自网络)                       

 

    “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而近年来,却出现一种戏剧感的“假装上班”。

    “假装上班”,就是那些处于“职业空窗期”的人群,当然主要是年轻人,有的是为了应对父母的追问,恋人的催促,朋友的疑惑,也有的是备考创业却找不到安静空间,甚至仅仅是为了解除自身的无聊。他们花少量的钱,寻找一个临时的“落脚点”,假装天天去那里上班。

    于是,一种“新业态”应运而生。据说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哈尔滨等地,“假装上班公司”悄然兴起。此类“公司”有的设施还很“健全”:前台、办公室、工位、接待室、健身区、食堂等基本配置一应齐全,提供WIFI,公司网页、电子信箱等等,甚至还有“企业微信”、公司“员工”微信聊天群等等。“假装上班公司”自知名不正,言不顺,因此有的没有工商注册,也有的用其他名字或方式(如咨询信息公司等)登记注册。

    那些“假装上班”者,天天很“忙”。忙得家人高兴,朋友放心。忙得自己心情舒畅,但就是没有收入进账。

    这真是当今社会上新出现的戏剧性一幕。
    我认为,对这些
“假装上班”者。社会应当关心他们。从他们的“忙”,说明他们不是心甘“躺平”,不思进取的人。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职业帮助与指导,让他们突破当前的困境,走入有前途的职业之门,他们会对社会作出一份贡献,自己的人生路也会更为平坦。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8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8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5-08-31 21:54:06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人大量下岗时,一些人拉不下脸面,也有每天拎着包假装上班的。

    举报

  • 杨克元2025-08-31 16:58:17

    “假装”背后是进取,“上班”面前是要强。假装上班,并非消极,是应对压力的生存智慧。

    举报

  • 小老王2025-08-30 17:35:57

    政府能否引导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假装上班公司,做成职业培训和关怀这些假装上班的人。

    举报

  • 书虫2025-08-30 17:16:29

    老师善于发现社会问题,提出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职能部门与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突破难关,开创新局面!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