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贵州旅居避暑笔记之六: 错过六月六,邂逅篝火会

字体调整: | |

 

贵州旅居避暑笔记之六:

错过六月六,邂逅篝火会

 

繆新亚

 

 

       话说由三十多位八旬老人组成的,去贵州旅居避暑的老人团,他们是在七月一日抵达贵州黔西南贞丰县贵峰酒店的。出发前,谁也没有看过黄历——他们选择七月一日出行,这样的安排,只想让自己的旅居避暑日子,凑个整数——两个月(7.1——8.31)——既避过上海的暑热,也好算一点。老人谁也不知道今年的六月三十日是农历六月初六,他们更不知道“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而贞丰的“六月六”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六月六“的盛大庆典就在他们入住酒店边上的布依广场举行。错过,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他们。

       ——有些错过,只要补上,就圆满了;有些错过就永远错过了——就像山里的风,吹过了,就再也抓不住了。

 

 

       错过,就会懊恼,错过本身不可怕,只是懊恼的最可恶之处,在于它从来不是独来独往的。当别人告诉你:"你错过不该错过的的事情"了,那懊恼就像浇了油的炭火,轰地窜起老高。懊恼这东西,向来是后知后觉的。事情发生时,人往往懵懂不觉,待到明白过来,早已错过了。懊恼便在这时悄然爬上心头,起初不过是一丝隐痛,时间长了,渐渐变成心上的一块无法褪去淤青——长时间隐隐作痛。

       这次错过“六月六”的发现,是老人团中一位多嘴的老人与酒店一位多舌的服务员阿妹——本来谁也不知道我们错过了六月六的节庆盛典,就是那位多嘴的老人,看到酒店撤下废弃的一块指示牌,上面写有“参加’六月六’庆典贵宾报到处”的指示牌,便多嘴向酒店一位布依族服务员阿妹随便问了一句:“六月六庆典是怎么回事儿?”谁知哪位布依族阿妹多舌,竟一本正经描绘起贞丰布依族的“六月六”民俗文化盛典来,接着绘声绘色比划着双乳峰景区的千人巡游、非遗展演的壮观场景和布依族服饰走秀的绚丽多彩,以及姑娘们银饰叮当,蜡染的裙摆如彩蝶翻飞的场景;伙子们擂响铜鼓,舞动竹竿,山歌在梯田间的情景;还有长桌宴上,酸汤鱼鲜香扑鼻,五彩糯米饭映着笑脸,枫香叶糍粑裹着乡愁的情景…

 

 

       于是,这位多嘴的老汉懊恼了:我们为什么不早出发两天呢?经过这位多嘴老汉的添油加醋的渲染,让老年团几乎所有的老人陷入了本来不存在的懊恼之中,懊恼,像传染病一样,在老人中们中间迅速发酵蔓延 。

       老人们本来就因为心理调适失衡,容易产生懊恼。老人们的懊恼,像一坛深埋地下的陈醋,年头越久,酸味越重。老人们的集体懊恼,像一群在海滩上晒太阳的贝壳,被往事的海浪一遍遍冲刷,针对错过的六月六,他们掰着皱巴巴的手指,说着这本可以做到,却没能做到的事——在他们看来逃掉的都是大鱼,错过的都是好事。每个人都懊悔不已,对老年人而言集体性的懊恼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顽疾沉疴。

 

 

       贵州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她的旅游价值不仅在于领略喀斯特地貌的奇观,更在于了解并体验贵州17个世居民族活态传承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都老了,但他们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还是十分感兴趣的,那急迫劲儿,活像要把整座贵州的山川灵气都塞进衰老的躯壳里带走似的。

       老人错过六月六节庆活动的懊恼也情有可原的,这些来自黄浦江畔的老人们,真想用上海人特有的精细与热忱,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丈量着贵州的山川人文。他们知道,这些鲜活的民族记忆,比外滩的霓虹更璀璨,比城隍庙的小笼更值得细细品味。但他们错过了,精神状态明显病了:那几天,不少人老是把“蛮好”,“如果”放在嘴边——老是放不下这个“错过”。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像一勺融化的金漆,缓缓淌进酒店大堂的窗户。老人们刚刚沐着清风沿着景区母亲湖畔的步道溜达了一大圈,回到酒店,围坐在大堂的沙发上,有人说起错过“六月六”的事儿,那些腿脚不好,腰背有病的老人立即佝偻着脊背,像一群被雨水打蔫的向日葵,空气里弥漫着风湿膏药刺鼻的味道,混着老人们喉咙里挤出的叹息。

       有人颤颤巍巍起身回房间了,“今晚,在游客服务中心广场有篝火晚会——酒店管家小唐双脚踏进酒店大堂,就大声向老人们报告好消息。老人们一阵欢呼,嘴角的皱纹像被风吹开的折扇,突然舒展成盛开的菊花。结伴出门。

 

 

       在贞丰双乳峰下参加苗族篝火晚会的经历,像一场醒着的梦境。我们抵达时,暮色正从喀斯特山峦的褶皱间流淌下来,将那双被誉为"大地母亲"的双乳峰峰峦染成黛青色。贞丰双乳峰下的篝火晚会,好玩得让老人们窒息。

       篝火崇拜的历史渊源:篝火晚会可追溯至苗族先民对火的原始崇拜,火不仅用于驱兽、烹食,更被视为神圣的自然力量象征。‌‌包含民族歌舞表演、互动舞蹈等环节,游客与当地居民围火跳“转圈舞”。

 

 

       晚会高潮是"高山流水"敬酒仪式——五位苗家姑娘手持酒壶呈阶梯状排列,唱着劝酒歌将米酒倾泻成银色瀑布。最下方的酒碗对准客人嘴唇,旁边还有人轻托下巴防止呛酒,整套动作行还在云流水间带着俏皮的互动

 

 

       游客被拉进圆圈与当地人十指相扣。最特别的是板凳舞环节,苗家阿妹分给每人两只小板凳,教大家用凳脚敲击地面三下,再转身与对面人凳面相碰。木器撞击声、银饰叮当声和欢笑声在双乳峰间形成奇妙的回声,苗族姑娘们身着绣满传统纹样的百褶裙,头戴叮当作响的银饰,手持小板凳轻盈入场。游客们被她们的活力感染,纷纷加入圆圈,模仿着击打板凳的节奏

‌       互动与欢舞蹈中,姑娘们时而用臀部轻碰游客,时而带领众人变换队形。兴奋地跟随节拍跺脚,则尝试用板凳敲击出复杂节奏,引得周围一片笑声

       其实人生在世,错过是常态,完美才是意外——错过——本质上是一种迟到的清醒。

       老人们经过篝火晚会的疯癫撒欢,以后几天,似乎再也没有人再提起懊恼、埋怨这次“错过”的话题了——老人们的懊恼病完全治愈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6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6人点赞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杨克元2025-08-28 16:43:43

    暮色渐浓,篝火燃起。老人们围火跳转圈舞,苗家女击凳唱迎客歌。银饰叮当敬香酒,懊恼消尽欢声起。

    举报

  • 霜木2025-08-28 09:18:47

    三十位八旬老人组团去旅游,有魄力,一游就是二个月,有毅力。错过六月六节,有点懊恼,可以理解,堤外损失堤内补,篝火晚会的疯癫撒欢,把懊恼一扫而光。有句话说得好:“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人生啊,没有最完美,是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奇特的旅游,生动的描写,充满了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为缪教授佳作点赞!

    举报

  • 136517303702025-08-28 08:41:01

    错过六月六,心里酸溜溜。篝火闹劝酒,欢乐无忧愁。缪教授的佳作《贵州旅居避暑笔记之六:错过六月六,邂逅篝火会》写得真好!把老年人容易因为错过原本自己心仪的节目,或者好去处而产生的郁闷伤感,以及不经意间突如其来的邂逅时的美好心情,描摹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也让读者知道了被错过的六月六为何物,而场面壮观的篝火晚会又是那么震撼人心。贵州旅居令人心旷神怡。为缪教授佳作点赞!向缪教授致敬!

    举报

  • 张载养2025-08-28 08:19:09

    错过,不同于过错 只要是沉浸,而不只是代入,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如同蜻蜓点水与解剖麻雀,呈现完全异样的结果;旅游与旅居的不同,也就不难分辨与取舍。 错过不同于过错,过错是是非判断,错过是情况描述;过错总让人懊恼愧疚,错过也许只是甜蜜的失误:错过一扇窗让你遇上一扇门,错过了鸟鸣迎来了日出。 错过布依族的六月六,十分可惜,但能补上;偶尔的淤青会渐渐消退,不会久久作痛;双乳峰下的熊熊篝火,大地母亲的浓浓情深,游客主人的十指相扣,成了铭记于心的美好互动。 为缪教练的佳作《错过六月六,邂逅篝火会》点赞!

    举报

  • 书虫2025-08-28 07:08:49

    赞缪老师佳作 人生有多少错过/ 本不值得细琢磨/ 只是经这么描摹/ 竟让人感觉着魔/ 布依族的六月六/ 千人巡游景壮阔/ 银饰叮当裙摆飞/ 姑娘似蝶引小伙/ 酸汤鱼鲜扑鼻香/ 小河潺潺唱情歌/ 如此盛典差一步/ 懊恼如疾缠心窝/ 夕阳落进双乳峰/ 山峦染成黛青色/ 苗家燃起的篝火/ 疗愈游人的沉疴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 你没有登录

收藏夹名称

×
×
评论
点赞
分享
导出图片